小到家長里短、鄰里矛盾,大到物業糾紛、社區治理,在塘沽街道這些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各類問題,如今都能通過“嘮嗑說事”這一平臺得到解決。
塘沽街道黨工委圍繞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服務、做活治理目標,創新推出“嘮嗑說事”機制,搭建了黨和政府與社區居民溝通的橋梁,激發了社區黨委組織活力,提升了社區治理效能。
“說事”多場景 零距離服務社區群眾
“聽說小區樓下要建充電樁,我建議向居民征集意見,根據大家的實際需求制定安裝方案。”“我家有房產繼承的問題,能不能幫我們調解一下?”近日,在塘沽街道新城家園社區,居民代表們圍坐一桌,和街道相關負責人、社區負責人一起就各自關心的問題暢所欲言。這是新城家園社區設立“議事堂”以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表達訴求的常態。
據介紹,為了讓“嘮嗑說事”這一機制更好地服務于群眾,塘沽街道積極拓展服務場景,有效促進了居民與街道、社區之間的互動。首先,在各社區配置了“議事堂”,保障社區居民“嘮嗑說事”有場所,“協商議事”有陣地。還在社區網格內設置了“社情民意收集員”,通過網格員的日常走訪對居民訴求進行記錄,方便居民就近反映問題,確保干群溝通無斷點,居民訴求零延誤。同時,街道黨員干部定期下沉社區、走訪群眾,開設“黨員活動日”等服務活動,街道“一把手”帶頭到包保社區報到,帶頭參加“嘮嗑說事”活動,切實讓黨員干部和群眾面對面、心連心,壯大“協商議事”力量,推動“嘮嗑說事”平臺“嘮”出實效。
塘沽街道綜合治理中心負責人表示,多元場景的建立便于居民隨時提意見、說建議、談看法,大家可以把看到的、聽到的社會問題、矛盾糾紛、訴求意愿等從不同渠道反映出來,“在居民家門口解決居民身邊事,大家商議解決辦法,讓居民共同參與到基層治理的過程中。”
“說事”四步走 一站式解決百姓需求
新城家園社區是濱海新區最大的還遷單體社區,人口密集,社區治理存在一些難點和堵點。今年年初,依托“嘮嗑說事”制度,在社區搭建起百姓糾紛調解平臺。調解平臺剛剛成立不久便接到了居民的委托,就居民家中廚房水管漏水一事進行了調解。調解現場,塘沽街道綜合治理中心、區人民法院法官、居委會主任、當事人、物業公司負責人等相關人員悉數就位,以規范化的模式搭配通俗性的方式開展協商,受到了居民的認可和接受。當日,當事雙方便就下一步解決辦法達成了一致,事情得到妥善解決。
這樣便捷快速的解決方式是塘沽街道完善“嘮嗑說事”流程、一站式解決百姓需求的縮影。據了解,“嘮嗑說事”制度分為“說、議、斷、評”四步。一“說”,讓群眾“有事就說話”。街道社區黨員干部深入社區、走進群眾,采取入戶走訪聽、街頭巷尾聽、座談集中聽等方式,充分聽取群眾意愿,把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收集上來。二“議”,讓訴求“交給我來辦”。針對群眾反映的焦點問題,建立由社區黨委書記擔任召集人的議事會,聯合街道內設科室或區級職能部門與社區居民面對面、圍坐一起開展各種形式的協商議事活動,能當面解決的立刻回應,不能現場解決的也限時辦結。三“斷”,讓矛盾“依法來解決”。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情況比較復雜的或是易引發社會矛盾沖突的群體性糾紛,由街道相關科室邀請法官、民警、公證員、律師進行法理研判,提出法律方面的建議,會商解決。四“評”,讓事項“結果請放心”。針對每個月“嘮嗑說事、協商議事、法官斷事”民意訴求辦理情況,社區網格員會及時向當事人反饋辦理結果,實現有事大家說、過程大家議、事情大家辦、結果大家評。
社會治理成效沒有標準答案,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一定是一把衡量標尺。自塘沽街道實行“嘮嗑說事”制度以來,不僅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反映強烈的困難和問題,還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風險隱患,解開了群眾心中的“疙瘩事”,架起了黨員干部和社區群眾的“連心橋”。“家事兒街道社區幫,社區事兒大家商,有了‘嘮嗑說事’,我們的急難愁盼就都迎刃而解了!”轄區居民劉阿姨感嘆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