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劍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城市的經濟活力與競爭力對于國家發展至關重要。中國城市宜居指數以衡量城市宜居性為目標,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與生態等多個維度。其中,經濟活力與競爭力板塊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經濟活力與競爭力板塊以宏觀經濟效率為核心,對可增長、可持續繁榮、可為企業創造價值、具有經濟自由與世界相互聯系等領域研究考量,從經濟績效、經濟開放以及基礎設施三個子類別對一座城市的經濟活力與可持續性進行全面評估。
提升經濟績效 增強創新發展
城市的經濟績效是衡量其發展水平和潛力的重要標志。一個具有強大經濟績效的城市往往擁有高速增長的產業、穩定的就業機會和豐富的創新資源。通過發展現代產業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城市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從而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同時,城市經濟績效的提升也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形成良性的區域經濟互動。
具體而言,經濟績效的內容涉及地區生產總值、經濟增長情況、勞動生產率、家庭消費支出、失業率、經濟回彈性、通貨膨脹率……因此,評估城市的經濟績效是非常關鍵的,既體現了就業機會與收入的增長,更會給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務提供經濟基礎。
拓寬發展路徑 加強合作與交流
經濟開放是城市提升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外開放,城市能夠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升級。開放的市場環境和政策支持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市場機遇。同時,經濟開放也促進了城市間的合作與交流,加強了城市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提高了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其中,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額占比、旅游收入、經濟自由度等因素尤為重要,充分反映了一座城市關于資本和貿易政策的相關信息,優良的經濟開放環境對可推動經濟繁榮的高質量人才、資本以及高凈值投資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貿易壁壘每年降低5%,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增長提升三倍。
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整體形象
基礎設施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良好的交通網絡、現代化的能源供應和通信設施等基礎設施能夠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和生活質量,為企業提供便利的生產和經營環境。同時,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也是吸引投資和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夠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也能為推動經濟的多元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近年來,我國城市在經濟活力與競爭力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我們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較大,城市發展過程不可避免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消耗以及住房、社會保障、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中國城市宜居指數的經濟活力與競爭力是城市實際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需求的充分體現。通過加強區域協調發展,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轉移,使更多的城市受益于經濟發展;通過發展清潔能源、促進循環經濟、改善城市交通等措施,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通過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根據不同城市的發展需求,合理且有效的推動城市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全面促進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作者王克劍:城市建設雜志社社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