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六一兒童節將至,這里預祝各位大小朋友節日快樂!
兒童似乎跟葡萄酒相去甚遠,畢竟酒是成年人的飲品嘛,不過你知道嗎?早在一百年前的小學生課本上,就出現了葡萄酒的內容,真讓人吃驚!
不騙你,這可是有史料實錘的。在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書局印行的《中華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中,第一學年第二冊的第十五課即為《葡萄釀酒》。
課文的開頭是這樣的: “葡萄性宜沙土,尤喜天寒。法德兩國,種植最盛。釀而為酒,賦稅所入,占全國之大半.....”
好家伙!寥寥十數字,便涉及了葡萄的習性和 法徳兩國的種植情況,知識涵蓋生物、地理、經濟等諸多領域,干貨含量頗高。
民國元年的高等小學第一學年,大約相當于今天的小學六年級。
這本《中華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中,既有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孝子》、《豫讓》,也有介紹自然科學的《葡萄釀酒》、《寒暑表》、《鐵路》,還有介紹西方人文歷史的《自由之祖》。視野之開闊,較之今天也不遑多讓。
更讓人贊嘆的是,課文當中流露出的愛國情懷。
《葡萄釀酒》的最后一段提出: “我國燕晉齊豫等處,土厚泉甘,如能廣植葡萄,用西法釀酒,尤當冠絕人寰,風行海外。利源既開,豈有涯涘耶?!?/p>
此處意思是,中國中原地區適宜種葡萄,如果廣泛種植并釀出優質葡萄酒,一定能暢銷國外,能夠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張裕公司早期葡萄園照片
當時,中國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外國的貨物不斷輸入華夏九州,國家積貧已久 ,“出口創匯”正是最振奮人心的愛國號召。小學課文也不忘教育大家要支持國貨,立志讓中國產品遠銷海外,讓祖國強大起來。
釀葡萄酒為國創匯的思想,正出自“中國葡萄酒之父”張弼士,在撰寫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張裕釀酒有限公司緣起》寫道: “嘗考法蘭西國葡萄制酒之利,歲合華銀數萬萬兩,為全國出口貨物之大宗......我國倘能仿而行之,是亦開辟利源之一道乎!”
民國初年,張裕公司牌坊
1915年,第14屆世博會張裕獲得金獎的四款產品,從左到右依次是:“可雅白蘭地”、“味美思”、“紅玫瑰葡萄酒”和“雷司令白葡萄酒”。
這個六一,不妨干杯美酒,重溫一下 兒時的美好心情吧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卻涵蓋了葡萄酒的基本知識和常識,并且用了一些專業術語和比較方法,讓小學生開眼界、長常識。沒想到,葡萄酒不僅是帶給人輕松愉悅心情的飲品,是一種流行優雅的文化,更可以是小朋友手中教授知識、陶冶愛國情操的課本。真乃老少咸宜葡萄酒是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