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 身邊所有人都在談論章小蕙在小紅書直播帶貨,連不了解章小蕙、也分不清彩妝是什么的男性朋友都感嘆: 賣眼影都能給人講文藝復興,有文化太可怕了!
而章小蕙的直播業績更是令人咋舌,當晚銷售額超過了5000萬。
不知道我們這個賬號是否要需要跟00后們介紹“章小蕙”是誰。但這次章小蕙的小紅書直播走紅后,小紅書里還是有很多人問:她是誰?
網絡八卦中對章小蕙簡單粗暴的介紹是:“一個傳說中因為太能買東西而讓她的前夫破產的女人”——當然,這里面有謠言,有偏見,還有一些厭女。
章小蕙是富家女, 從小受教育良好、被寵愛、眼界也開闊。她 在《康熙來了》里說因為父親是廣告從業者,所以她童年就友情拍攝了第一代電視廣告,穿著紅色泳衣在大海和沙灘中奔跑,片酬是巧克力。
她一路順遂上了多倫多大學,學習美術歷史、哲學和英國文學,念過時裝買賣,報了博物館管理的碩士課程。
轉折點發生在談戀愛。人在多倫多讀書無憂無慮的富養小姐章小蕙通過同學認識了當紅歌星鐘鎮濤,而后在香港又見面,但她沒有當他是大明星,兩個人一見鐘情,愛得死去活來到了即便家人反對也必須要結婚的程度。
坊間流傳著章父極力反對結婚一對年輕人寧可下跪也要結婚的故事。章小蕙本人說的是父親不同意,她堅持下去,只好同意。
1998年香港傳媒在一場婚宴上發現了鐘鎮濤身邊二十出頭的章小蕙,“一個陌生美女”。于是她改名叫“章蓉舫”才公布到媒體上。
媒體立刻把所有版面都給她:大歌星的未婚妻、漂亮、富有、教育背景良好、笑容甜美、打扮時尚。 試想一下,如果當今明星忽然找了這么一個從天而降的圈外伴侶公布,社交網絡當然也是為她瘋狂的。
香港經濟早已發達,媒體從時裝品牌看名流身家是拿手絕活,在媒體上亮相后,章小蕙的富有和驕傲藏也藏不住,渾身上下都是名牌。
但在我們這一代在報攤上買八卦雜志的人記憶里,最早知道章小蕙的時候已經都是”黑料“。
1999年她與鐘鎮濤離婚,媒體上寫的都是她消費奢侈害了鐘鎮濤,2002年鐘鎮濤申請破產時,更有人說“章小蕙買空了他”。其他關于章小蕙“淫邪”“敗家”的傳說從她的緋聞寫到她的面相是“四白眼“,“飯可以唔食,衫唔可以唔買”這句話更廣為流傳。
這些事情多年后印象才被翻轉,起點是我在天涯看到有人轉載章小蕙寫的時尚專欄,文筆極好,口紅眼影都被寫出趣味,當年最讓人嘖嘖稱道的一段當然是如是寫色號: “法國文藝主角像沒化妝的唇上的自然暗紅,或是剛接吻后的雙唇顏色。”
豆瓣最初是作為文青社區出現的,當年豆瓣上也有不少人一篇一篇搬運章小蕙的專欄,或分享她那本《品味》里講述的時尚故事。在那個我們都不太知道到底什么是時尚的年代,只是看字沒有圖片,好像也感受到章小蕙用物質堆砌出了一種文藝。
(△章小蕙寫的時尚隨筆集《品味》)
這個過程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資訊的發達,我可以查閱各類新聞,才能捋出所謂“破產”的來龍去脈,鐘鎮濤和章小蕙是跟風炒樓遇上金融危機簽巨額債務,破產的原因是投資失利而不是女人買東西。 鐘鎮濤于2002年申請破產 ,章小蕙則循法律途徑,于2003年勝訴,擺脫債務。
最近又考據到了章小蕙自己寫的一段話,講述她被沒媒體攻擊時的體會: “自六月以來,我所承受的疼痛與驚怖,我所生出的怨憤和暴戾,還有城市的狂怒、悲傷、絕望、激越、亢奮,全都困鎖在我體內。每一場戰爭都在我身體上進行,每一道傷口都劃在我的皮膚上。紅花燦艷,花季綿長總不見盡頭。”
一樁失敗的婚姻,金融風暴里一次糟糕的投資,所有的負面原因都集中在一個女人身上是多么容易。
而在章小蕙的形象被妖魔化時,也藏著她另一種事業的起色。所有人都知道她愛花錢,媒體計算她身上所有的名牌價值幾何,追蹤她的一舉一動,于是有人想要她身上的同款,讓她幫著買。財務困頓時,她就這樣稀里糊涂地變成了“買手”。
