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倩 編輯|陳耀杰
圖文未經授權不得擅用
2023即將過半,和各行各業一樣,藝術行業也在努力恢復著過往的繁忙。重聚,成為很多場合的關鍵詞。
對于藝術家毛旭輝來說,這個初夏在成都的重聚,有著不同涵義:過往的這三年,他封閉式地在昆明創庫,一人、幾只貓,獨自創作;他甚至與這個世界區隔,開啟創作著不同以往藝術界所認知的新系列;這次,他帶著過往這段時間的新創作,首次與藝術界重聚;這一次,也是他難得與多位過往三十多年的老友們,在成都的重聚,感慨無限,相聊甚歡。
毛旭輝 “冬天的走廊”展覽開幕現場致辭
步入成都k空間,幾幅2022年的油畫新作,打破了觀者對于既有的“毛旭輝”藝術的認知。不同于“圭山”“家長”系列,不是外界知名度最高的“大剪刀”,也與2021年在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的四十年回顧展風格迥異,而是關于貓、關于風景,關于一種站在遠方視角對城市景觀和當下現實的觀望。
《冬天的走廊》《十月及屋頂上的貓》兩幅作品皆以毛旭輝工作室所在的“創庫”風景為主體:紅磚墻、石棉瓦、纏繞的電線,老舊的樓梯、流浪的野貓……還有時間留下的斑駁,這是毛旭輝多年來最熟悉的場景。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左:《冬天的走廊》 右:《十月及屋頂的貓》
2022年9月,毛旭輝開始在繪畫中關注起了貓,開始將他近年來最熟悉的場景納入畫面之中,就如他過去畫圭山,畫山羊,這是這個時間段這位藝術家捕捉這個世界最直接又敏感的神經末梢。
或許對他要表達的場景太熟悉了,毛旭輝就像是閉著眼睛把他內心的場景描繪出來一般。《十月及屋頂上的貓》中,表現式的畫法,快速的線條,每一個局部看似都如寥寥數筆即描繪而成,這與他此前色彩濃重的繪畫方式全然不同。
表現的線條、簡約的結構構成畫面中城市風景的底色,纏繞的電線、點綴在畫面中的貓,則是畫面靈動的關鍵要素。
毛旭輝《十月及屋頂上的貓· 二聯畫》 布面油畫 155x185cm x2 2022 ??藝術家工作室與K空間
毛旭輝《冬天的走廊》 布面油畫 185x155cm 2022-2023 ??藝術家工作室與K空間
《冬天的走廊》,畫面是蕭瑟的,但筆觸卻是生動的,一種看到畫面就看到了現實的生動感。
最令人欽佩的,是這位提筆至今已近半個世紀、近70歲的藝術家,在今天依然對繪畫本身保有的一份熱情,和每一根線條和筆觸中都透露出的活力。而這,或許是一位前輩藝術家在創作中給后輩年輕藝術家帶來的最重要啟示。
毛旭輝與老朋友們,左至右為:周彥、呂澎、毛旭輝、俞可、潘德海
毛旭輝與老朋友們,左至右為:舒群、毛旭輝、周彥、呂澎、潘德海
毛旭輝與此次展覽策展人呂澎、k空間創始人楊凱
毛旭輝與老朋友
大約兩個月前,策展人呂澎和悅來美術館館長俞可,來到昆明創庫毛旭輝不足百平方米的工作室,看到了毛旭輝作為一個孤獨的藝術家的工作狀態。
毛旭輝從工作室走出來,迎接他們的場景,俞可至今想起來依然感慨:
燈光暗淡,毛旭輝從創庫的工作室里走出來,那個場景跟今天我們經常去到的豪華明亮的藝術家工作室有很不同的感受。如今的創庫,跟我們當下所謂的比較理想的藝術空間是不同的,它跟過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已經是一種老舊甚至是衰敗的狀態。這樣的創庫,在今天成為了一種特殊的存在,反而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有機生命體。毛旭輝的工作室就在這里面,100平方米的范圍中,除了他自己,就是幾只貓貓躥來躥去,沒有其他人,他也不參加別人的活動。
很難想象到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在今天仍然工作在這樣一個帶有過去記憶的氛圍中,突然就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很不一樣的感受。這種感受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就是“精神性”,今天我們在談論這個詞的時候,它往往是很微弱的,盡管我們總是在講作品中一定要有精神性,但很多時候是微弱的。毛旭輝的狀態讓我感受到了這種精神性。他那天把他一張張的作品拿出來,都做了簡單的解讀,我感受到了一種他和其他人之間的差異,很難能可貴,依然是今天我們所需要的,一種不被外界所干擾、朝著一個既定目標行進的精神。
