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州米其林指南發(fā)布,僅有六家一星餐廳上榜,比當(dāng)年的廣州還少兩家。或許是杭州本想借此機(jī)會澄清美食荒漠的稱號,但這下似乎反而更不好說了……
早前杭州被稱為美食荒漠一事登上熱搜時,我曾經(jīng)回答過《FOOD&WINE吃好喝好》的書面采訪。在這里貼一下當(dāng)時的回答,倒也應(yīng)景。
其實我自己一直不太認(rèn)同美食荒漠這個概念。近幾年來在大眾視野里出現(xiàn)的“美食荒漠”,基本都是國內(nèi)的一線城市或者準(zhǔn)一線城市,比如北京、深圳,乃至近期的杭州,因為你不太會在乎一個三四線城市是不是所謂的美食荒漠,對吧?
我個人覺得,大家把北京、深圳、杭州這些城市稱作“美食荒漠”,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這些地方的本土菜系發(fā)展水平不強(qiáng)。如杭幫菜的存在感可能就比不上鄰近的寧波菜和紹興菜,和隔壁省份的淮揚菜相比差距更大。但事實上,這些地方由于外來人口眾多,在一些外地菜系或者西餐、日料餐廳種類上其實并沒有那么地“荒漠”。比如我身邊就有湖南本地人認(rèn)為“最好的湖南菜可能在深圳”。
第二個原因是在被稱作“美食荒漠”的地方,好吃的館子大多價格較高,廉價和美味常常不可兼得。我曾看到一個說法,大意是:當(dāng)我們說一個地方是美食荒漠的時候,意思不是說想花一千塊吃一頓飯找不到好地方,而是當(dāng)我們在公司加班累得半死,好不容易下班了想在周邊吃個便宜舒服的小館子或者點一份外賣,踩雷的幾率卻超過80%。杭州或許也是如此。在這方面相反的例子是廣州、成都這種庶民飲食氛圍濃厚的城市,食客可以花費較低成本享受到較高烹飪水平的美食。
說到這里,又想起來一件事情。幾年前在大阪燒鳥店市松吃飯,主廚見我是店里唯一的外國人,湊過來閑聊了幾句。
主廚:從哪兒來的?
我:中國。
主廚:喔,中國哪兒?
我:廣州,南邊離香港不遠(yuǎn)的城市。
主廚:哦廣州啊,就是那個剛有了米其林但一家二三星都沒有的地方吧哈哈哈哈。
……嘖,瞎說什么大實話,你自己不也就只有一星嘛真是的。
(配圖:桂語山房點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