章小蕙身陷破產危機時只剩一張信用卡可以刷。她發現,幫人買衣服,買回來可以得到顧客現金支付而不必立刻還卡債,這就多了一筆可支配現金流,而信用卡消費能兌換飛行里程覆蓋掉她跨國采購的成本,她確認,“這真是一門生意”。 從“朋友圈代購”開始,章小蕙想到要開自己的時裝買手店。
章小蕙開買手店的時候,可以塑造流行,2006年媒體這樣寫道: “你喜不喜歡章小蕙這個人都好,不能否定的是,是她當年在中環開店時的洗腦式推銷,令Pashmina(一種山羊絨)這件事得以在香港發揚光大。”并稱購物狂的終極夢想擁有章小蕙的Pashmina合輯,有超過40種粉色。
寫專欄、開買手店,也會接代言廣告。章小蕙忙到不可開交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但她很滿足。
從“白富美”到“敗家前妻”到“引領時尚的買手店女老板和專欄作家”,在章小蕙遠離媒體的那些日子里,其實網店里不少單品都在打著“章小蕙推薦”的名號,大部分都是當時內地還沒有售賣的品牌。 那些年我們 很多人 還沒出過幾次國,卻千方百計 從 小 小代購網店 中尋覓 Cha ntecail le ,當然是因為章小蕙。
(△考古現場:2004年的論壇里就在總結章小蕙推薦什么。)
因此,當章小蕙2020在小紅書發出那句“我來了”的時候,熟悉章小蕙的人都會覺得,這完全是找到她的受眾了。畢竟小紅書上流行的那些,都是章小蕙從小就研究的。
這周章小蕙幾乎是重新定義了“直播帶貨”,其實也是跟她過去的個人經驗、審美、習慣一脈相承。
很多人首先震驚于她展現在直播中的精神狀態。膚如凝脂鬢似烏云,精氣神也超級足像是不知疲倦,而她已經60歲了。
看到現在十幾二十歲的人為她的狀態所驚艷,就又要翻出故紙堆里亦舒對章小蕙的評價: “讀美術的她有一股罕見的嫵媚,獨樹一幟,……她有味道,是時髦潮流以外一個等級。真奇怪,時下流行什么,全體與她無關,她自有一套……個個減肥瘦得胃貼背,她豐碩如水蜜桃。原來,你要真正走在潮流之前,就得放棄潮流。”
多年過去,“人間水蜜桃”變成一種網絡上稱贊美貌的常用詞,回頭一看,豐碩如章小蕙這樣的還是獨樹一幟。她不會在乎體重和腰圍,簡直是行走的“反白瘦幼”教材,想要這么多頭發和這么好的皮膚嗎?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別再迷信“好女不過百”了。
章小蕙在直播間里的狀態也自成一格,她講話 不像其他直播帶貨那么快速 和具有煽動性,就是輕聲慢語的,她的普通話不標準,講得也有點費勁,她不會掩飾自己思路會卡殼,但是絕對不要別人插嘴。她說自己在直播間說話就等于寫作,當身邊人想要幫她接話的時候,她大叫:“你不要打斷我!我在寫作,現在……”
直播帶貨興起后,我們都見過 很多明星在直播間“上班”的樣子,都是自己坐著,出一張臉,接幾句不痛不癢的話,主要是助手在講解產品。 但章小蕙完完全全自己完成的,也只有她講出來的才是“章小蕙”風格。
因此才有了本次直播最出圈的一幕:章小蕙用眼影盤講文藝復興。
這盤眼影叫“文藝復興”( Anastasia ),章小蕙能把每一個色號都講出了美術史的知識點。
“Primavera (意大利語春天的意思) 是文藝復興畫家Sandro Botticelli (桑德羅·波提切利) 最標志性的一幅名畫,現在掛在佛羅倫薩的The Uffizi Gallery (烏菲茲美術館) 里面,大家可以去看,primavera代表春天,就是這個顏色的名字,畫里面的顏色就是整個故事的靈感來源。”
她可以對著眼影包裝盒上的世界名畫《Primavera》講解眼影里每個色號都是來自畫作的哪個部分的顏色!
