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者問老李:自己曾買過一款覺得非常好喝的新會陳皮,但轉頭回購同一款的新會陳皮時,味道就變了呢?
老李不解,于是追問這位讀者朋友一個問題:如何定義“好喝”?又如何定義“變味”?
讀者說:喜歡甜的,有明顯果香的,不喜歡有薄荷味的。因為其買過一次又甜又香的陳皮,所以一直想找回來這樣一款口感的新會陳皮。這位讀者此前又看了老李此前寫的文章,說“薄荷香”的陳皮多是青皮和二紅,所以認為要完全成熟的“大紅皮”。
這位讀者的遭遇非常具備代表性。一方面是買了很多新會陳皮都無法滿足自己口味感覺,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購買的新會陳皮究竟是不是新會的,最后就是越買越多,越吃越迷糊。
而老李認為,這位讀者朋友一直在追求一款符合她口味的陳皮,而不是在追求“新會陳皮”的本身。
本文將從下面幾個方面去分析當前消費者遇到的幾個問題。
新會柑(2022年12月)
一、正宗新會陳皮的味道,并不能靠“自己是否喜歡”去判斷
很多朋友是依據“口感第一”來購買陳皮,這個判斷原則有沒有錯呢?其實在茶行業有一句話是“適口為珍”,意思就是“不管100還是10000一斤茶葉,你喜歡就好”,于是很多人就以這個原則來說服新會陳皮的買家入手。
說到“口味”,老李舉個例子說說。
早前一位在東北的朋友老沈找到老李說想搞點“正宗的”新會陳皮。老沈早年來過廣州經商的原因,他是東北人中鮮有的對新會陳皮有比較早和比較深刻認知的人。
2022年12月的新會陳皮(大紅皮)
老李問老沈:你吃了也有不少的新會陳皮了,為什么現在才來問我要搞正宗的新會陳皮呢?
老沈說,本來他在自己城市與相熟的茶商在線下店采購,但吃的一個固定牌子的新會陳皮最近有網友說是“造假”的,從產地的非新會,到年份的非足夠陳化等等,一切問題被相繼爆出。所以老沈認為要換個牌子或者其他貨源的新會陳皮試試,看看早前的“品牌”是不是正宗的。
這回算是老沈找對人了,老李收拾一些自己存的新會陳皮,給他郵了過去。
但問題也來了,老沈說自己存的新會陳皮,味道不夠濃烈,跟早前被曝出造假的品牌新會陳皮有明顯差別,主要是“太淡了”。
老李其實對此早有預計,因為身為東北人的老沈,他的口味是偏重,對于老李自己自然陳化的新會陳皮,和他自己吃的那個品牌的“工藝陳皮”相比,的確工藝陳皮在沒有去酸、去辛澀的情況下,工藝皮的口感會十分刺激。
而這種工藝皮造就的“刺激口感”,就是老沈這樣的“偏重口味”所喜歡的。
老李到此也不需要再解析自己陳皮是不是正宗,也不說老沈的口味是不是正確的,但從老沈對于口味的判斷,就真的跟新會陳皮本身沒有關系,那純粹就是個人喜歡的問題。
這里也延伸談談,“工藝皮”之所大有市場,也是由于陳皮本身經過工藝造舊以后其味道會非常濃烈,特別北方市場消費者對口味的需求偏重時,其市場就可以接受“工藝皮”的存在,這也是為什么一些依靠工藝皮發展起來的“品牌”,在北方的市場比南方大很多的原因。
2020年自然陳化的新會陳皮
二、消費者對“非標”的陳皮產品的感受“千差萬別”
很多經營新會陳皮的商家都同時在經營著茶葉的,所以他們經營的辦法和標準,都是跟隨著茶葉而來。老李對茶并不熟悉,也研究不了什么所以然,看上一口茶葉是否好喝,就單純是“適口為珍”的原則來決定是否復購。
而上面說的“口味”問題,就是很多商家在銷售中不怎么去解析的一個環節,甚至有些商家雖然是在銷售著新會陳皮,但對其淵源也所知不多。
例如,很多讀者朋友跟老李說被一些相熟的茶商“騙”了,因為買到一些“品牌新會陳皮”都是工藝皮甚至假年份皮。其實啊,老李接觸的這些商家大多數都是負責銷貨的,只對接品牌商,做渠道分銷的事情,對新會陳皮的了解只能算“半斤八兩”的,更多的茶商甚至連新會在哪里都不知道,因此很有可能并不是他們一心想賣給你“工藝陳皮”,而是對真的新會陳皮也毫無概念。
人為造假造舊的“工藝皮”
老李甚至跟很多茶商聊到新會陳皮時,都有一些“啼笑皆非”的觀點,例如把茶葉里面常用產區產地的劃分直接套到新會陳皮里面,在“核心區”和“非核心區”之間強行賦予“味道”的差異等等。
當前新會陳皮市場的“亂”,一方面是消費者很難脫離渠道商去了解到所謂正宗的知識,無法構建大眾關于新會陳皮的知識體系,而大概的學習邏輯還是從電商的營銷軟文里面取得,甚至是商家為了賣貨而賦予的“知識”。
另一方面就是目前缺乏學習標的物,特別是關于符合“新會種植、新會品種、新會陳化”三個標準的陳皮產品,消費者無法根據“正確”的教程去學習,去判斷是否正宗,也導致當下只能憑自己的嘴巴說了算。
采收新會柑
三、遵循“新會品種、新會種植、新會陳化”原則
正宗的新會陳皮,老李認為需要遵循三個基本的原則,即“新會品種,新會種植,新會陳化”。
這個原則的重要性,無疑是構成了新會陳皮理論體系的基礎。
新會品種。即新會柑(大紅柑)的品種,其品種的特殊標志物“2-甲 胺 基-苯 甲 酸 甲 酯”,具備柔和的橘柑香,帶有少許漿果香氣,某種程度帶有微弱的花香,能帶來柔美且甜蜜的氣息;在陳化氧化以后,還有木頭和皮革的氣味(樟香),而其他產地的陳皮,氣味可能會更偏酸、辛,更刺激,又或者內含物少,更淡而無味。
新會大紅柑
新會種植。即需要在新會地區的水、土、氣候等條件下種植的新會柑(大紅柑)。新會是西江、潭江、銀洲湖出海口等三江匯流的特殊沖積平原,其水源有特殊的“咸淡水交匯”特性,加之沖積平原土壤肥沃,非常適合柑橘種植,而在特殊的水土條件下,其新會柑的標志物和其他物質含量比其他產地的較為豐富,也是形成后天越陳越香的“特殊香味”的物質基礎。
新會河道
新會陳化。即在新會地區陳化3年以上,為正宗新會陳皮的一個基本條件。為什么需要在新會陳化而不是其他地方陳化呢?陳化是一個氧化和發酵的過程,而新會地區的氣候條件和特征適合陳皮陳化需要的濕度、溫度和含水量的保證,所以前面3年的關鍵陳化期,按照傳統是需要在新會完成的。當然,這里也不是說離開了新會就不能陳化,只是一個對陳皮陳化的本身而言,在新會地區氣候下,可以得到相對優質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