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個月,我跟榮昌住建委彭主任聊天,他說海盜榮昌污水治理這個事情,在重慶甚至全國都有點參考價值,你可以深入了解下。
我隨后加強學習,多方打探后,大吃一驚,因為:
重慶治水正在進行重大變革!
當下,重慶城市污水治理,可能到了歷史性節骨眼上,有望全面解決。這不但非常有利于長江嘉陵江生態修復,也與我們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休戚相關。
在問題長久存在與問題或將全面解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榮昌城市建設,面子里子都很看重。)
02.
先辟個謠。
雨果在《悲慘世界》里說:在我們這個世紀,下水道是一個神秘場所,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后來,人們不斷用城市良心這句話,來反襯城市管理更多在乎面上光鮮。其實,雨果原意與城市建設沒啥關系,他意思是城市下水道是流亡者與弱勢者棲息地,下水道庇護他們,所以是城市的良心。比如,冉阿讓就是通過下水道,救出馬里尤斯。
即便如此,
相對看得見的市容市貌建設,當下城市管網是典型里子工程,投資巨大,回報周期長,工程復雜,難出政績,且歷史欠賬多。盡管一直都有相關政策出臺,但始終沒有根治。
當下還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排水與治水分離,出現了制度性難題。簡單來說就是,下雨后,排水部門希望你污水越少越好,使勁排,導致污水濃度很低,就給治污環節帶來了額外壓力,進而影響整個治污效果。
事實上,以上都是城市管網復雜問題的其中一面,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國內整個管網現狀。
其實,國家也意識到了這個嚴重問題。
03.
十四五期間,補齊管網短板,逐步成為共識,政策也逐步明朗。2021年,《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直指污水管網建設改造滯后短板,進而拉開管網攻堅戰序幕。
規劃明確指出:
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與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超70%。到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基本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全覆蓋。十四五期間,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
如果按8萬公里計算,這既是千億級投入,也是千億級市場。目前,這場戰役已在國家及地方財政支出支持下全面展開。
2023年3月13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通過,其中中央財政污水防治資金安排257億元,增加20億元,主要支持實施長江保護修復在內的攻堅行動。
說白了,之前問題的癥結在管網落后,而管網落后的癥結在于缺錢,那么,現在錢來了,改變如何發生?
04.
榮昌住建委彭主任告訴我,市政污水廠一直有很大痛點,受限末端兜底治理,運維被動,不確定風險大。
比如,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雨季沖擊負荷大,清水進清水出等,這些原因在于前者屬于政府職能部門負責,后者屬于企業負責,后者也就是污水處理廠往往處于兜底背鍋的處境。
于是,榮昌就在重慶率先實施“廠網一體化”改革。
具體如何改呢?
首先是上游統籌:榮昌將全區600公里城市排水管網,及相關附屬設施,委托給第三方運維,實行污水處理廠與排水管網一體化運營管理。
榮昌對城市排水管網錯接混接點,200多個物業,安置與老舊小區管網,以及市政管網接入點,重點排水戶,還有350多個入河排水出水水質,進行全覆蓋檢測排查。然后,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排水管網提質增效,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建立排水管網“建,管,護”,與污水“收,運,排”全過程管理機制,確保排水管網與污水處理都盡心盡力,各司其職。
下游招標合作:
之前管網與排污由住建委等部門負責,而污水處理屬于市級國企負責,如今,榮昌把整個環節都拿出來,實施廠網一體PPP項目,隨即,重慶環投集團牽頭,以9億余元的價格中標榮昌項目。
這下,意味著什么呢?
通俗地說就是,以前九龍治水,如今建管一體權責統一。
彭主任告訴我們,榮昌計劃到2025年,改造城市排水管網150公里,全面改造修復市政管網,物業、老舊小區管網雨污混流、錯接等問題,同時,還有推進物聯網+智慧管網系統建設,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實時動態感知、三維可視化和仿真模擬等技術手段,全面提升排水管網規劃建設信息輔助水平和運營管理能力,逐步實現污水收集、輸送、處理、排放全過程監測,推動管理向主動化、智能化方向轉變。
通過廠網一體化改革,全面補齊榮昌污水處理收集短板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收集、處理效能,為全市其他區縣開展廠網一體化運營管理積累經驗。
說著,彭文樹松一口氣,緩緩地喝了一口茶。
(重慶治水變革,在全國都走在前列。)
05.
隨后,我們了解到,除了榮昌,大足,永川,沙坪壩等區縣都相繼在進行廠網一體化改革試點。
今年1月,重慶沙田污水處理廠一期落成,這是由重慶水務集團牽頭的PPP模式,將建成遠期30萬噸每天的處理廠,新建管網133公里,存量管網96公里。這個廠投入運營后,將對西部科學城污水進行綜合治理,減輕梁灘河及三峽庫區水環境污染。
從榮昌到沙坪壩,重慶市政污水處理領域,正迎來廠網整合,區域整合,資產整合的一體化變革。
這里,我們再總結下他們的模式:
首先是,從單純治理污水處理,向整合管網資源轉變。傳統模式關注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運營,但忽視了管網系統的管理維護,廠網一體化改革,實現了源頭控制,全程監測,精準治理。
其次是,從傳統工程建設向智能數字化運維轉變。隨著信息技術數字經濟建設發展,智能化平臺系統,傳感器攝像頭等實時采集分析,對污水流量,流向,流速,液位,水質等參數的監測控制,通過大數據調度優化,提高運行效率并節能減排。
第三是,從單點治理向流域綜合治理轉變。傳統治理模式往往只針對某個區域或某條河道,難以形成上下游聯動,左右岸協同的整體效應,而廠網一體化則以流域為單元,進行設計,并結合河湖岸線整治等生態修復措施。
請注意,以上變革,不管是重慶,還是全國,目前都算先行者。
先行不易。
而在污水處理的另外一端,也有故事發生:
2021年,重慶三峽排水管網有限公司組建,2022年重慶水務集團排水管網有限公司組建,而這兩家公司股東,都是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和重慶水務集團。其中,前一個公司長江生態占股60%,重慶水務占40%,后一個公司股權比例則調換過來,而兩公司核心高管基本同一撥人,這就意味著二者在管網上深度聯手大整合的戰略布局,非常清晰。
06.
重慶治水,
與每一個飲食男女,密切相關。你說下水道依舊是城市的良心,挺好的。
(榮昌城市治理效果非常顯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