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原撫康區(qū)的蒲塘鎮(zhèn)、小平山鎮(zhèn)被中華詩詞學會評為鄉(xiāng)鎮(zhèn)級“中華詩詞之鄉(xiāng)”稱號。雖然之前我們發(fā)過幾篇蒲塘對聯(lián)文化風采的文章,但是并不全面,且大多只寫了蒲塘圩上的民間對聯(lián)。去年除了刊錄過民國時期周嘉志詩詞對聯(lián)兩文之外,也并沒有深入考究。我們近期收集了部分撫康詩壇史料,史料大多不為人所知,為不留遺憾,我們嘗試整理撰文記敘。
對聯(lián),也稱楹聯(lián)。應用范圍非常廣泛,親朋間的慶賀和吊唁,社會上的酬唱都使用它。明清期間,又進一步擴大到山水園林、名勝古跡、寺庵廟祠、陵墓道碑、歌樓戲臺、茶館酒肆。在蒲塘,人們對梁樹松、楊熙源等人相對熟知,稱他們?yōu)橥列悴牛麄儗懙膶β?lián)最常見于春聯(lián)及蒲塘寒山誕期間彩門聯(lián)。
但是蒲塘還有另外詩者不大為大眾所知,他們是正統(tǒng)詩家科班出身,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講究平仄對仗。本文兩位主人公,蕭奕平與蕭世榮(原名蕭世營)叔侄就屬于這一類撫康詩家代表。蕭奕平與蕭世榮是現(xiàn)蒲塘鎮(zhèn)石山坡人,二人雖為叔侄,但年紀相差不大,同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前后出生,早年曾在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校就讀(縣立三小是蒲塘鎮(zhèn)中心小學的前身),又同為廣西大學校友。叔侄二人撰寫了大量詩詞并出版?zhèn)€人詩集。1994年二人合著出版了以家鄉(xiāng)村名石山坡為名的詩集《石山集》。故,本文就取其詩集名為標題。
《鬱林縣立第三小學校初高級第九十十一班同學錄》
摘錄《石山集》所刊作者簡介有助認識這兩位家鄉(xiāng)詩家。了解這兩位撫康先賢奮斗不息的一生。
蕭奕平,詩家。胸懷坦蕩,待人真誠。自小愛好文學,接受進步思想。讀南寧高中時,與進步同學聯(lián)合創(chuàng)辦《新長城》鉛印刊物擔任主編。并在南寧抗敵后援會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西大黨支部書記,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3年,在鄉(xiāng)間組織抗日游擊隊,與敵偽斗爭,并大力支援1945年春桂東南興業(yè)抗日武裝起義。1946年畢業(yè)于國立廣西大學法律系。解放后,擔任玉林地區(qū)專員秘書工作。至八十年代,詩興倍增,撰寫了大量詩詞。曾為《萬花樓》詩刊主編、廣西詩詞學會會員。作品多載于《桂海詩刊》、《桂林詩詞》、《廣西詩詞》、《萬花樓》、《南寧歷代詩詞選》等書刊上。
圖為羅云在閱讀《石山集》
(羅云,曾任玉林黨史辦常務副主任。)
蕭世榮為《萬花樓》題字