“Vermeer(揚·維米爾)是唯一不算文藝復興的畫家,他是荷蘭baroque(巴洛克)時期的一個畫家,我在猜他為什么他會出現在這個眼影盤里,可能是因為他對光的運用,Vermeer油畫里面所有人物的臉,光的處理完全像自然露出來好像打了燈一樣……”
這段話知識點撲面而來,難以想象她只是在講一個以畫家名字命名的色號……
講到“love letter” (情書)這個色號的時候,章小蕙直接讀了一段英文詩,取自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詩人John Donne (約翰·鄧恩)寫給妻子的《 A Valediction of the Book》 (《告別書》) 。
Study our manuscripts, those myriads Of letters, which have past twixt thee and me, Thence write our annals, and in them will be To all whom love’s subliming fire invades, Rule and example found; There, the faith of any ground No schismatic will dare to wound, That sees, how Love this grace to us affords, To make, to keep, to use, to be these his records.
在章小蕙讀詩的同時,彈幕評論里赫然飄來一句話:“買了!”
她不講這個東西多好用也不講現在價格多優惠,但是聽她介紹眼影,觀者得到的是一種舒緩的美麗的心情,難怪有人說看章小蕙直播就能獲得“情緒價值”。
至于關于商品的介紹,章小蕙講的更是始祖級別的消費體驗:90年代就認識了EVE LOM的創始人,當時品牌只有潔顏膏;她最喜歡的Chantecaille,最初是在紐約遇見的等等。
其實在天涯、豆瓣乃至于后來的網絡代購時代追逐過“章小蕙推薦”的人就會知道,幾十年如一日,她最喜歡用的東西就是這些。EVE LOM創始人給她洗臉、創始人臉上如何干凈因而打動了她的故事,她也早就寫過。——這和其他直播帶貨里,主播每天對幾十個產品的推薦詞都是“我最喜歡用的單品”,完全不同。有人說,她是用一生在“選品”。
經歷了幾次傳播媒介的更迭,經歷了被傳媒追捧再被妖魔化,從破產跌落人生谷底再開啟時尚新事業,再到本周成為直播界的“新頂流,” 60歲的章小蕙為什么現在依然受歡迎?
