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在聽取了蘇聯國防部長的報告“關于1960-1965年期間該國的防空系統及其進一步發展”的報告后,蘇聯政府批準了該國防空軍事委員會的建議部隊并批準了一項發展其組織結構的長期計劃。它規定在統一指揮下,從國土防空軍各個部門的單位中建立一個更簡單、經濟和靈活的防空軍和師的組織架構。
1960年開始重組防空軍和防空師,原先的組織結構重新進行了調整。經過重組后,國土防空軍部隊轄有2個防空區和7個獨立防空集團軍,包括16個防空軍和18個防空師。1961年計劃再建立3個防空師。
防空區和獨立防空集團軍由根據聯合兵種原則組建,由殲擊航空兵、防空導彈、高射炮、無線電工程和其他部隊組成的防空軍或防空師組成。這種組織結構最符合國土防空軍在打擊空中敵人方面的任務及其進一步發展的趨勢。
蘇聯國土防空軍總司令比留佐夫,1955年3月-1962年4月任職
原先防空集團軍名稱由數字替代。烏拉爾防空集團軍改為獨立防空第4集團軍(駐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列寧格勒防空集團軍改為防空第6集團軍,基輔防空集團軍改為獨立防空第10集團軍列寧格勒-防空第6集團軍,獨立遠東防空集團軍改為獨立防空第11集團軍(駐地哈巴羅夫斯克)。在防空軍的基礎上,由指揮部組成了獨立防空集團軍,明斯克-獨立防空第2集團軍,新西伯利亞-獨立防空第14集團軍。獨立土耳其斯坦防空軍更名為獨立防空第30軍(1963年編入獨立防空第12軍,駐地塔什干),古比雪夫防空軍更名為獨立防空第25軍(1963年解散 ,以防空第28師為基礎,該師成為獨立防空第4集團軍的一部分)。
防空區和獨立防空集團軍部署在主要作戰戰略方向上,每個覆蓋的面積約為 1500x1500公里或更大。自動指揮控制系統的廣泛使用使得國土防空軍可以覆蓋整個蘇聯領土,這一指揮系統一直應用到1978年。
KC-19型100毫米高炮
1960年7月8日,根據蘇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的指示,在武裝部隊總司令辦公室中增加了一個新職位-蘇聯國土防空軍防空導彈部隊司令。這一天被認為是 防空導彈部隊轉變的日期,以前是高射炮兵的一部分,如今成為蘇聯武裝力量的獨立兵種。防空導彈部隊的創建和發展過程,由國家領導層決定發起,并在防空部隊發展中占據中心位置,從1952年第一批防空導彈部隊和然后成立防空導彈部隊指揮機構并使他們不斷得到新裝備。此后高射炮兵成為防空導彈部隊的一部分,后來全部退出現役。
1960年蘇聯政府在分析防空部隊的行動和同年5月1日擊落美國U-2偵察機的手段后,決定1961年底完成國土防空軍防空導彈和高射炮兵的換裝工作。 1957-1961年間其組成的變化如表。
鏈接-1957-1961年防空軍裝備變化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高炮師
28
30
22
16
3
高炮團
86
142
95
47
20
獨立高炮營
48
41
15
7
5
С-25防空導彈團
56
56
56
56
56
С-75防空導彈團
17
43
80
154
С-75防空導彈旅
2
6
22
С-125防空導彈團
6
С-75,С-125防空導彈旅(下轄導彈營)
12
備注:獨立高炮營和高炮團是高炮師的一部分
1955年5月7日С-25防空導彈系統裝備蘇軍
根據國土防空軍總司令的命令,為了預防從南方侵犯蘇聯領空的行為,1960年9月6日至19日,建立了從伏爾加格勒到奧爾斯克和哈薩克斯坦Сары Шагана全長1340公里的防空導彈屏障,共部署55個防空導彈營。到 1962年初,根據 1960年11月14日國土防空軍軍事委員會的決定,從土庫曼斯坦的Красноводска克拉斯諾沃茨克到哈薩克斯坦的Аягуз阿亞古茲建立了第二條防空導彈屏障,全長2875公里。同時還在邊境城市建立混合防空導彈編隊:里加-加里寧格勒-考納斯(20個С-75和12個С-125防空導彈營);維爾紐斯-利達-Кобрин科布林(9 個С-75 和 12個C-125防空導彈營);沿海的波季-刻赤-葉夫帕托里亞-敖德薩一線部署了48個防空導彈營。
隨著防空導彈防御線的建立,組建了防空導彈群,涵蓋了重要的行政、經濟和軍事設施,可以有效保護區域目標。從1960年代初開始,國土防空軍和空軍的所有殲擊航空兵團都轉移到單獨的防空軍與師。到1961年,所有的防空殲擊航空兵集團軍、軍和師都撤銷番號。
С-125防空導彈系統
國土防空軍大量接收并掌握了新的武器和軍事裝備,它們的技術性能不斷得以改善。
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向國土防空軍大量提供防空導彈系統。1955年5月7日蘇聯的第一代防空導彈系統С-25 Беркут投入使用,它專為莫斯科防空而設計。С-75中程防空系統奠定了蘇聯機動防空導彈系統的開端。1957年12月11日С-75 Двина“德維納”防空導彈系統投入使用,1959年5月22日是С-75 Десна“杰斯納”,1961年4月20日是С-75М Волхов“沃爾霍夫”,而專門對付低空目標的С-125 Нева“涅瓦”在1961 年6月21日投入使用。
從1950年開始,米格-15殲擊機開始大量進入國土防空軍。1952年米格-17П截擊機開始量產,1954年則是雅克-25。1955年米格-19超音速殲擊機以高爬升率到達平流層高度。1957年雅克-27截擊機。1959年第二代殲擊機蘇-9-51攜帶空空導彈系統問世,它確保了截擊機在任何天氣條件下作戰,并將截擊機的效率提高到一個全新水平。1960年雅克-28П全天候截擊機,1961年攜帶空空導彈的蘇-11-98截擊機。
1967年7月航空節上的蘇-11截擊機編隊
10多年前從1944年開始,防空軍接收了П-3雷達,1948年則是改進的П-3A雷達。1950年遠程探測和引導雷達П-50以及П-20 Перископ“潛望鏡”機動雷達成功測試。1955年П-15雷達。1953-1954年П-50 雷達交付同時,還開發了一條無線電中繼線РРЛ-50 “Цепочка鏈”,用于遠距離將雷達信息自動傳輸到在大型工業和行政中心的防空指揮所。無線電傳輸線РЛ-30 “Фаза階段”( 1РЛ51М1),用于作戰使用戰斗機指揮所П-20的雷達數據。同時還開發了各種類型雷達,1950 年П-8、1951年П-10、1955年П-12和1959 年П-14。
另外,國土防空軍接收了С-60型57毫米、КС-19型100毫米和КС-30型130毫米高射炮。1961年3月4日,世界上第一次彈道導彈的彈頭在飛行中被В-1000反導彈高爆炸藥碎片彈頭摧毀。蘇聯在建立自己的反導彈防御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因此1954-1961年,蘇聯國土防空軍各級指揮機構的變化,完成了向蘇聯武裝部隊獨立軍種的轉變,并確保了覆蓋蘇聯全境的統一防空系統的建立。這些轉變與新型武器及其作戰使用方法的發展相結合,顯著提高了國土防空軍的作戰能力和打擊潛在敵人空襲武器的有效性,并提高了武器系統的可靠性,使得蘇聯抵御空核威脅的能力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П-15雷達
全文完,謝謝觀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