毛旭輝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舉目遠眺,體驗著真實的生命存在,尋找當下人關于藝術的認識。這種體驗特別有意思,也讓人感動,我覺得這也是呂澎的著眼點,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毛旭輝的展覽。
當呂澎第一次看到《冬天的走廊》之后就特別喜歡,隨之決定一個月之后要為毛旭輝做個展,展覽主題就定名為“冬天的走廊”。他說:
如果熟悉毛旭輝80年代的狀態,他當時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也是紅磚墻、石棉瓦、鐵欄桿、四處可見的混亂纏繞的電線,這樣的建筑群與他年輕時干工作的環境特別相似,所以我們也看到毛旭輝曾經也畫過紅磚房,當時畫的很厚;而我們再來看他現在的畫是很薄的畫法,畫的更放松了,這種變化能看出來他心理的變化,卻也恰恰能看到他在繪畫中的天分。
毛旭輝這個系列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種直抒胸臆的感覺,他心里是如何感受的,就盡量將其充分表達出來;當然我們在討論的時候也會去探討他的語言,比如表現主義的畫法,但首先是他尊重內心表達。他最近畫的題材,畫的就是他的日常生活,離自己最近的生活場景和故事,貓也成為他描繪的對象,毛旭輝從貓看到了生命的變化,能看出他心里狀態的改變,這是藝術家應該關注的,尤其是提示我們,在當下藝術非常多樣化的背景下,藝術應該提倡去關注什么?這是非常重要的。
《冬天的走廊》這件作品充滿著隱喻,貓、人和遠處的風景,既在訴說現實,也是對毛旭輝過去作品的升華。毛旭輝過去“符號式”的有時候會反作用于觀者,模糊掉我們去真實地了解藝術家創作的深度體驗,而他近期的創作則是跳躍了他過去“符號式”的創作,用他的藝術創作重塑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現實生活。
毛旭輝《筆劃與屋頂上的貓·之一》 布面油畫 155 x 185cm 2022 ??藝術家工作室與K空間
毛旭輝《遺失的紅土之母》 布面油畫 150x180cm 2021-2022 ??藝術家工作室與K空間
毛旭輝《遺失的四只羊》 布面油畫 150x180cm 2021 ??藝術家工作室與K空間
毛旭輝《發光的羊·之四》 布面油畫 165 x 205cm 2022 ??藝術家工作室與K空間
呂澎、俞可都談及到毛旭輝近年來創作的變化中,也可以在他對早年作品追溯中所看到。《遺失的四只羊》系列就讓人看到了他經典的“圭山”系列的痕跡。他曾經在展覽中丟失《圭山組畫·夕陽下的四只羊》《紅土之母·召喚之二》等作品,對于丟失作品的再創作的工作也穿插于他近年來的工作之間,只不過并非是按照原稿“復制”,而是以相似的構圖和畫面進行重新創作,更像是一位藝術家對過去自己的追溯。
上:《夜貓子·之一》;下:《夜行》
同在展覽中展出的還有毛旭輝以水墨創作的紙上小尺幅系列,多以“貓”與“線”構成畫面主體,形成了《夜貓子》等作品系列,畫面多以水墨點、線構成畫面主體,在墨色濃淡之間、筆劃干濕之間構建出畫面的空間感,一只只貓就隱藏于這空間之內。
顯然,對水墨材料的靈活運用,將“墨分五色”掌握的游刃有余,這肯定非一日之功。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光華多年來持續關注毛旭輝的工作習慣,她介紹:“毛旭輝一直保持著用毛筆、竹筆、炭筆等各種筆繪制紙本作品和草圖的習慣。2019年以來,他對毛筆、水墨、毛邊紙的興趣更加濃厚,寫字更是成為日常。”
由此不難發現,不僅僅是水墨作品,毛旭輝在《十月及屋頂上的貓》等油畫作品中也越來越明顯的“線”的使用,與他近期的這種水墨書寫的習慣有著密切關聯。
毛旭輝《春秋·三聯》 瓦楞紙、水粉、油彩、丙烯、木條等綜合材料 125 x 97 cm (左) 126 x 91.5 cm(中)125 x 118cm (右) 2021 ??藝術家工作室與K空間
同樣的以線條對空間感的營造還能在他《春秋·三聯畫》中明確看到:色彩絢爛、筆觸明確,用線描繪出一個熱烈的世界,觀眾能從中能夠感受到呂澎談及的“毛旭輝的內心表達”。
這也正是毛旭輝在創作數十年之后,對藝術表達依然保有一份初心和熱情,而這種熱情在他這個年紀給他帶來了更加通透的藝術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