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李妤涵
從大城市到貧困縣再到窮山村,國煙扶貧干部的個人之路似乎“越走越窄”;然而,從一縣到一鎮再到一村,他們帶領鄉親們把脫貧之路“越走越寬”。
自1992年以來,國家煙草專賣局先后結對鄖縣、鄖西縣、竹溪縣、竹山縣,開展定點幫扶, 43名國煙扶貧干部從大城市背井離鄉來到偏寓一方小縣城,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傾力幫助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產業畫卷徐徐展開。)
坐落在秦巴深處的竹山縣,九分山水一分田,茶葉、煙葉一直是竹山縣的主打產業。守著綠水青山,卻也沒有換來金山銀山。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選擇一個怎樣的產業,不與茶葉、煙葉爭地、爭勞力,最好還能互補。”國煙扶貧干部到任后,就琢磨著產業扶貧的事情。
他們將目光投向了蜜蜂產業。在充分調研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的基礎上,他們主動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進行對接,邀請國內頂尖蜜蜂專家到竹山對養蜂狀況、蜜源情況、蜂農隊伍等進行詳細調查。在國煙大力支持下,促成了竹山縣人民政府簽訂了中華小蜜蜂養殖技術合作協議,把培植竹山中華小蜜蜂產業發展列為特色農產品扶貧重點項目之一。
34歲的石成強,16歲學習養蜂,如今是竹山縣有名的養蜂技術能手。他還和志同道合的養蜂專業戶一起成立了竹山縣蜂之道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國煙扶貧干部大力扶植中華小蜜蜂養殖產業發展,指導扶持石成強開展蜜蜂保種、擴繁、增量,蜂蜜加工、銷售一體化運作,帶動貧困煙農、貧困戶增收脫貧。
“國煙扶貧干部把我們合作社給帶出去了、帶起來了。”石成強說,“以前我們產蜜、繁蜂,擔心銷路。在國煙扶貧干部的幫助下,蜂種、蜂蜜銷路都很穩定。我們只要努力做好技術指導,鄉親們努力把好蜂蜜質量關,就能有好收益。”
(甜蜜工廠一頭連著蜂農,一頭連著市場。)
為讓甜蜜事業惠及更多村民,國煙扶貧干部促成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在竹山建立了專家工作站,請來專家對養蜂技術員、養殖戶開展手把手培訓。借用煙葉生產模式,依托專業技術服務公司,由養蜂技術員為蜂農提供“一條龍”服務,確保生產流程可控制、產品質量有保障、技術支撐成體系,提升竹山蜜蜂養殖產業競爭力。
同時,他們在擂鼓鎮棗園村建立“蜂之谷”,在廣山村建設金葉情甜蜜工廠,依托一谷一廠,探索打造“繁蜂—養蜂—取蜜—收購—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扶貧示范基地。
如今,已經在全縣17個鄉鎮39個村建立了‘國煙扶貧中蜂養殖示范基地’,并資助全縣600戶深度貧困戶購置蜂箱,依托養蜂致富,全縣的蜂蜜產業年產值可達到6000萬元以上。
下一步,他們將一張藍圖繪到底,用甜蜜事業讓鄉村振興更加甜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