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魁”匾的老掌故
文 |汪毅夫
汪毅夫參觀石祿生牌匾館
今天解讀的這方“武魁”匾,是石祿生先生的藏品。匾心題“武魁”二字。匾之上、下款的文字連接起來,為:“ 兵部侍郎 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巡撫福建地方 提督軍務 兼理糧餉 徐宗干 為同治壬戌恩科并補行辛酉正科鄉試中式第一百一十八名舉人 阮為山 立”。
【武魁】匾-石祿生藏品
“同治壬戌”為1862年,這方“武 魁”匾是有著160年歷史的古老的文物。老物件總是有老掌故,容我道其一二。
清代科舉分文、武兩科。清初規定,各省文、武鄉試每三年凡一舉,逢子、卯、午、酉年為正科;文、武會試也是每三年凡一舉,逢丑、辰、戌、未年為正科。遇皇家慶典之當年或次年,文、武科之鄉、會試則加科為恩科。就文、武會試而言,“同治壬戌”(1862)是正科,次年才為了同治皇帝“登極”加“同治二年癸亥恩科”(1863)。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的文、武狀元(第一名文進士和第一名武進士)分別是徐郙和史天祥。從文、武鄉試來說,“同治元年壬戌”(1862)不是正科,卻逢同治皇帝“登極”,遂于當年加“同治壬戌恩科”(1862),又由于此前咸豐十一年辛酉正科(1861)展期,故于茲合併為“同治壬戌恩科并補行辛酉正科”(1862)。福建鄉試“同治壬戌恩科并補行辛酉正科”(1862)的文、武科解元(第一名文舉人和第一名武舉)分別是王彬和許仁光。
徐宗干
題匾人徐宗干(1796—1866),江蘇通州人。清嘉慶二十五年三甲第17名進士,歷嘉、道、咸、同四朝,曾任分巡臺灣兵備道,時任福建巡撫。道光皇帝有言贊曰:“徐宗干官聲好。臺灣地方安靜,便是好官”;同治皇帝曰:“徐宗干居官廉惠,所至有聲”,并諭:“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歷任勞績著編入國史循良傳,并加恩予謚”(徐宗干身后得到的謚號是“清惠”)。徐宗干《斯未信齋主人自訂年譜》記:同治元年壬戌,“十月十八日,監臨補壬戌恩科并辛酉正科,入闈八千佘人,十一月十八日放榜,加廣中額王彬等二百三十五名”;又記:同治二年癸亥,“二月初三日主試武闈,二十四日放榜,兩科并加額中武舉許仁光等一百四十四名?!比顬樯绞恰巴稳尚缍骺撇⒀a行辛酉正科”(1862)的第118名武舉,他有幸得到徐宗干題匾,是其本人、族人、后人的榮耀。
附帶言之,徐珂《清稗類鈔》記:“文秀才稱生員,武秀才則只稱武生;文科中式者稱舉人,武科則只稱武舉;文稱鹿鳴宴,武稱鷹揚宴,人皆知之。文進士稱恩榮宴,武進士稱會武宴,則罕有知者”。文舉人稱文魁,武舉稱武魁,此亦一區別也。然而,武舉應該也可以稱舉人,徐宗干題匾說的便是“鄉試中式第一百一十八名舉人”。我膽小,提“武舉”而避提“武舉人”,用語是審慎的。(作者:汪毅夫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公眾號ID:zhpctx
品藏天下,懷古惜今
塊塊榮匾豪門事,待追憶
件件華藝巨匠心,綻異彩
古曲今頌,天下品藏
品藏天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