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是我國著名的愛國將領,每逢大是大非,張學良都會站出來力挽狂瀾。
在老帥張作霖身死后,張學良為維護大局果斷宣布東北易幟,避免了一場大戰(zhàn),維護了祖國的統(tǒng)一。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學良多次勸誡老蔣,要以抗日為主,但蔣介石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剿共”上。
無奈之下,張學良只好聯(lián)系楊虎城,共同兵諫蔣介石,成功逼蔣抗日。
西安事變爆發(fā)后,張學良以為蔣介石身為一黨一國領袖,自然不會心胸狹窄,于是婉拒了我黨讓他留下了好意,執(zhí)意要送蔣介石回南京。
張學良這一去,就被蔣介石直接軟禁,如果沒有宋美齡的力保,張學良可能會像楊虎城一家一樣,慘遭蔣介石殺害。
其實,張學良的處境也并沒比楊虎城好到哪去,他被蔣介石一關就是50多年。
直到蔣介石和蔣經國雙雙離世,張學良才重新獲得自由,此時時過境遷,世界發(fā)生了滄桑巨變。
1990年,張學良恢復自由,遂前往美國探親。
此時,臺灣和大陸關系逐步緩和,鄧公也十分想請這位愛國將領回家鄉(xiāng)看看。
思來想去,呂正操將軍無疑是最好的人選,他出身東北軍,曾經擔任過張學良的副官,二人關系非常要好。
1991年5月23日,呂正操飛往美國見張學良,二人在紐約會面。
西安事變一別后,兩人已經50多年沒見過面,再見已經從少年變成了步履蹣跚的老人,自然是感慨萬千。
呂正操給張學良帶來了很多禮物,包括大陸的錄像帶、茶葉等,二人這次談天說地,但并沒有說到邀請張學良回國的事,呂正操準備第二次再談這些。
第二次見面時,呂正操把鄧大姐的信給張學良看,并且說到,受鄧公所托,前來邀請張學良回家看看。
張學良思慮萬千,自己身份特殊,并且臺海局勢剛剛緩和,他不希望因為自己破壞兩岸來之不易的關系。
在呂正操的一再建議下,張學良答應回東北看看,呂正操非常高興,但張學良也提出了三個條件:“不搞見面會歡迎儀式、不見記者、不要恭維。”
只有這三個條件全部滿足,張學良才會回大陸看看。
呂正操明白張學良的想法,畢竟已經活了九十多歲,功名利祿、是非成敗都已經不再重要,只要故人還在,能一起談天說地,就已經是極為幸運了。
但可惜的是,就在呂正操準備張學良回國事宜的時候,張學良卻突然生了一場大病,耽誤了回國的時機。
隨后,日本的明仁天皇訪華,張學良則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和日本天皇共同登上祖國大陸,于是回國就又耽誤了。
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張學良最終也沒有回到大陸看看。
也有野史記載,張學良不回國,是因為他和李登輝達成了協(xié)議,只有張學良不回大陸,李登輝才能放張學良出來。
但這些也只是猜測,并沒有實質性證據(j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