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的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在發牢騷,說我們國家不記打,上個世紀給越南送錢送米送武器,結果他們用我們送的武器來打我們,在某些影視作品中,甚至用中國送過去的大米當戰壕里的沙包。這些年,越南也沒少在南海鬧事,我們為什么還幫他們?
升米恩斗米仇,這個道理,為什么不懂呢?
自己居民的電價都是五六毛,為什么給越南是四毛七?
中國的經濟下滑,很多地方連教師的工資都暫停,城投也不斷爆雷,為什么還要購買美國的國債?
其實這些異常的聲音,還有很多,發出這些聲音的人,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場去考慮,根本沒有想過宏觀的大環境戰略問題。
首先,隨著我國這些年的發展,工薪階層的薪資上漲,作為資本家,他們靠的就是廉價勞動力,也正因為國內的成本上升,所以導致很多企業出逃,搬去了越南。
雖然企業去了越南,但是產品的原材料,還是依靠國內,這才是關鍵性的問題。
就拿歌爾電子來說,濰坊和青島的工廠確實遷走了,可產品的精密環節,仍在濰坊,搬出的只是組裝車間那類的基本工生產線,所用的也是越南的廉價勞動力。
越南的優勢,就在于勞動力的廉價,其基礎設施根本跟不上工業的發展,導致了用電荒。這個時候,中國伸出援手供電,體現了大國的胸襟,而在另一個層面,也讓越南形成對中國電能的依賴,這種依賴一旦形成,短時間內擺脫不了。
越南的自然環境,不具備修建大型水利發電站的可能,核能與火力發電,會導致電價過高,這也是不劃算的。
一旦那些企業依賴中國的供電,那么,中國等于控制了越南的經濟命脈,這種戰略手段,普通人根本不懂。
至于電價的問題,雖然低于國內的居民用電,這個價格也不是隨便定的,是通過了多番考證之后定下的價格,不算高也不算低。如果定得太高,越南承受不起,如果太低的話,我們吃虧。
國內電價最高的是上海,達到了六毛一,最便宜的是青海,才三毛九,大多數省份都維持在五毛錢左右。
中國對越南的戰略,就是讓他們先戴上緊箍咒,然后開始念經,牢牢套住,只要控制了越南,南海問題迎刃而解。
再來聊聊購買美國國債的問題,其實一開始,我也沒有想明白。中國這么多年不斷購買美國的國債,等于用自己錢幫著美國發展,回過頭來卻讓美國來對付我們。
我和一個國企的高層聊過這個問題,他只是說了一句話:如果有一個集團不斷投資你的企業,你是希望那個集團活著還是死掉?
我似乎終于明白過來,這是一種變相的投資方式。
但是我依然很納悶:這種投資無休無止,沒有回報,也沒有經營權,投資的目的究竟在哪里?雖然買了那么多美國的國債,可拿在手里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啊,為什么不把那些錢多培養幾個頂級科學家呢?
都說網絡上有大神,誰能夠回答我這個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