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江西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經勘察現場取證,公布結果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6·1”食品安全事件中涉事實物為“鼠頭”,至此,鬧得沸沸揚揚的“鴨鼠之爭”結束。
此次事件之中,作為市場監管局分局局長的江局長,為何會冒這么大的風險,在圖片如此高清的的情況下,還能經仔細反復對比后得出是“鴨頭”的結論。為什么普通人一眼就能看請是什么的情況下,還需經過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要做那么多的調查取證,才能得到結論。小編大膽猜測下,無非有以下幾點。
1、處事不公已成常態。
作為分局長,平時處理類似事件肯定不在少數,也許“指鼠為鴨”已成常態,平時不都這樣處理,能出什么事情?
2、 利益相關方相互勾結,企圖蒙混過關。
大眾都明白,學校、工廠、建筑工地等等能在里面開食堂的,都不是一般人,其中牽扯利益太大。相信80、90后都記得,在2000年到2010年之間,很多學校都打著為學生安全考慮的幌子,實行封閉式管理。校內所有人的衣食住行,都得在校內進行,你是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記得小編上高中的時候,校內食堂明目張膽的一桶一桶地溝油的往食堂拉。每年冬天早上學生們在跑早操的時候,就能看見食堂架起大伙在那燒桶,把里面的固態油燒成液態的。那時候,人家根本就不避人,你們看見又能怎么樣。為此,學生們還鬧過示威活動,罷課,記得當時省電視臺都來了,又能怎么樣,電視臺學校連大門都沒讓進。至此之后,稍微好點,沒見地溝油進廠和燒油的情況了,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僅此而已了。
3、 校方領導無擔當,出事后第一時間考慮的是消除影響,保全學校信譽,而不是公平公正的處理事情。
這種行為,不光在高校,其他單位都一樣,出事后的第一反應皆是消除影響,而不是解決問題。無論是黑人校友餐盤小便事件、校園霸凌事件、國際友人先跑50米事件等等的處理上,無一不是如此。
鴨鼠事件之所以會得以解決,一方面是廣大網友的鍥而不舍,但我相信,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還是此次證據太過明顯。但凡有一點點爭議的點,也不會如廣大網友所愿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