可能需要承認,對于家境的羨慕,那種“老錢”的濾鏡,是存在的。人們津津樂道于章小蕙6歲就逛連卡佛,12歲就穿Chanel,從小到大都在花錢,那么她不但是種草或帶貨的祖師奶奶,也因為貨真價實被載入八卦史冊的“愛花錢”,而擁有了一種“老錢”“人間富貴花”的濾鏡。
但我覺得,如果只是因為“慕富”而且去追捧章小蕙,可能是曲解了她。
章小蕙的對美妝博主的創作、對直播帶貨有這么大的興趣,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是因為這真的就是她最喜歡的。
她有一句名言最近又在小紅書紅了:“愛物質也是一種戀愛。”其實這個采訪的語境是,記者先問愛情,章小蕙說自己很挑剔,記者就說“不如愛物質”,這個問題的起點會讓人想到章小蕙曾經背負過的那些“拜金女”罵名,但是章小蕙高高興興地回答:“我愛眼影也是一種戀愛,愛物質也是一種戀愛,自己過得很開心的一場戀愛,不一定要去找一個人。愛你自己的物質。”
“愛物質”在章小蕙這里變成了一種百分之百的“悅己”,她喜歡什么,就鉆研什么,擁有什么,最終有這種喜好來賺錢,來充實生活。
從過去她的專欄,到她現在發的小紅書錄制的視頻,都能看出來她的那種樂趣沒有變過。
章小蕙不諱言自己曾經遇到過那種“更容易”的機會, 有人拿著空白支票給她隨她填寫,她沒有接受,因為收了第一張支票就要永遠收下去。
喜歡物質讓她在一場財務危機中成為眾矢之的,很多咒罵只針對女性。但正是因為這個愛好,讓她 走出了低谷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
多年前章小蕙 毀譽參半,電視節目 主持人咄咄逼人用所有難堪的問題去問她,她說: “我從來都不為自己辯護。 I never complain,I never explain.”
現在直播大受歡迎,章小蕙又說:“不解釋不抱怨,把自己做好,時間會證明一切。”
在漫長的事件里,堅持自己的興趣和喜好才是維系生命力的東西。我們可能不一定像章小蕙那么愛美或那么愛買,很多人看她的小紅書依然能有解壓和療愈感,因為她在講她喜歡的東西,別人看了就會開心。
而章小蕙的倡導的生活方式,是真正的“從不虧待”自己。她超級愛吃、推薦零食、從不節食。她絕對不追求讓自己辛苦的美麗,她介紹的護膚或彩妝流程里,充滿了讓自己開心的元素,怎樣清潔會輕松、怎樣護膚會讓自己快樂、怎樣玩眼影會找到樂趣、怎么穿衣服搭配才有自己的審美……所謂“斬男”在她這里是不存在的。
她沒有因為愛美而虧待過自己、讓自己不快樂。 這些可能比“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錢”“花了多少錢”更重要。
這是一個熱衷于總結“別人為什么能做到”的年代,如果有人因為一個標簽走紅,那個標簽就會被迅速復制。 但章小蕙的標簽是很難復制的,讀書、 寫 作、學習、堅持做自己,才能引經據典用文藝復興來講眼影。
章小蕙這樣總結自己的直播帶貨:很早就想開個化妝品買手店。這就是她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她的受眾也感受到了。
而“直播”這種商業形式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所有明星都去一窩蜂直播,再到現在章小蕙直播引發熱議,已經細分出了各種風格。
現在打開小紅書,會覺得“直播”在這里進化成了另一種東西, 女藝人們在 小紅書的直播都很安靜、舒緩。沒有那種把臉拉到變形的濾鏡,也沒有很強烈的“在線賣場”感。每個人都在講自己喜歡的事情。
董潔在小紅書直播一炮而紅,就是因為整個直播間超級安靜、舒緩,審美也特別“冷清秋”。
張 靜初全程在小紅書記錄了考上美國學校的過程,很多人佩服她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的時候就告訴大家自己在考學。而張靜初的直播更是全方面分享生活,學英語、做瑜伽,再加上好物分享。不想買東西的,就跟著她學英語和鍛煉身體。
有人說,這個年代,明星和博主的界限在變得模糊。說不清有些明星主業是當網紅還是演戲。
其實不管做什么事情,糊弄總是讓人厭煩的。
既然改變的浪潮正在隨著媒介變化撲面而來,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說,“藝人”或“名流”這樣的人,就是走進了新的媒介和載體,開始承載另一部分傳播內容。然而發展到最后,用戶真正喜歡的還是有熱愛、有初心的人。 直播和直播之間的對比,究其原因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比,在小紅書的女明星,確實依然有明星獨特的魅力。因為作為活人的 “魅力”是不可復制的,“做自己”才是長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