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被噩夢纏繞的一個睡眠。
沒出意外,高考前夕,又夢見高考了。
醒來算了一下,我的高考已經過去十幾年了,但幾乎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夢見高考。夢境里有不同的場景,那種深深的焦慮和恐懼卻一直都是一樣的。
無論怎么焦急和努力也無法解出來的數學大題,無論怎么趕也無法做完的文綜,以及無數次在我夢境中出現的:在去考試的路上遭遇種種狀況,快遲到了,可是窮盡一夜的夢,還是無法抵達考場。
回到現實中,我其實很少有考試遲到的情況,我試著用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去理解這樣的夢境,也許永不抵達的考場只是一個象征,它寓意著某種無法挽回的終身遺憾或難以實現的目標,像是一個永遠殘缺的夢。
更奇怪的是,有些在清醒時的記憶里已經模糊的記憶,卻在夢里突然清晰起來。如很久沒有聯系的老同學、自以為早就忘記了的政治題里的條條框框、還有那些高考后就不再看一眼的英語單詞,突然就無比具體地出現在夢境,栩栩如生。或者說,就跟真的沒有區別,那種煎熬和恐懼的心情,就是真實的。
我真實地一次又一次在夢境里痛苦幾個小時,這便是這套升學制度賦予我的后遺癥?也許要伴隨一生。
身邊的很多朋友也表示,也會經常夢見高考,已經時隔二十幾年的都有,網絡上也有很多網友分享過自己的這類夢。原來,我們都有一個被高考支配的一生。而對于很多人來說,其實不是知識改變了命運,是高考改變了命運。
以前常被教導說,知識決定命運,但我們參加工作、步入社會后發現,我們在學校里學的很多東西,其實根本不是知識,也不屬于技能,甚至還可能是一種完全相反的東西,我們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清洗自己,調整認知,然后才能指導我們去認識世界,做出恰當的言行。
前段時間,在某個學校的高考誓師大會上,一個戴著眼鏡、身披彩帶的高三女孩激情四射的演講,遭遇了網暴。我對這件事情沒有說一個字,只是想起了自己高中的無數個場景,然后對這位女孩,對自己都有深深的惋惜和同情。
我所在的高中,每天早讀、午休結束后,都要握緊拳頭指著太陽穴站起來宣誓,誓詞和那女生的演講內容也大差不差。我在想,如果有人把當年的場景拍下來,傳到網上,估計我們也會遭遇網暴,甚至自己都會覺得自己滑稽,但那卻又是當年真實的自己,無法抹去。
整個高考敘事其實是一個封閉的世界,也是一個龐大的試驗場和生產車間,該干些什么、不該干些什么,甚至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們只需要按要求把自己的青春填進去。
我們曾經都是那個小世界里的一員,無可避免的陷在宏大敘事里,在這樣的教育模式和慣例里,我們被氛圍感染,被規則塑造。
若干年后,有些人會慢慢地從這個小世界里走出來,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來。正如一場無法醒來的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