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研究牛人
何加鹽第 219 次為你加鹽
你有沒有曾經在某一刻幻想過,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有錢的家庭,從小都不缺錢花,該是多么幸福的事?
你又有沒有曾經在某一刻幻想過,如果你擁有一家公司,業務發展良好,手下員工上千人,該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
但真實的生活,往往有很多我們在幻想之時,根本就不可能想得到的細節。每一種幸福與成就背后,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和痛苦。
今天,我們就跟著本文主人公禹鑫的成長之路,一起來體驗一下這樣的生活吧。
圖:百度智能云創作
1987年,禹鑫出生在東北一個省會城市的近郊。
談起小時候,他的第一印象是,從來沒缺過錢。媽媽在錢上對他是無限滿足——他要一塊錢,媽媽會給十塊;要十塊錢,媽媽會給一百塊。
一個小小的細節,可以讓大多數八零后、九零后看到他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我們的區別:他自從記事起就沒坐過公交車,別人需要坐公交車的地方,他從來都是直接打的。
由于小時候需要花錢的地方也不多,所以對童年時期的禹鑫來說,早早就實現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狀態:財富自由。
但這種財富自由的背后,也有著它的辛酸。
禹鑫的媽媽,是一個有著強烈奮進精神的女性,而他的爸爸卻覺得,生活過得去就行了,及時行樂,要那么拼干嘛。價值觀的差異,導致倆人在禹鑫三歲多的時候,就離了婚。
因此,禹鑫對爸爸的印象并不深,因為在一起的時間少,他主要是跟著媽媽過。后來雖然媽媽又重新組織了家庭,但禹鑫很快就上了初中,寄宿去了,所以在家里的時間總共沒幾年。
媽媽的事業發展,其實起點低到了塵埃里,最初是給十字路口的牛奶攤以及街邊的食雜店送牛奶。每天要半夜去面包店排隊等著拿面包,排到兩三點才能拿到,然后踩著“倒騎驢”(車斗在前的倒三輪車),一家一家地送到攤子上。
后來,她慢慢地從一個配送員,做到了批發商,這時候就自己到面包廠去批發貨源了,除了雇配送員,自己也幫著送。再后來,就自己開了食品廠,并且越做越大。
禹鑫對媽媽送貨的場景記憶非常深刻。那時他還小,媽媽怕他一個人在家不放心,實在沒辦法了,就會帶著他一起送貨。有時下著雪,車子騎不動,小小的禹鑫就會跳下車來,幫著媽媽一起推。
媽媽一邊用力蹬,一邊喊著口號:呀擠給給,一二三;呀擠給給,一二三!
大東北,零下二三十度的氣溫里,天還沒亮,昏黃的路燈映照下,一位單親媽媽冒著大雪,用力蹬著三輪車,她瘦小的孩子,在后面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幫忙推……
我們今天想來,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很辛酸的場景,但是在禹鑫的心中,卻覺得很溫馨、很快樂。他一點都沒覺得那時候苦,也一點沒有從媽媽的言語和表情中覺得苦。
或許,禹鑫媽媽的這種樂觀、堅強,就是她能夠在如此艱難的逆境中干出一份事業的重要原因吧。
媽媽也一直把這種精神灌輸到禹鑫小小的腦袋里。她常常和禹鑫說,你要努力、要拼搏、要好好讀書,你看我天天這么辛苦,你就算是為了我,也得好好學習。除了學習以外,別的事情你都不用考慮,錢的事你更不用擔心,我都為你準備好了。
所以,禹鑫一方面在經濟上很有安全感,從不擔心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但另一方面,在學習上也會有很大的焦慮,覺得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媽媽的期望。
