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明代思想大家李贄,曾親自寫了這樣一副對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實際上李贄是在借用諸葛亮和呂端的為人來自勉,后來這句話被毛主席引用,用來稱贊葉劍英元帥。
諸葛亮在三國中的表現和影響力自然不用多說,呂端是宋太宗時期的宰相,也是為人正直而聞名。
毛主席用這句話來稱贊葉帥,也說明了葉帥的高貴品質,在黨內的危機時候,確實可以力挽狂瀾。
重要的是,葉劍英元帥一生從不貪戀權財,一心為了人民群眾,當年授予元帥時,葉劍英多次和毛主席說,當元帥壓力很大。
毛主席臨終前的暗流涌動
1974年毛主席到長沙住了幾個月,期間他的身體一直不好,尤其是視力越來越低。
老年白內障尚不成熟,他有點看不清東西,但又不能動手術,身體上的不便讓他十分著急。
另一方面,他又是黨的主席,手頭的很多工作他根本放不下。
如今,他不得不采用他從未愿意采用的方式來工作。他請人為自己閱讀文件、報紙,并代替他寫批語。這些工作并不完美,因此他想出了許多方法,例如要求別人重讀重要的句子和段落,有時他甚至需要親自檢查,盡管視力已經很微弱了。
至于讓別人代替他寫批語,更加困難。他通常會說出自己的意思,讓別人把它寫下來,再念給他聽。代寫者必須讀出所有標點符號,如果不合適,則需要反復修改,直到被毛主席認可為止。這些做法讓他感到非常不便,也使他痛苦不堪。
而此時正值王洪文告狀、江青伸手要權、要官等問題層出不窮,對毛主席來說是雪上加霜。
江青本來是有職務,但是在中共“九大”后卻說自己一直閑著,沒什么工作,這讓毛主席十分生氣。
毛主席感到焦慮、不安、痛苦和無奈。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很難看到他臉上有微笑。
1975年初,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閉幕式在這里舉行,病重的周總理專門從305醫院趕來。
周總理身著普通的中山裝出現在人們面前,讓大家都驚呆了。他的外表并沒有太多變化,只是由于患病導致身體極度消瘦,那件衣服看起來十分不合身。
盡管如此,周總理的目光依舊炯炯有神。周圍的同志們歡呼著,而周總理微微擺動手,緩緩坐到主席位置上,顯得非常疲憊。
這次會議對于周總理來說,之所以十分重要,是決定讓鄧小平同志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這就意味著,鄧小平同志復出后,將要進入中國最高領導的核心圈,這也是周總理十分看重這次會議的重要原因。
早在1973年,毛主席就接受了周恩來和葉劍英的建議,決定讓鄧小平同志出山,并讓他擔任軍委委員。
毛主席在那次會議上說:“我現在請回來了一名總參謀長,過去有人反對他,說他辦事他果斷,但我還是要這么做。”
葉劍英說:“我建議讓小平同志主持軍委工作。”
毛主席對鄧小平說:“我送你兩句話,柔中寓剛,綿里藏針。”此后不久,周總理就正式起草了關于任命鄧小平的通知。
毛主席曾托人轉告周總理:“總理還是我們的總理,讓鄧小平同志做第一副總理兼任總參謀長。”
但此時,周總理的病情已經刻不容緩,在即將去世前,周總理最擔心的就是黨內的接手問題,他是希望鄧小平接替他擔任國務院總理的。
馬上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要舉行了,對于周總理來說,從1966年到現在,每一年似乎都十分漫長,再加上疾病的煎熬。
但病魔無情,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在北京逝世,中央除了著手辦理周總理的后事外,還有一個重大問題需要討論。
那就是誰來暫時頂上周總理的工作,按照道理來說,張春橋是第二副總理,他頂上來應該是順理成章,但毛主席卻有新的人選,那就是華國鋒同志。
周總理去世后不久,毛主席宣布讓華國鋒同志擔任國務院代總理。
后來,葉劍英從軍委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下來時,曾建議讓鄧小平同志頂上軍委工作,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讓陳錫聯同志暫時頂上來。
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毛主席已經將近走到生命的盡頭。
或許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為什么毛主席會讓陳錫聯同志接任軍委工作呢。
就讓他管一下吧
1976年2月2日,中央發出一號文件。
第一,經過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由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
第二,經過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在葉帥生病期間,由陳錫聯同志主持軍委的工作。
其實陳錫聯是可以擔此大任的,此前他擔任過沈陽和北京軍區司令,而且是解放軍炮兵司令員。1975年1月,任職國務院副總理。