蕭世榮原名世營。自幼隨父讀詩練字,愛好文學。讀蒲塘高級小學(縣立第三小學校)時,曾作“蛙鳴如擊鼓,獅醒必吞球”一聯(lián),獲小學征聯(lián)獎第一名,博得鄉(xiāng)人稱贊。中學時代,積極參加抗日教亡宣傳運動,演過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飾賣藝漢,相當成功;在梧州高中參加話劇比賽,演《天津的黑影》,飾日本浪人,獲得冠軍。1941年讀國立廣西大學,課外愛鉆研俄國文學及世界名著,曾撰寫《屠格涅夫及其作品》、《杜思陀益夫斯基及“罪與罰”》等長篇論著,和戲劇短評、游記雜文,在報刊上發(fā)表。參加《十二月》社進步文學團體,研討當代文藝。1946年春,與謝之雄、陳樂思、楊偉群等籌辦報社,任第一屆社長,出版四開鉛印報紙《西大新聞》,宣傳報導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青年學生反內戰(zhàn)、反饑餓、反迫害,爭取和平、民主的情況,對推動廣西乃至西南各省的學生進步活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46年8月,畢業(yè)于國立廣西大學政治系。新中國成立后,繼續(xù)深造。1951年畢業(yè)于武漢中原大學教育學院。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現(xiàn)為桂海詩社副秘書長、廣西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兼副主編、廣圖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副教授、選家、書法家。大部分詩作在國內報刊上發(fā)表。主要著作有《現(xiàn)代愛國詩詞選》、《桂海詩選》、《書法入門》、《蕭世榮隸書》、《現(xiàn)代詩詞三百首》等書,并箋注《南寧歷代詩詞選》。
筆者注:“蛙鳴如擊鼓,獅醒必吞球”一聯(lián)實為民國時期,蒲塘高小在一次征聯(lián)比賽中,學校出上聯(lián)“蛙鳴如擊鼓”,當時應征者無數(shù),年幼的蕭世榮大膽應對下聯(lián)“獅醒必吞球”,被學校評為征聯(lián)第一名。由此,蕭世榮自小就已揚名撫康城。
蕭世榮不但寫詩了得,書法造詣更是一絕,其隸書在廣西書法界應占一席之地。前后出版了《蕭世榮隸書_1994》、《隸書指南_2002》、《書法入門_1980》等書法專著。
《蕭世榮照》
蕭奕平與蕭世榮詩作甚多,部分代表作已入選《廣西詩詞選-2017》玉林當代卷。我們從此書中摘選二首詩詞:
一剪梅·迎春
——蕭奕平
浩蕩東風催綠枝,紅滿江湄,山映晴暉。城鄉(xiāng)一體賦新詩,洋溢清思,欲斗芳菲。
臘盡春臨舉玉卮,喜訊交馳,捷舞金獅。晨來遠矚更心怡,旗奮驄嘶,仰賴樞機。
一剪梅·盼早歸
——蕭世榮
已過嚴冬花欲丹,妖霧驅除,黔首咸歡。新春伊始水潺潺,綠了田間,換了人間。
別夢卅年相見難,千種相思,萬里關山。不知君意幾時還?朝也看看,暮也看看。
摘選《石山集》部分詩作,以饗讀者朋友們:
蕭奕平原詩
——蕭奕平
弱歲相依銘骨真,古稀更復見親淳;
此情勝似靈芝草,更羨吟壇著作新。
和奕平叔一絕
——蕭世榮
孩提相戲自天真,世路崎嶇情更淳;
無愧平生胸坦蕩,會當含笑近黃昏。
挽盧榮瑜老師一聯(lián),則是蕭奕平表達對恩師的懷念。
挽盧榮瑜老師
——蕭奕平
持真參偉業(yè),奈何疾病纏綿,致令形神兩瘁,抱負未伸;
遽爾鵑啼長夜,點點化紅,聞者傷心悲志士;
竭力育新苗,祇為桔槔勞苦,始成桃李滿園,梓楠交翠;詎知鶴唳高天,聲聲似怨,后生垂淚哭先師。
注:盧榮瑜同志,玉林蒲塘人,地下黨員,玉林高中教師。故于上世紀八十年代。