好在他從小學習也的確不錯,小學經常考“雙百”。尤其是數學,他的計算能力遠超同齡人,令老師非常驚嘆。其實都是跟著媽媽做生意學會的。有時候別人來家里取貨,媽媽忙不過來,小小的他就幫忙處理。五六歲的時候,禹鑫就已經知道面包批發6毛錢一個,15個應該是9塊錢。到了學校,這個能力就足以讓他脫穎而出,享受被老師和父母夸獎的幸福了。
但生活總會有煩惱,小孩也不例外。對小時候的禹鑫來說,最難過的是兩件事。
第一件是關于身材。
禹鑫小時候是很瘦小的。家人都為此而著急。爸媽還沒離婚之前,禹鑫曾在奶奶家住過幾個月。奶奶為了讓禹鑫長胖一點,就專門從藥店買了開胃的“太極丸”。本來小孩每天吃一顆就行了,因為禹鑫太瘦,奶奶就一天給他吃兩顆。
恰好大姑家又是開飯店的。禹鑫每天在飯店里吃美味的魚湯泡飯和雞蛋炒飯,吃得非常香,一吃就是幾大碗。營養充足之后,禹鑫很快就胖起來,家人剛開始很高興,但后來發現,他越來越胖,而且再也瘦不回去了。
有些大人見到禹鑫,就會過來捏他的臉,甚至捏他的肚子,禹鑫很不喜歡,但又無力反抗;而小朋友們,則編了一些順口溜來笑話他,一見到他就齊聲呼喊:“小胖墩兒,小胖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禹鑫則會哭著跑回家,對著鏡子里的自己說:你不是我,我才沒有你這么胖。
身材問題后來成為禹鑫在青春期的噩夢。十三、四歲時,他長到了一百五十多斤,到高中最高峰時,到了二百四十斤。這使得他內心深深地自卑,碰到自己暗戀的女孩,從來都不敢表露半分,生怕別人嘲笑自己。
媽媽給他想了很多辦法,錢也花了無數,最終發現,這個問題是即使有錢也解決不了的,于是只好接受。而禹鑫自己和自己在這方面和解,放下身材焦慮,已經是大學畢業之后了。
第二件難過的事,是關于孤獨。
媽媽生意太忙,禹鑫在上小學之前主要在鄉下姥姥家住。每到過年的時候,家人都齊聚一堂,但是按照東北風俗,已經出嫁的女兒,要初二才回門。所以大年三十,別的小孩和爸媽親親熱熱,而禹鑫卻只有一個人。有些大人還跟他開玩笑,說怎么就你自己啊?是不是媽媽不要你啦?
幼小的禹鑫,分辨不出大人的玩笑話,以為媽媽真的不要他了,為這事哭得撕心裂肺。即便到今天回想起來,依然是深深的痛。
后來上小學了,就回到城里住自己家。但媽媽生意還是那么忙,每到周六日或寒暑假,她要出去,就把禹鑫鎖在家里,叮囑一句“誰叫門也別開”。禹鑫就一天到晚地看電視,什么《西游記》、《射雕英雄傳》,看得昏天暗地。餓了就吃面包、喝牛奶,反正家里有的是。
有時沒有好看的電視節目了,禹鑫就只能用家里的電話,撥打電視廣告上推廣的那些聲訊臺,和電話里聲音甜甜的小姐姐聊天——后來是媽媽看到家里的電話費猛漲,才發現這回事。
在禹鑫印象中,媽媽只是在上小學的第一天送他到學校,后來就是他自己一個走路十五分鐘上下學了。九十年代末的東北,治安比較亂,路上經常看到干架的,禹鑫比較老實,從不參與打架,但也曾經被劫道過,好在他有錢,乖乖地給錢,倒是沒挨打,但也被嚇得半死。
上初中,媽媽花了八千塊錢,把禹鑫送到離家有點遠的一個名校。由于她實在沒有時間照顧禹鑫,就讓禹鑫在一位老師家里寄宿。這位老師剛畢業不久,很有商業頭腦,租了個房子,改造為學生宿舍,招了幾個寄宿生。學生可以在他那住宿、吃飯,他晚上輔導一下作業,一個孩子每月收三千塊錢。
后來上高中,禹鑫差兩分沒有進到省城最好的“四大校”,媽媽又是花了幾萬塊錢,把他送進了省城最好的學校。媽媽開玩笑說:你上個學,每一步都是用錢堆起來的。
初中和高中時,禹鑫交了幾個關系非常好的朋友。媽媽從小給他灌輸說,你要跟學習好、人品好的孩子玩,和他們做朋友。所以禹鑫的朋友,基本上都是那些學習和人品都很好的優秀學生。
禹鑫手里有錢,為人豪爽講義氣,大家也很愛和他一起玩。現在回顧起來,人生最好的朋友,都是中學時期結下的友誼。那時大家一起出去吃炸串、喝格瓦斯,晚上宿舍熄燈了,他們還不睡,開著應急燈玩撲克,無比開心。
但對于學習的焦慮也越來越嚴重。到了省里最好的學校,他小時候“數學好”的那種所謂“天分”,比起學校里那些真正的天才來,就完全不夠看了。這時,他已經覺得學習很吃力。
媽媽給他報了校外的輔導班,在那個年代,就要一節課三百塊錢。本來高中時學校的學業就已經夠繁重了,再加上課外的輔導班,禹鑫感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恨不得這樣的日子早點結束。
