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養殖“以養代防”管理技術(一)
隨著疫情的逐漸解除、氣溫的慢慢回升,很多南美白對蝦養殖區都開始了早造蝦的放苗工作。然而,每年放苗的時候總會上演幾家歡喜幾家愁的老套橋段。就拿今年湛江市場來說,不管是東海島還是坡頭,都有很多放苗沒幾天就排塘的情況。為什么同樣一批苗放下去有的塘成活率要比別人高一些?為什么同樣的工作都在做最后的結果卻不一樣?對蝦放苗前后的管理工作,您真的做好了嗎?
進入正題之前,有個問題在此提出來跟大家做個探討。那就是關于肥水放苗的問題。清水放苗還是肥水放苗,一直是個沒有定論的話題。湖北鼎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對蝦養殖歷經三十年的發展,這個問題始終不曾統一。雖然論題的結果無法統一,但是出發點卻是相同的。不論是主張清水放苗的還是肥水放苗的,最后都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前期的養殖成功。為了提高蝦苗下塘后的成活率,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
追本溯源,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前期放苗蝦苗的成活率。只有找準源頭,才能做到精細化管理。
排除蝦苗的質量問題,適口的餌料和穩定的環境因子是保障蝦苗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早期蝦苗的適口餌料主要是天然的浮游動物,其適口性、營養價值以及消化吸收效果,遠高于人工配合飼料。而浮游動物的產生和維持需要水體有平衡且穩定的菌群以及豐富的單胞藻等。這些條件的滿足,只有通過科學的肥水穩水工作才能實現。而且,有一定肥度的水體,溶氧充足,透明度適宜,菌藻平衡,水體的抗逆性、穩定性更高。
主張清水放苗的人,擔心的其實是放苗時水質太肥,大型藻類過旺或者形成某一單一優勢藻群,這樣的水體藻相是極不穩定的,容易倒藻,對蝦苗有毀滅性的應激刺激。而且,在高溫時候,很容易出現氣泡病。除此以外,水體過肥,水體的PH也會很高,高PH對于早期放苗也是十分不利的。然而,傳統的養殖過程中,肥水主要用的是生物肥和有機肥一類,這類肥恰恰容易培養出以藍藻、綠藻為主的大型藻類。所以,清水放苗并不是不想肥水,而是擔心不會肥水,肥不好水。
湖北鼎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華東、華南南美白對蝦市場深耕多年,根據當地的放養密度和模式,結合自身的產品優勢,總結出了一套高效放苗保苗的管理方案,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得到了廣泛好評?,F將具體方案流程及關鍵技術點整理如下:
一、清雜
主要針對不能覆膜的土塘及排換水條件不是很好的養殖區域,如湛江、欽北防等地,選擇安全高效的清雜產品,尤為重要。“放苗不清雜,抓蝦變抓瞎”,野雜不僅會直接影響蝦苗的成活率,還會搶食飼料,增加料比,增加養殖成本。目前清雜產品主要以茶枯類為主,具有清雜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點。
二、肥水
肥水的好處在前面已經討論過,不再贅述。進水消毒、解毒后,放苗前3天,使用湖北鼎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為白蝦養殖定制的以濾餌多肽為主的肥水四件套方案,不僅能培育出優良的水質,更能源源不斷的為蝦苗提供豐富的適口餌料。該方案在對蝦市場推廣多年,得到了廣大客戶的高度認可。
三、低應激放苗
開袋前半個小時全池潑灑免疫多糖類、復合維生素等抗應激產品,減少環境應激因素,給蝦苗入塘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
四、持續保苗
由于蝦苗越小蛻殼越頻繁且越沒有規律,放苗當晚,全塘使用一次高能乳酸鈣和復合維生素,第二天再使用一次。以后隔一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提高蝦苗的體質,及時補充鈣質及微量元素,持續保苗,確保蛻殼的順利進行。降低因蛻殼不遂引起的損耗。
水質穩定是保苗的關鍵,放苗后每天或者隔天使用濾餌多肽,少量多次,確保水質的持續性穩定。根據水色變化情況靈活搭配復合菌和藻種使用。
五、弧菌控制
放苗一周后,要對弧菌做一次預防控制工作,推薦使用高含量生物抑菌劑,控制水體弧菌。專業生物抑菌,安全高效。
放苗后一定要做好保苗的工作,幫助蝦苗順利度過前10天的“危險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迎接下一個挑戰——轉肝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