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敏感性皮膚整治專家共識》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3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是敏感肌,女性的發病率普遍高于男生,并且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加重以及現代人精神壓力大等原因,敏感肌的發生率還在升高。
一、全世界女性的難題
? 上述報告的數據顯示,敏感性皮膚在全世界各國均有較高的發生率,歐洲為25.4% ~ 89. 9%,澳洲約為50%,美洲女性為22.3% ~ 50.9%,亞洲女性為40% ~55. 98%,我國女性約為36. 1%,其中20~35歲是易敏高發人群,占比超過七成。
? 另外,據艾瑞咨詢所做的市場報告指出,紫外線暴曬、刺激性食物、季節變換是導致敏感性皮膚的三大原因,均有超過四成的被訪者是由于這三個方面的問題而產生敏感肌體質。
? 而在小紅書平臺的相關筆記里,敏感肌的數量僅次于美白,比補水、控油、抗皺等話題都要高,可見大眾對于修復敏感肌的關注度極高。
?目前的研究認為,敏感性皮膚的發生是一種累及皮膚屏障-神經血管-免疫炎癥的復雜過程。在內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引起感覺神經傳入信號增加,導致皮膚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增強,引發皮膚免疫炎癥反應。
? 由此可見,想要改善敏感性皮膚,首先是要將皮膚屏障修復完好,從而回歸到原有的保濕、調節炎癥反應、抵御外來有害物質侵襲等等的正常功能。
二、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臨床研究
? 目前的研究發現,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 (HucMSC-Exo) 所含有的 wnt4 能夠增強β -catenin 的易位與活性,進而促進皮膚細胞的增殖與遷移以及血管生成。
? 還有研究發現 HucMSC-Exo 能夠減少皮膚缺損小鼠模型中的疤痕形成和肌成纖維細胞的積累。
?這些功能主要依賴于 HucMSC-Exo 當中所包含的 microRNA,這些研究揭示了 HucMSC-Exo在皮膚區域使用中的潛在影響,但其對敏感皮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直到最近才得到闡明。
?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科研團隊選擇了22位有敏感性皮膚的志愿者參與臨床試驗,22人年齡在18~55歲,5%乳酸刺痛試驗評分≥3分,反復出現干燥、刺痛、灼痛、瘙癢等不適癥狀的健康志愿者22名,經知情同意后參與本研究。
?為評估HucMSC-Exo對敏感性皮膚的療效,首先由同一位皮膚科醫生進行客觀和主觀癥狀評估。與基線相比,使用外泌體后 7、14 和 28 天,粗糙度、鱗屑、紅斑等客觀癥狀和緊張、灼痛或瘙癢等主觀癥狀的評分均顯著下降(p < 0.05);與基線相比,使用HucMSC-Exo后 7、14 和 28 天,干燥評分顯著下降(p< 0.05)。然后計算改進指數。使用產品后第7、14、28天,客觀癥狀和主觀癥狀均有改善(分別為33.3%、29.6%、44.4%)。干燥癥狀在第 7 天(45.8%)有所改善,在第 14 天和第 28 天均有顯著改善(分別為 75.0%、83.3%)。
三、研究結論
?盡管間充質干細胞 (MSCs) 已在組織和器官修復的研究中使用了很長時間,但最新的研究已發現 MSCs所分泌的細胞外囊泡 (EV),其包括了外泌體和微泡,由于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無毒性和一些特定的治療活性等,正在取代 MSCs 在無細胞療法中的作用。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間充質干細胞所分泌的外泌體能夠改善敏感性皮膚患者的臨床癥狀、皮疹與皮膚指標,這包括 TEWL、水合作用、皮脂、pH 值等等。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外泌體可以通過修復皮膚屏障、調節真皮免疫與抑制神經血管高反應性來改善皮膚敏感狀況。
?外泌體,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具有生物相容性與生物可降解性等優點,可改善敏感性皮膚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望作為一種新型療法用于敏感性皮膚相關疾病的治療。
注:以上圖文內容來源網絡,僅供學術交流,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