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經歷了不計其數的變遷。1949年,我國迎來了開天辟地的變化,第一次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我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有了這樣的宗旨,廣大黨員干部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忘我工作,他們品德高尚,是純粹的人民公仆。
但是,黨員也是人,也要養家糊口,維持生活,為國家工作的同時賺取工資報酬是理所當然的。與他們的貢獻相比,他們獲取的薪水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今天就讓我們以三位前副國級領導為例子,來了解一下改革開放以前,黨員領導干部們的工資水平。
愛喝酒的王洪文
1973年后,造反派出身的上海工人王洪文逐步進入國家核心領導層,先后當選為中央副主席和軍委常委。他年紀輕,學歷低,在工作中沒有什么特殊的貢獻,工資標準定的不高。按照1956年開始實施的工資等級制度,他執行的是在上海工作時候的工資標準,每月68元,再加上上海市給他提供的補貼每月15元,加起來一共是83元,相當于19級。
王洪文的愛好不多,最主要的就是喝酒。除了養家,他的收入所剩無幾。每當酒癮發作,王洪文就去人民大會堂買些沒喝完的散裝招待用酒。趕上家里開銷大的月份,他連招待酒都沒錢買,索性就買些市面上常見的散裝茅臺解饞。
這樣的酒,2元錢一瓶,包裝和品質說不上精致,用于滿足他這樣的酒鬼還是綽綽有余的。只是堂堂副國級領導只能買得起散裝酒,當年時常會招致別人的嘲笑。常年飲酒給他的健康埋下了嚴重隱患,1992年,57歲的王洪文在服刑期間因為嚴重肝病病故。
不計較的陳永貴
1975年,晉中地委書記陳永貴在第四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當選為國務院副總理。他是建國前入黨的老黨員,多年在大寨務農,進入中央工作之后,也不改農民本色。雖然當上了副總理,陳永貴的工資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還是在大寨時候的每月45元。
和以前不一樣的是,中央為了照顧他的生活,每個月給他提供36元的生活補助。兩項加起來一共是81元,算起來比王洪文還要低一點。陳永貴每個月都要把工資的一大部分寄回老家,維持妻兒的生活,留給自己的錢并不多。好在他沒有什么不良嗜好,物質需求也比較低,剩余的工資保障日常開銷沒有什么問題。
陳永貴擔任副總理期間,周總理和毛主席先后去世,他為維護政局穩定,輔助其他領導同志的工作,發揮了一定的作用。1980年,陳永貴主動向全國人大提出辭職。此后,陳永貴遠離政治舞臺,重操舊業,在北京郊區的農場工作,直到1986年去世。
不喝茶的吳桂賢
1975年,37歲的陜西省委副書記吳桂賢和陳永貴等人一同當選為新的國務院副總理。她原是西北國棉廠的紡織女工,自幼家境貧寒。吳桂賢能夠進入陜西省委和中央工作,主要得益于青年干部補充領導職務的需要。
出任副總理前,吳桂賢并無在中央工作的經驗,她甚至不知道需要自費承擔在國務院開會期間的茶葉錢。不過,她在補交了第一個月的費用之后,再沒有喝過國務院的茶,而是自帶水杯,只喝白開水。
吳桂賢當副總理之后的工資,依然由國棉廠負責支付,標準是每月67元2角。和陳永貴的情況差不多,吳桂賢的大部分工資也都用于補貼老家的生活了。1977年,吳桂賢請辭副總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后,吳桂賢辭職下海,在深圳創辦公司,成為商界女強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位資歷較淺的前領導人之外,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工資標準也都不高。毛主席雖然被定為2級工資,但是他主動提出降級領取,在他的帶動下,其他正國級領導人也都自降工資標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私情懷,時至今日,依然值得我們敬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