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這一個月,在各個讀書社群的討論里,“多多讀書月”占據著絕對的 C 位。
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一個拼書群建立幾天之內就會達到 500人的成員上限,不斷有人發帖或留言詢問是否能夠拉自己入群。豆瓣藏書、買書組的拼書貼早早搭起了幾百頁高樓……對于愛書之人來說,剛剛落幕的第五季多多讀書月,是一次與所愛的密集“奔現”——不僅僅是平價購入好書,更是在發現與陌生書友喜歡同一本書,獲得“伯牙子期”般的共鳴。
「第五季多多讀書月期間
眾多網友在豆瓣、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拼書、曬單」
有人早早列出了“多多讀書月”書單,志在必得;有人從早上六七點到凌晨兩點,都在尋找拼書伙伴;有人收到書之后第一時間曬出戰果,引來書友紛紛留言“羨慕我已經說累了”;還有人寫下長長的經驗貼,分享書籍版本鑒別、店鋪避雷指南以及退換貨體驗……
與文字對話,是一段私密而珍貴的經歷,它讓我們重新與世界連接,無論是獨自在燈下閱讀,還是與三五摯友討論分享,有閱讀陪伴的時光,都是生命中充實又美好的時刻。
這個春天,有第五季“多多讀書月”的陪伴,萬千書友沉浸在書香里,收獲組隊拼購的快樂,也尋找著自己與閱讀的故事。
作者 | 夢 道
編輯 | 唐云路?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秦柳 / 法律行業 / 29 歲
江蘇
把買書變成“組隊打怪升級”,是秦柳在參與“多多讀書月”之前沒有想到過的。
雖然自嘲是“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型,但秦柳其實有一套自己的購書標準。平時她的消費觀念就是“該省省、該花花”,到買書這里,她下手更慎重,要買就買好的。
某本書讓她愛不釋手,她會再購入同作者的其他作品,但如果是內容很好但確定自己肯定不會讀的書,不會買回來在書架上落灰;有些書價格虛高,她絕不會原價購入;采用輕型紙的書一般不買,因為梅雨季節容易發霉,也影響閱讀體驗……
書友們常常在群里討論什么時候、在哪里買書、買什么書,“多多讀書月”無疑是過去這個月里熱度最高的關鍵詞。許多好書都要湊齊多人成團才能以優惠價下單,大家一起“掃碼上車”,緊張起來不亞于游戲里的關鍵時刻。有好幾次蹲守已久的書凌晨上架庫存,也都是靠書友之間通風報信才買到手。
連番操作下來,秦柳覺得買到手最值的是《娜塔莎之舞:俄羅斯文化史》和《清代地方政治》兩本,前者通過托爾斯泰的名著《戰爭與和平》探索俄羅斯文化深刻復雜的多重面向,展現上層階級的歐洲文化與農民的俄羅斯文化之間的分歧和復雜互動,后者則以描述、分析并解釋清代州縣地方政府的結構和功能為目的。
其實這些書都與秦柳從事的法律行業無關,但恰是這種“無用”,令她重拾讀書的趣味。
小時候家境一般,買課本以外的實體書算是奢侈的事,只能借同學的、看學校的、蹭商場的,或是從租書店里租,在大學畢業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工作緊張,秦柳只讀和專業、工作有關的書。“挺功利也很痛苦,失去了讀書的趣味。”她回憶說,“最近買書看書,盡管內容和工作生活八竿子打不著,但是莫名撿回了快樂。”
或許這就是理想生活的樣子,精神充實,錢包么……也鼓鼓的!
