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一高校學生在飯堂吃飯時吃到異物引發熱議。我們知道吃飯吃到點東西并不稀奇,關鍵在于吃到了什么,這次的問題就集中在這上面。學生和網友說是老鼠頭,食堂人員堅持說是鴨脖,一時間各持一詞,這到底是鼠頭呢,還是鴨脖呢?
說一說我的看法。
從外形判斷,該物體色澤灰黑,表面覆蓋狀若哺乳動物的被毛,有清晰可見的牙齒,且大小與鼠頭相吻合。以區區不才數十年人生經驗來看,這是一只未成年小老鼠之頭部,且雙眼微睜,似乎死不瞑目。
但是,我不是專業人士,圍觀眾人也不是。食品安全,茲事體大,南昌市監局昌東分局江局長得知后,迅速帶隊伍前往調查詢問,并對食品留樣進行采樣檢測。經過反復比對,確認該物品非鼠頭而是鴨脖。
當然,對于這一事實,一貫習慣于吃瓜,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群眾是注定會抬杠的。比如有人翻出了該校以往數年的學生反饋,說從08年起,學生就反映食堂出現老鼠,此后歷年從未消失。而且該食堂公開的處罰就有6次,最近一次在2021年,有人拍下了食堂清洗間出現的老鼠并將之曝光。當時,南昌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曝光該校有老鼠問題的情況說明,也對學校進行現場執法。
有激憤者說“我與閣下無冤無仇,為何要把我當傻子”,更有人沖動之下,甚至說出了“指鼠為鴨”這種話。
這就太過分了,我們一幫看客,光看那一小段模糊的視頻,幾張角度不全的截圖,能看出點啥名堂。能有市場監督局的現場比對仔細嗎?能有江局長的火眼金睛靠譜嗎?你們是在質疑人家的專業性嗎?你們要相信,半條炸魚,幾塊豆腐都能查出來的市監局同志,會看不出鼠頭與鴨脖這么明顯的區別嗎!
實在想不通,這么權威的機關都說了是鴨脖,還有什么好爭辯的!
現在的社會,杠精就是太多,好在科學是不容置疑的! 送檢后再出結論,確認是鴨脖無疑,這下總算洗刷了食堂的冤屈,也讓這根鴨脖死得其所,沒有被錯認成鼠頭。
那么,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嗎?我覺得遠遠沒有,我們看問題,從來不能只看表面。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小小一段鴨脖背后,隱藏的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發現!
眾所周知,老鼠是哺乳綱嚙齒目鼠形亞目鼠亞科動物,鴨是鳥綱雁形目鴨科鴨亞科動物。這兩種動物是完全不同的物種,它們之間要說有什么聯系,或許僅存在于動畫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鴨之間。今天此種物體形似鼠頭而實為鴨,不能不說是生物學上一個驚人的發現,是一個偉大的進步。這是一個能夠推翻進化論的發現,什么趨同演化、平行演化,都是騙人的鬼!鼠鴨一出,誰與爭鋒,江局此議,哪怕達爾文復起,亦不能易也。
不清楚江局是哪家工商學院畢業的,從這件事來看,我懷疑他很可能是生物科學類專業,惜哉明珠暗投,轉到了工商專業。好在是金子總會發光,時代終于給了江局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因為從這個發現來看,已經證明了江局在生物學方面的專業與嚴謹,實為同時代翹楚。
而更關鍵的是,江局的發現已經超越了這件事本身的意義,把它放到整個生物學歷史上,說是震古爍今都不為過。有理由相信,這一發現,完全有可能競逐今年的諾貝爾獎,繼屠呦呦之后,我國諾貝爾得主后繼有人矣!
再往更高地格局講,我們一直說在高科技上被人家卡脖子,吃虧就吃虧在沒有領先時代的發現與技術,后發難以追趕,彎道容易翻車。這次有了生物學上這個重大發現,我們完全可以加以消化吸收,做到在生物技術上領先全球,進而帶動其他產業,一舉實現全產業鏈的逆襲。
到那時候,再看看是誰卡誰的脖子?
所以,我完全支持南昌市監局的送檢結論,有時候看東西形狀很像,就想當然認為是哪樣東西,這是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不會辯證地看問題。大雅之堂,豈容魔幻現實,我們不應拘泥于食堂以往的劣跡,也不應計較物體的外表,而應相信科學。
我們更應站在更宏大的敘事格局,為南昌市監局這項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重大發現鼓掌。同時我強烈建議,江局長應晉升院士,將這一發現轉化為科技成果,如此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將我們的科技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緊緊卡住人家的脖子。
當然了,我們也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加倍付出努力,不斷攻克科研難關,才能一步步達到目的。而我作為一個普通的生物愛好者,目前最關心的只有一個問題:
這到底是個全新的物種,還是鼠演化成鴨,亦或鴨演化為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