所有人都和他說,忍忍吧,熬過高中,上了大學就好了,到時想睡到幾點睡到幾點,想怎么玩怎么玩。于是禹鑫就熬呀熬,終于熬到了高中畢業。可惜的是,那年他的高考成績一般,只考上了離家近三千公里遠的一個不知名的二本學校。
本來禹鑫覺得,能有個正規大學上,就已經不錯了,不想再在高中折騰了。但是媽媽覺得他考的學校太遠了,而且也沒什么名氣,堅決反對他去上。他最終還是聽了媽媽的話,選擇了復讀一年。
那一年,可能是禹鑫生命中最難熬的一年。當時,所有玩得好的朋友,都已經上大學去了。只有禹鑫自己,還在苦哈哈地復讀。聽著朋友們眉飛色舞地描繪大學生活是多么自由,多么美好,愿意打游戲打游戲,愿意談戀愛談戀愛,禹鑫只好哀嘆一聲,又把頭埋進學習資料之中。
好不容易熬完了這一年,分數倒是比上一年提高了三十多分,但是依然沒能達到國家重本線,只好報了本地一所省屬重點大學,學計算機專業。
進入大學之后,禹鑫就徹底放飛了,多年來,所有人都告訴他,上大學輕松了,就可以自由自在想干啥就干啥了,而從來沒有人告訴他,上大學還要繼續學習、繼續努力。因此,他上大學之后,每天就昏天暗地地玩游戲,什么學習不學習,全都拋諸腦后了。
好在他從小受母親的熏陶,人際關系處理很有一套,跟老師關系處得非常不錯。所以考試只有馬馬虎虎過得去,老師一般都給及格。大學四年渾渾噩噩混下來,居然也正常畢業了。
從大三起,禹鑫就開始在外面兼職打工。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找跟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相關的工作,相反,由于從小見慣了媽媽做生意,他覺得干銷售挺有意思的,于是找的都是銷售一類的工作。
剛開始是賣健身卡,在街上發傳單,后來又幫一家尚未開張的瑜伽館賣預售卡,也就是用戶現在先花一千塊錢買卡,等開張了以后可以當兩千塊使用。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非常辛苦、而且很難見到成效的活。但是禹鑫干得特別起勁兒,他的銷售業績特別好,很快就成了公司的銷冠。
當時,大學生課余打工,一般一個月也就賺個一兩千塊錢,但禹鑫當時就已經能賺到七八千了。這種成就感,讓禹鑫感到非常爽。若干年后回想起來,他總覺得這一段干銷售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很快,禹鑫畢業了。他根本就沒有去找工作,而是直接和高中玩得好的幾個朋友,一起開始了創業。
當時團購網站剛剛興起,創投行業也很發達,幾個年輕人畫幾張ppt,就能融到錢。禹鑫他們也很看好這個方向,但是他們沒有去融資,那些玩得好的朋友,本身也都是家境不錯的,父母有搞房地產的,有搞其他實業的,大家你湊一百萬,我湊幾十萬,就開始了創業。
禹鑫雖然是學計算機出身,但是在團隊里負責銷售。當時他去跑地推,在省城的大街上一家店一家店地跑,每天都要走幾萬步。但他絲毫沒覺得苦和累,只覺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但不幸的是,隨著行業頭部公司的迅速崛起,“千團大戰”中的其他玩家,都被無情地碾壓成了炮灰,禹鑫他們的公司也不例外,被頭部公司美團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最后只好破產倒閉。
剛開始禹鑫還沒看清大勢,以為是自己干得不好,公司才倒閉的,還專門到當時也做得很大的另一個團購網站去工作過一段時間,希望學習一下同行的先進經驗,等以后東山再起。但后來這個網站也被頭部公司干得毫無還手之力,禹鑫看出勢頭不對,也就辭職走了。
迷茫中的禹鑫,沒有去找別的工作,就在微信上推一推媽媽的食品廠里面的東西,例如面包、私房蛋糕等。當時微信剛剛興起不久,朋友圈還是一個很新鮮的事物,禹鑫的烘焙生意通過朋友圈、微信群,賣得居然很不錯,收入好的時候,過個中秋節,就能賣個十來萬。反正拿貨是從廠里拿,媽媽也不找他要貨款,賺的都是自己的,有兩年就是這么過來的。
