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佳士得香港拍賣會來到最后一日,終于輪到古書畫專場舉槌。成交桂冠由「明四家」仇英的山水畫作《仙山樓閣》拿下,屬張大千舊藏,3,123萬港幣成交。
該幅作品尺寸為:113.5 x 41.5 厘米。為仇英(嘉靖庚戌)公元1550年創(chuàng)作,該書畫的題識為“仙山樓閣”鈐印為:“十洲 仇英之印” 曾經(jīng)藏印有:張善子(善孖心賞);張大千(大千好夢、遲秋簃、別時容易、球圖寶骨肉情、藏之大千、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不負古人告后人);其他(耦庵經(jīng)眼、凌氏寶藏)。其中張大千題拔為:“十洲仙山樓閣真跡,人間至寶。大千供養(yǎng)。”
《仙山樓閣》出自「明四家」仇英手筆,繪于嘉靖二十九年,屬于晚年作品。畫作構圖布局、線條點染與臺北故宮藏《仙山樓閣》相近,屬于仇英同一畫本的前后期之作。仇英的山水畫在境界上不一味追求富麗堂皇或空漠冷寂的氣氛,而在山水中有一種飄逸優(yōu)雅的氣息。其次,仇英的山水畫雖雋逸優(yōu)雅,"士氣"十足,卻少有一般文人畫家筆下那種冷寂空疏的情調,而總是流溢出清新明麗的氣氛,有的作品還充滿蓬勃歡樂的意趣。
仇英(約1498年-約1552年)出身貧窮,原籍江蘇太倉,后移居吳縣(今蘇州),明代繪畫大師。年輕時曾做過漆工,后來才拜師周臣,改學繪畫。他極具天賦,山水、花卉、界畫、人物無所不能,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是我國明代中期畫壇難得的全能畫家。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文人畫家與職業(yè)畫家有雅俗之分。仇英既不是出身名門,又不是無功名在身,卻憑借著自己的高超畫藝,擺脫當時人們對職業(yè)畫家的歧視觀點,不但與吳門文(明朝著名書法家)人相處友好,更獲項元汴(浙江嘉興人,明代大收藏鑒賞家)等大藏家激賞。
《仙山樓閣》用筆清峻猷勁,全幅勾畫細膩,樓臺尤其工細規(guī)整,卻不陷俗艷,云山繚繞,蘊涵文人氣息。仇英的山水畫風格雖源于傳統(tǒng)青綠和"院體"畫法,但并不拘于一家一派的面貌。純正的大青綠山水,山石勾勒后不用細皴,山腳以赭石分,以青綠重色染石面,然后每一塊面再加染石綠,或分以石青,使各山色協(xié)調而有分別,樹木云岫勾勒精細。
據(jù)官方統(tǒng)計,仇英存世作品數(shù)量稀少,據(jù)《中國古代書畫圖目》表明,中國內(nèi)地現(xiàn)存仇英作品只有47件,其他都藏于我國臺灣地區(qū)及海外各大博物館中。市場中的真跡寥寥無幾,多為后世之模本,或市井偽托之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