“因為閱讀這件事是快樂的,
所以我堅持了很久很久”
@何時才是讀書天 / 學生 / 25歲
杭州
在小紅書的個人簡介里,@何時才是讀書天 寫下簡單的一句話:“一個普通讀者的日常。”
于她而言,一生的閱讀是從童話《長襪子皮皮》開始的,是因為認識了皮皮,“成為一個勇敢做自己的女孩”就種在了她的心里,成為成長的底色。
更清晰地意識到閱讀的價值,是讀高中的時候。因為初中時很叛逆,升高中時花了家里不少錢才進入公立高中,慢班里的同學都不太愛讀書,她卻在那樣的環境下靜下了心來,迫切地想要吸收與感受,閱讀改變了那個曾經渾渾噩噩的自己,也讓她知道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
讀書既是她與這個世界連接的橋梁,也是能“塑造我為我”的存在。那種后知后覺的快樂,一旦開啟就不會再停下來。
在大學里,她最喜歡的地方是圖書館,常常一整天都待在里面,啃完一本厚厚的書,做完筆記,再踏著星光回宿舍。許多經典書目就這樣讀完。讀研以后,宿舍有了更多的空間,囤書這件事開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喜歡讀電子書,但遇到喜歡的書還是會想要買來收藏。
“待在自己的房間里,被喜歡的書包圍。”
囤書人的快樂就是如此平凡,又純粹。為什么愛閱讀,似乎是無需回答的問題,她說:“因為閱讀這件事是快樂的,所以我一直堅持了很久很久。”
「@何時才是讀書天 的書桌」
她喜歡詩人帕蒂·史密斯在《只是孩子》一書中寫下的:
她眼眶泛淚地說:“拜托,不管我們科技再怎么進步,請不要放棄書本。在這有形的世界,沒有任何東西比書本更美麗。”
“以前的我不知道,
30 歲會這么好”
小劉 / 行政 / 30 歲
青島
如許多人一樣,小劉現在的閱讀習慣是以電子書為主,但是紙質書的質感又讓人割舍不下。“紙質書會有一種更加真實的觸感,遇到喜歡的句子還可以標注出來。”
所以讀完了電子版,覺得值得收藏的書,小劉會再去買一本紙質版本。當然,要挑合適的價格。
在“多多讀書月”的活動頁面上看到女性主義專區,小劉一口氣買了四本,其中《看不見的女性》和《始于極限》是早早看過電子版,這次專門買回來放在手邊方便隨時翻閱,《快樂上等》和《應得的權利》則是在待讀書單里放了許久,趁“均價不到一杯奶茶錢”,趕緊下手。
「小劉在“多多讀書月”的戰果」
小劉最開始接觸到女性主義,是從一位視頻博主@“玲玲Peter和四只貓”那里。從博主就一些熱點事件發表的評論,小劉發現自己的許多固有認知或許是錯誤的。接下來試圖從閱讀中尋找答案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那位博主推薦的片單和書單,小劉都一一記下來,準備找機會看一看。
一本尼日利亞裔美國作家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的《親愛的安吉維拉》是小劉翻開的第一本,在這本書里,作者用十五條建議回答了好友的問題——如何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一名女性主義者,那些建議直接、有力而坦誠,本質上是關乎如何養育女兒,使之成為一位強大、獨立的女性,從給予女兒(如果她渴望如此)選擇一架飛機模型而非布娃娃當玩具的自由,到讓她不要將婚姻視為一種“成就”,再到挑破種種看似進步表達背后的不公平預設……
這本書給小劉帶來的是醍醐灌頂式的震撼,而上野千鶴子的《厭女》一書則進一步為小劉提供了看待問題的新視角。
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里,小劉陸陸續續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側重于相關的書籍。對于小劉來說,閱讀帶來的意義在于,在接近 30 歲的年紀從既定的規則體系里跳脫出來,學會了與自己相處。“這對我來說,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我的快樂是我自己給的。”她說。
曾經她害怕“30 歲”這個時間節點,“以為女人過了三十歲還沒結婚就完蛋了就太失敗了,還擔心三十歲會變得很老。”但如今真的到了 30歲,她想說,“我沒想到 30 歲會這么好,比我人生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好,我太喜歡我的三十歲了。”
這是來自閱讀的支持,也是來自獨立思考的力量。
在社交媒體上,小劉曬出了自己在“多多讀書月”的戰果,不僅是用劃算的價格買到了書,還有一種找到同伴的欣慰。
小劉買到的書,有兩本躋身“最受讀者歡迎的 10 本好書”之列。就如同小劉在采訪中告訴我們的,看到這么多人和自己喜歡一樣的書,會覺得自己并不孤單。
「“多多讀書月”女性主義暢銷榜單」
女性力量是“女性力量”是本季讀書月的一大關鍵詞。拼多多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女性拼單圖書的訂單量占比高達 62.74%,接近男性的兩倍,
在本季圖書暢銷榜上,年初引發全網熱議的女性主義著作《始于極限》、描摹小鎮女性生活與命運的《鹽鎮》均屬女性議題書籍。此外,英國女性作家卡羅琳的《看不見的女性》、法律史作品《公主之死》、被眾聲作家羅新評價為“今年讀到最好的書”《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等書籍都緊扣女性議題。
“閱讀是一種長期主義,
讀就是了”
林念 / 直播運營 / 27 歲
江西
性別議題從來不是某一個性別的議題,“多多閱讀榜”數據顯示,有 22.18%的男性讀者購買“女性主義書籍”。
林念就是其中之一。
他購入了兩本《鹽鎮》,他說,準備將這些書分別送給朋友,等忙過這一陣子,要把線下的讀書會組織起來。“這幾本書之前推薦給朋友時,他們都說想讀。那干脆我就送給他們,有人一起討論好書,就是快樂。”他說。
親戚朋友到林念家來,總會感嘆一句“好多書啊!”