后來朋友圈的生意也不好做了,禹鑫就做了一家“水吧”,賣一點冷飲、奶茶等。但水吧的生意,與其說是創業,不如說是在沒有頭緒的情況下,因為戰略焦慮而“非要干點什么”的胡亂選擇,做了一年多,他感覺每天都是在做重復的事情,而且整個人都被拴在那里了。當時也沒有后來的喜茶、茶顏悅色、古茗等這樣的創新模式,也從來沒想過要開連鎖店,水吧雖然沒有做虧,但是那一點點的盈利,完全讓人提不起興趣。禹鑫就直接把水吧給關掉了。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禹鑫還是做回了團購的業務。當時,某互聯網大廠開放了代理業務,就是對于某些地區,這家大廠自己不招騎手,不開拓商家,而是授權代理商去做這些事情。由于禹鑫原來就干過團購,并且負責的就是地推,所以順理成章就做上了這個業務。
最開始是做一個城市,是一個很小的縣級市。當時禹鑫對這個業務也沒有底,互聯網大廠的人說,別看是個小縣城,至少要二十個騎手才夠用。禹鑫當時覺得,扯淡,這么小一個地方,哪用得到二十個騎手,頂多五個也就夠用了,人招多了光養著不要錢呀。于是他就招了五個人,然后自己去掃街招攬商家,憑著自己以前搞銷售、跑地推的底子,他很快就開拓了第一家店、第一個單子。
業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禹鑫的預期。開張第一天,他接了二十個單,第二天到了五十多單,第三天就超過一百單了,第四天、第五天,業務量每天都在成倍成倍地增長,馬上他就發現原來的五個騎手確實是不夠,又趕緊招兵買馬。
就這樣,禹鑫搞定了第一個城市,又漸漸地開拓了第二個城市,最后發展到了五個城市,所管理的騎手隊伍,也很快擴充到了上千人的規模。
聽到上面的描述,很多人想象出來的畫面,可能是禹鑫在意氣風發地開疆拓土。可是對禹鑫來說,這背后,卻是無比的焦慮和辛酸。
東北對于外賣業務來說,是一個天堂般的地方,也是噩夢般的地方。寒冬臘月里,沒有人愿意出門,訂單量巨多,對于禹鑫這樣的代理商來說,這是好事。但是,寒冬臘月的東北,還愿意當騎手,出來送外賣的人,也變得很少很少。
所以每到冬天,禹鑫就會變得非常焦慮。因為訂單量太多了,根本就送不過來。一送不過來,用戶也投訴,商家也抱怨,總部還罰款。雖然禹鑫采用了提高補貼、增加獎勵、嚴格管理、加強培訓等種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在東北的氣候條件下,這是一個近乎無解的難題。
如果僅僅是業務上的焦慮,倒也還好一點,盡力去解決、去改善,然后接受無法解決的部分,慢慢也就習慣了。更難的是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擔憂。
東北的冬天雪多、冰多,騎手在路上,各種意外事件高發,而且極端的天氣還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讓禹鑫每天都提心吊膽。
公司曾經出過的一個事情,在禹鑫心里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陰影。當時,一位騎手在送餐過程中突然失去聯系,公司通過后臺定位系統找到騎手后,發現他突發疾病,昏迷在地。送到醫院搶救,醫生說,病人已經腦死亡,也就俗話說的成了“植物人”了。
后來才知道,這位騎手本身就有嚴重的高血壓,一直要吃藥控制的,但是他是那種大大咧咧的性格,覺得沒什么,經常偷懶不吃,這一次就是好幾天沒吃藥,在送餐途中突發腦溢血,就暈倒在地。
騎手的家屬也是很本分的人,他們知道這種情況,所以并沒有找公司麻煩。禹鑫處理了所有的醫療費用,還承諾不惜一切代價救援,但家屬覺得,花很多錢來維持一個已經腦死亡的植物人沒有必要,即便公司愿意出錢,對家庭來說,照顧一個植物人也是沉重的負擔,所以最終還是簽字放棄了,于是醫院拔了管子,病人很快就死了。
后來這件事一直沉甸甸地壓在禹鑫的心上。他總覺得,雖然家屬是主動表達了放棄的意愿,但他在那一刻也沒有很堅持。他事后一直想,我是不是不應該同意放棄的?如果我堅持要繼續救援,會不會有奇跡發生?