蕭世榮為《古山集》作結語這樣寫道:“一九八八年秋天,蕭奕平病重住院的時候,曾囑我從速整理其星散的詩稿,出版?zhèn)€人詩集,以便長期保存,我則欣然承諾。然而詩人已仙逝六年,由于各種原因,尚未能如愿以償,心有內疚。現(xiàn)在得到各方親友協(xié)助,遺稿基本收齊,詩集總算編成了,連同我的部分拙作輯在一起,定名為《石山集》。完成了我一樁心事。謹以《石山集》獻給生我育我的美麗故里--石山村。
奕平和我是叔侄關系,他為叔,長我兩歲。我們從幼在一起嬉戲,一起讀書,長大后又一起參加革命。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也可說是親密的戰(zhàn)友。他知識淵博,才思敏捷,尤對詩詞,造詣甚深,我有些詩作便是經(jīng)他修改后才拿去發(fā)表的。”
蕭奕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故去。蕭世榮也故去十多年。謹用玉林詩壇泰斗周賢鑒為蕭奕平故去后的悼文作為本文結尾:
詩人蕭奕平同志百日祭
——周賢鑒
石山今日有蕭郎,詩情橫溢氣慨昂,天生慧質文才富,立馬詩成意氣揚。儒雅風流似商隱,詩才蘊藉擬盛唐。毀家紓難參革命,竟無天理入牢房;奔走呼吁營救助,舉家失魄盡惶惶。南冠過后志尤雄,投身革命烘爐中;革命潮高如席卷,大旗遍插南疆紅。從政初登幕僚長,牛刀小試成績良;經(jīng)濟長才能施展,蒙麈之后改從商。南北中原皆走遍,長城內外覽風光。讀書萬卷行萬里,詩章雋永句鏗鏘。玉林士子有幾人?八桂尊名眾共聞。
人生愛美本天成,青少思春亦有情;高中皇后正傾城,原是姻緣早注定。天生麗質年十八,名是威威最娉婷;女貌男才人共仰,雙雙儷影最相稱。弄玉吹簫引鳳飛,膠漆相投情更癡,月有盈虧日有落,互敬互愛不相違。朝朝暮暮復朝朝,恩愛不凡非好兆。自古愛河巨浪駭,麗人卷走到蓬萊;連理無端枝忽斷,鴛鴦折翼難相偕。戀念卿卿時復時,心心相印兩心知;花好月圓偏有缺,孤鴻縹緲何歸依?舉目乖兒動魂魄,暗流珠淚無盡時;終日寡歡少言笑,夢到蓬萊路復迷。鼓盤之痛豈能忘?無計紅娘亦慘愴。忽來穗市文君書,愿續(xù)琴弦兩不虛;既是徐娘遇廉頗,新人未若故人姝。
白發(fā)龍鐘互相依,相依為命最相宜;驚弓之鳥心猶懼,天際飛鴻力不支;流水有情花不理,牛郎織女意分歧。一持留穗一持鬱,半載時光遂賦離。
君屬多情偏苦難,我嘗同賦悼亡詩;君謂斷弦味先試,節(jié)哀順變來相規(guī)。青壯紕離猶有可,老來最怕是亡妻;雁鴻失偶聲凄切,潘岳情深痛悼辭。秋風有意撩人恨,明月有情空照幃;流淚眼看流淚眼,命途偃蹇兩堪悲!
數(shù)年致力詩書上,吟罷揮毫又寫詞。學會詩刊常聚首,敲章琢句見精微。也曾共約編詩集,國粹傳揚盡所知。戮力方期甘苦共,補時補過到期頤。孰知隱患膏肓發(fā),扁鵲華佗無計施。邕江穗市曾醫(yī)診,往還千里枉奔馳。病榻幾回多探訪,屢留長坐未神疲。常言食欲厭佳味,易飽腸盈不覺饑。辭世之前聲喑啞,欲言無力氣游絲。千般搶救徒空托,數(shù)月纏綿與世違!鶴去樓空音容杳,手澤猶存人已非。凄風苦雨詩人逝,轉瞬云煙百日期。招魂何處酬知己?惟向邙山寄悼思!邙山遙遠知何處?每思及此淚尤揮。同儕聚會相哀念,魂兮魂兮汝來歸!(完)
內容:牛府、阿候、小陳、瓜車黃七、淡泊以明志、兵佬、輝、牧馬先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