當時有很多人說是陳錫聯“奪”葉帥的軍權,毛主席的一番話就是對謠言的最好回擊,他說:“陳錫聯從小就參加革命,帶過兵團,帶過炮兵,在國務院也有職務,就讓他管一下吧。”
陳錫聯原名陳錫廉,是湖北黃安人,14歲就投身革命。據說在革命早期,陳錫聯參加游擊戰,家里人都不同意,他趁家人熟睡之際,偷偷去參加了游擊隊。
后來陳錫聯所在的部隊被編入了紅一軍,在徐向前的率領下,打出了紅一軍的威風。
1930年6月,陳錫聯第一次參加大規模的戰斗,出擊平漢路。這年冬天,第一次反“圍剿”戰斗打響,陳錫聯參加。
據說當時陳錫聯的連隊經過激戰,攻下了雙橋鎮并活捉了師長岳維峻,從陳錫聯早年的經歷來看,他的資歷是可以的。
七七事變后,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10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陳錫聯擔任團長,在抗日戰爭中,陳錫聯可以說是屢建奇功。
1937年10月16日,陳錫聯率軍在代縣以南進行戰斗,當時忻口戰役正在打響,陳錫聯曾帶人夜襲敵人機場,整個戰斗指揮恰當,十分順利,最后摧毀了敵人24架飛機。
后來解放戰爭開始后,陳錫聯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當時陳錫聯不到31歲。
一年后,陳錫聯奉命北渡淮河,經過集訓后到宛西作戰,5月,中央決定再次進軍中原,陳錫聯所在部隊改名為中原野戰軍。
資料顯示,當年黃維兵團被殲滅時,中原野戰軍在宿縣殲滅敵人上萬人,在雙堆集還俘獲敵人第12兵團中將以下6300多人,繳獲武器更是無數。
淮海大戰,是劉伯承和鄧小平的得意之筆,同樣也是陳錫聯的輝煌之戰。
其實論戰績,論威望,論貢獻,陳錫聯無論在哪個崗位都是一把好手。
新中國成立后,陳錫聯奉命擔任炮兵司令,積極投身炮兵建設,后來中共解放軍炮兵委員會成立,陳錫聯擔任書記。
在戰爭年代,炮兵極其重要,以前我們的很多炮彈和炮架,大多是繳獲而來,現在為了彌補這種不足,陳錫聯全身心投入了炮兵事業。
他還多次率領團隊到蘇聯參觀原子彈爆破演習。
1955年,陳錫聯被評為上將軍銜,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一直到1973年底,毛主席才提議讓陳錫聯調任北京軍區擔任司令員,此前陳錫聯一直在炮兵工作,而且還擔任過沈陽軍區司令員。
關心祖國統一大業
毛主席逝世前,讓陳錫聯扛起大任,可見對陳錫聯的信任。
1975年,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陳錫聯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當時副總理很多,他負責國防工業和體委的工作。
所以在葉帥生病期間,陳錫聯可以被毛主席重用也是情理之中,陳錫聯對黨忠誠,在粉碎“四人幫”那段時間,他也順利完成了中央交給他的工作。
1976年7月,唐山發生了大地震,華國鋒同志馬上讓陳錫聯牽頭,開始調動部隊,組織抗震救災,毛主席對華國鋒重新信任,華國鋒讓陳錫聯去組織,說明陳錫聯在大家心中是認可的。
在解決四人幫的過程中,陳錫聯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陳錫聯是在1973年底,在“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中,和李德生調換的。
在10月4日,受“四人幫”控制的一份報紙發表了一篇題為《永遠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辦》的文章。隔天,華國鋒打電話給陳錫聯,要他盡快回京商議事宜。
接到電話后,陳錫聯心中立刻清楚了。在4月30日,毛主席曾就“照過去方針辦”寫信給華國鋒,并在政治局會議上作出了表態。這時,“四人幫”篡改了毛主席的指示,意圖篡奪黨和國家的領導權。
在此極為緊急的情況下,陳錫聯不得不放下手頭的抗震救災工作,當天飛回北京商討應對之策。
華國鋒曾詢問了關于陳錫聯軍隊的情況,然后就是如何動手的情況,當時陳錫聯大概都清楚了。
10月6日當天,根據預定計劃,陳錫聯并沒外出,他在家里焦急地等待消息。當電話響起時,他迅速接聽,聽到電話那頭傳來了華國鋒的聲音:“事情解決了。”
陳錫聯放下電話,感到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在粉碎“四人幫”的計劃中,陳錫聯的支持至關重要。只有獲得他的批準,衛戍區的部隊才能發揮出作用。
后來一直到1977年3月,中央正式宣布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由葉劍英主持,陳錫聯協助。
此后,在黨的十二大十三大上,陳錫聯當選為中顧委常委,他把所有精力投入軍隊建設,同時也關注著祖國大業。
從陳錫聯同志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人民的赤城忠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