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場展,買了兩支酒,吃了三頓飯。
三年前的一月下旬,我正要從香港返回廣州時,想起那幾天網絡上的各種新聞和流言,心里涌起一陣莫名的不安感,便在圓方商場的一家藥房買了幾盒口罩。后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時隔三年,重返香港。雖然許久沒來,卻似乎也沒有太多地方非去不可。只是在歌賦街附近吃了兩頓拉面,在M+美術館看了一場草間彌生藝術展,順手買了兩支日本秋田縣新派酒廠稻與龍舌蘭的釀造酒。
中環歌賦街附近的兩家日式拉面
左:鯛白湯らーめん右:Next shikaku
唯一的一頓大餐,沒有選擇近期的熱門新店,而是選在了相對傳統的粵菜館子,家全七福。
趕在約好的時間到了餐廳所在的酒店,和服務生確認了早前預訂的菜單。這次提前訂好了幾道古法菜,雞子戈渣自然是必點的。
這道源自江太史家宴的名菜,如今已演化出禮云子戈渣、海膽戈渣等多個版本。據說早期雞子戈渣之所以受歡迎,部分原因是當時的食客相信其對男性某方面的功能有增強療效。而如今大家吃白子也好,吃雞子也好,大多無非是貪圖獨特的柔軟口感罷了。
家全七福的雞子戈渣外層炸得酥薄,可見裹粉和油炸的控制功力,中間的雞子又如蛋羹般鮮美軟滑。吃的時候還可以蘸點白砂糖,豐富一下口感。
金錢雞是我一直想嘗試的一道古法粵菜。雖被稱為“金錢雞”,但這道菜中并無雞肉,而是將豬的瘦肉、肥肉夾著雞肝串在一起燒制,因形似一串金錢而得名。舊時社會要吃到這類滿是油脂的葷菜并不容易,師傅用糖、玫瑰露酒、豉油腌制肥豬肉至半透明狀,又稱為冰肉,和雞肝、瘦肉處理成相互貼合的圓形,再一起燒制。
這次約飯局一共6人,考慮到這類菜重油重甜,本想只預訂6件,但餐廳答復每爐燒制出來為12件,便安排了一人2件。一口咬下,烤制產生的焦香、玫瑰露的酒香和肥肉的油脂感在口腔中爆炸開來。我雖然喜愛甜口和油脂,也不免覺得這道菜的甜膩感略重了些,且雞肝的口感比我預想得稍柴一點。吃完第一份過后,大家都過了許久才慢慢地夾起第二份,唔,果然有些古法菜還是更適合當時的口味和情況啊……
香煎蟹肉蛋白琵琶燕亦是一道古法菜肴,將燕窩、蟹肉、蛋白以一定比例混合蒸熟,再用熱油煎過,最后淋上芡汁。每只標價360元港幣,其中大部分成本在于添加了燕窩。外層是美拉德反應帶來的焦香,內層由于加入燕窩,帶來了不一樣的口感層次,實在是點睛之筆。這道菜還有更加高端的魚翅版本,估計價格也會同樣高端才是。
當天最具排場氣勢的應是這道金華玉樹雞,廚師將整雞去骨斬件,佐以火腿、筍片蒸熟,讓雞肉吸收鮮味,配上芥蘭和薄薄一層高湯勾出的芡汁,雞皮緊致爽滑,雞肉鮮美柔嫩,想來應是舊時大戶人家中牙口不好的老年長輩愛吃的菜。早前曾在勝哥私房菜吃過一道五香葵花鴨,和這道菜做法很是類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炸、烤、煎、蒸都有了,自然也少不了鑊氣小炒。點了一道燒云腿大地田雞片,炒菜火候得當,田雞肉質十分細嫩,更讓人驚喜的是火腿片細嚼起來除了咸香之外,還有股美妙的甘甜味兒。問服務生,答復說也不太清楚,只是看見大師傅用火腿在某種不明液體里泡過……
當天還點了一些其他菜品。正逢是周末中午,店里來的大多數客人都是一家老小,圍聚著吃些點心小菜,是粵港澳一帶常見的溫馨生活場景。服務生中不少已上了年紀,偶爾和熟客們拉拉家常,待人接物利索得當,有種老派的熨帖感。
往右看當天更多菜式
燒一字排骨、鍋貼明蝦、陳皮蒸牛肉餅、七福荷葉飯
回程路上,又路過了三年前買口罩的那家藥房。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種種,恍如隔世。
家全七福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57-73號粵海華美灣際酒店3樓
電話:+852-28922888
-End-
往期推薦-古法粵菜
旅行美食專欄作者,不定期寫些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后胡言亂語。
半路癡,在拉丁美洲不會迷路在廣州卻會迷路。
喜美食,吃過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廳但(基本)不長胖。
原創文章分類標簽
所有文章索引鏈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