除了時不時要處理這樣的突發事件以外,日常的管理中也有很多煩心事。東北人脾氣比較火爆,騎手里也難免出現控制不住情緒的人,和商家干仗、和顧客干仗的事情,隔三差五就出現;還有的騎手欠下賭債,跟公司同事、領導到處借錢;至于騎手違反交通規則、或者丟失了外賣、延誤了時間等問題,那更是每天都處理不完。
好不容易,隨著公司稍微規范化一點兒,各種管理、運營,都上軌道了,又迎來了三年疫情。對于禹鑫他們這個行業來說,這三年也是非常難熬的三年。剛開始是時不時城市封控,動不動就幾個月沒法開張;接著是時不時騎手由于黃碼、紅碼等問題而無法正常上崗;好不容易放開了,正在業務爆發式恢復的時候,騎手又大面積地因為感染而趴窩。
在最嚴重的時候,外賣單子大量積壓,這邊是騎手一個個地病倒,那邊是消費者大面積的投訴,上邊還有總部為了保運力而不斷地施壓,禹鑫愁得一晚一晚睡不著覺。盡管他理性上很清楚,睡不著覺也沒有用,但就是情緒上就是控制不了那種焦慮、上火。
有一段時間,禹鑫覺得,自己怎么運氣這么背呢?為什么每天都會碰上這樣的事呢?他的內心很不快樂,壓力始終很大。他總覺得是因為自己管理能力不行,沒有把公司管好,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為了解決管理的問題,禹鑫也是翻看了很多書,在網上買了很多課程,在線下報了一些班。他之所以加入何加鹽·名企研習營,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加入研習營之后,到很多知名企業看了,也和研習營的其他企業家交流了,禹鑫才知道,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難處,每一個企業家都有倒不完的苦水。
漸漸地,他也想明白了,并不是自己運氣背,也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這就是做企業的常態。只要做了這一行,那些問題就是自己必然會碰上的,是無可逃避的。他能做的,只能是加強管理、加強培訓,買好保險,做好防范,盡量去減少這些事情發生的概率;而一旦發生了,也只能接受結果,積極應對,這就是他逃不了的責任和宿命。
歸根到底,這就是一個創業者需要承擔的。既然選擇了創業之路,那就勇往直前吧。
就像是三十多年前,凌晨五點的東北,天還沒亮,路燈昏黃,鵝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飄著,小小的他跟在媽媽的三輪車后面,幫忙推著車,他眼睛看著媽媽艱難蹬車的背影,耳朵里響起的是媽媽樂觀、堅強的聲音:
呀擠給給,一二三;呀擠給給,一二三!
---end---
加鹽采訪手記:和禹鑫認識已經好幾年了,在研習營深入接觸,也將近兩年。平時感覺,他是一位很謙虛、很低調的企業家。雖然自己管理著上千號員工,但是總是很謙卑地向我們請教各種管理問題,總覺得自己管得還不夠好。其實在我看來,他能夠開拓五個城市的業務,管理好上千名員工,每天處理著那么多艱難的突發事故,已經是做得非常好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是他內心的柔軟。說起那位突然出事的員工時,他沒有任何一刻想過要逃避自己的責任、要少花錢,而一直都想的是,如果我當初再堅持一下,會不會出現奇跡。對待員工,他總是很排斥用非常嚴格的手段去管理、去罰款,總是想著能怎么更人性化一點。
我很幸運,能遇到這樣的朋友,并和他結下一輩子的友誼。
2022年9月,禹鑫也加入了手猶香事業,成為手猶香酒在東北地區的合伙人。除了覺得手猶香是一個很好的生意之外,更重要的是,禹鑫覺得,自己創業的那些孤單、焦慮,平時無人可以傾訴。而在手猶香這個團體之中,他有一種非常踏實的歸屬感,因為手猶香的創始人及合伙人團隊,都是和他一樣,走在創業之路上的奮進者。
也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手猶香酒合伙人團隊,與禹鑫這樣的朋友為伍。
加入方式:
微信:Matong-Aric0502
或掃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