在三線城市單身獨居,林念基本上把家里的空間都交給了書,他喜歡同時看好幾本書,餐桌邊、辦公桌上、茶幾上、馬桶邊、床頭柜甚至是床尾,都是各種各樣的書。家人勸他許多書很久都沒看“都在吃灰,干脆把沒用的書處理掉。
每次聽到家人這么說,林念都會像被踩到尾巴的貓,一下子炸毛。因為在他這里,沒有“沒用的書”這回事。對于那些買來很久都沒翻開的書,他的解釋是:“閱讀是一種長期主義,讀就是了,總有一天會讀完。”
大學畢業以后選擇回到三線城市,是因為不想“卷”在北上廣。閱讀之于他的意義,就是在小城市的一方書房里,進入一個又一個新奇的世界。將讀書作為生活方式并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它就這么自然而然地流動著。就如同汪曾祺寫在《徏》中的一句話:“閱讀時仿佛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天地間只有這字字珠璣的好文章。”
在閱讀里徜徉的日子,就會發現內心的安定不需要向別處尋求,就在當下的此時此刻。
「多多讀書月榜單」
作為擁有年度活躍用戶近 9 億的新經濟平臺,2021 年 4 月,拼多多將知識普惠確立為長期理念。從第一季讀書月至今,拼多多一直在堅持做知識普惠這件事。
第五季“多多讀書月”閱讀榜單顯示,近四成消費者“囤購”了 5 本及以上的圖書。這個自 2021 年 4 月開啟的圖書消費 IP,已經在書友圈層里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
本季“多多讀書月”最受讀者歡迎的榜單里有《始于極限》《鹽鎮》《親密關系(第 6 版)》《看不見的女性》這樣的女性主義書籍,有《娜塔莎之舞》這樣的社科經典,有《公主之死》這樣的法律史著作,也有《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這樣的回憶錄,它們大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暢銷書,卻在“多多讀書月”成為被追捧的爆款,
《奧斯維辛:一部歷史》《娜塔莎之舞》等理想國譯叢書目在“多多讀書月”開啟的零點就幾乎“秒空”,業內人士分析,“多多讀書月”是新經濟平臺從滿足買家物質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的“擴列”;更體現出拼多多基于自身平臺定位,持續為消費者輸出價值的決心。這種平臺與社會力量“共生向上”的關系,正是拼多多能夠穩固成長的基礎,亦是其向上發展的動力。
讀書月一路走來,越來越多愛讀書的人自發地在豆瓣、微博、小紅書組團拼書,相互薦書,有的利用既有的熟人社交網絡,有的是陌生書友喜歡看同一本書。通過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的發帖交流,可以勾勒出多多讀書月購書用戶的豐富畫像——
有在大型企業會計師囤了《公主之死》《看不見的女性》《使女的故事》等一水女性議題圖書,有新一線城市的新中產下單《東晉門閥故事》《南明史》《清代地方政府》等各類歷史書籍,文科碩士生拼購《山月記》《午夜降臨前抵達》《達摩流浪者》等高分文學書,在讀大學生呼朋喚友“多人團”心理學經典《親密關系》、科幻經典《尋獲與失落》,北上廣深白領、文藝中青年互推《娜塔莎之舞》《<資本論>的讀法》《大國大城》等社科經典,也有來自縣城、鄉鎮的中學生購買《我與地壇》《動物園長夫人》等經典文學作品。
那些拼書、薦書和曬書的帖子之下,是萬千從閱讀中獲益的真實書友,也是一顆顆被閱讀點亮了的心。
就如豆瓣買書組的全名“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書已到手,接下來就是慢慢閱讀、慢慢與自己相處的漫長歲月了。
互動時間
留言分享你最近在讀的一本好書,我們將從評論區選出五位讀者,分別報銷讀書經費一筆。
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