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左)與成丹查看養殖缸內南美對蝦生長情況
抽水、捕撈、稱重、打氧……6月9日凌晨,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一組燈火通明,一千余公斤南美對蝦從養殖基地啟運,連夜運往湖北鼎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
“成了!成了!”看著南美對蝦被運走,當地年過七旬的村民李友德激動不已。得益于該村發展的南美對蝦特色養殖產業,當地的增收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寬廣。
引進人才
為鄉村添活力
在海水中生活的南美對蝦,卻在只有淡水的安福村存活并養殖成功,這讓李友德一度覺得不可思議。
近年來,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積極探索發展特色產業,在原有水果、蔬菜產業的基礎上,不斷盤活村級閑置資產,探索增收渠道。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閑置的蔬菜種植大棚,優良的水質和環境,淳樸的民風,這些讓退伍軍人成丹決定,將湖北鼎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創業的“孵化園”。得知成丹的決定后,安福村積極配合,幫助協調解決務工、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
雙方一拍即合,項目建設順利推進。50余個20多立方米的養殖缸以及增氧、保溫、水循環設備陸續安裝到位。2023年6月9日,南美對蝦養殖基地中投放了第一批蝦苗。
海水和淡水的元素組成、氮氧含量是不一樣的。在淡水中模擬海水養殖南美對蝦,這在軍都區乃至整個湖北都屬新興產業。要在淡水中把南美對蝦養殖成功,需要對水體進行極其精細的配比、淡化,這是整個養殖過程中最難和最關鍵的一步。
同時,基地中一個大型的水循環設備正在不間斷運行,它能將養蝦的廢水通過技術處理,過濾掉蝦糞,降解氨氮和亞硝酸鹽后,再次用來養殖。而蝦糞則被集中收集起來,成為養殖基地周圍百余畝蔬菜種植基地的肥料。
在養殖過程中,脫貧戶李友德應聘成為飼養員,每日除了喂養工作外,還在數月內學會了檢查大棚和蝦池內的溫度,以及氧氣含量和水質監測等技能。如今,諸如亞硝酸鹽濃度、氨氮濃度等專業詞匯,也常被李友德提及。
壯大產業
為發展添動力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帶動。
第一批南美對蝦養殖成功后,每日到基地中咨詢養殖問題的村民也多了起來。“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優秀退役軍人,并通過村集體經濟入股,帶動周邊農戶,讓大家就近務工增加收入。同時,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第一書記張峰說。
采訪中,記者看到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一處閑置的養兔基地,已經由另一位退役軍人承包下來,目前正在進行改造,以便用于養殖南美對蝦。該基地的地下管道預埋溝渠和養殖池地基已經建好,目前正在與電力部門對接生產用電安裝事宜。
“這批蝦最快可以在今年中秋上市。”張峰說,這是探索家庭養殖南美對蝦的一次嘗試,該基地養殖成功后,村民可利用閑置的養殖圈舍或閑置房間進行改造,嘗試發展南美對蝦養殖。
以一個養殖池為例,一年可以養四季南美對蝦,每季可以養至少2萬只,按照30只一公斤的銷售標準來說,一個養殖池每季可收獲300公斤對蝦。一年一個養殖池產值能達到5萬元。“我們包技術、包回收,讓大家不用外出打工也能在家掙錢。”成丹說。
現在,南美對蝦已成為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繼獼猴桃后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而“仙人石”也從一句調侃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娶不到媳婦的玩笑話,成了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特色產業的注冊商標,該商標將用于包括南美對蝦在內的各色農特產品。
“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的山上除了樹林就是果園,這里的綠水青山就是我們的金山銀山。”軍都區萬山鎮安福村黨委書記孫小剛說,今年該村村集體收入有望突破300萬元,這將是2022年的20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