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犵狑
小滿到芒種時節(jié),婦女們忙著在地里間苗的時候,男人們卻抽空娛樂了一把。那就是忙里偷閑在地里找犵狑洞,刨犵狑。
犵狑,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小動物。我們經(jīng)常在攝影作品中看到一種灰色的松鼠,毛茸茸的大尾巴比身子要大得多,看起來非常漂亮。犵狑就是這個形象,它長著長長的大尾巴,黃褐色的皮毛,呈現(xiàn)出黑白相間的漂亮花紋,形態(tài)很類似松鼠,但卻是生活在農(nóng)田的洞里,又類似于田鼠。
犵狑洞,一般在地中間,圓圓的斜著通向地下,洞的長度可以達到1米或更多,但深度不會太深,最深處也就離地面半米深左右。
田鼠洞,一般是由兩個洞穴共同組成,在地面有一個直上直下的豎洞,大約是出出進進的主要通道,可以看到洞口比較堅實光滑;在直洞口外面堤岸上會有一個橫的洞口進入,和直洞相通,這個洞口堆著比較多的挖洞時排出的土粒,呈豆子大小均勻的顆粒狀,不是自然形成的碎土。
犵狑洞和田鼠洞很好區(qū)分,在農(nóng)村生活過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也有時候會見到蛇洞,但很少。有人秋天刨田鼠時,在田鼠洞里曾發(fā)現(xiàn)了蛇的蹤跡,大約是兩者發(fā)生鄰里糾紛的結(jié)果。
犵狑洞常在地中間,刨犵狑肯定要毀壞一小塊青苗,但這要是和那一窩犵狑全部出洞后的禍害相比起來,就不叫事了。要不把地里的犵狑刨了,等到端午節(jié)小犵狑一出窩,這塊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一大片谷子可就要遭殃了。犵狑,對于小孩子,那就是人生中最好的小伙伴,但對于農(nóng)民就是十足的害蟲。
刨犵狑能打擊害蟲,還能給小孩子找個玩伴,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捉來的小犵狑,有的出生還不久,它還沒有長長的粗大的漂亮的尾巴,全身蜷縮成一小團,呈現(xiàn)出粉紅的嫩嫩的皮膚,還不會睜眼。有的出落得漂漂亮亮的,大大的眼睛明亮清澈如少女般清純,柔軟的皮毛以及那粗粗長長的大尾巴你總能聯(lián)想高貴。
犵狑吃東西的樣子很好看,直立著身子,兩條后腿蹲在地上,尾巴高高的翹起成一個大大的S型,兩條前腿當作手,捧著食物往嘴里喂。但剛出生不久的小犵狑,還不會吃東西,需要喂奶。等長一段時間,就可以喂它小米粒了,用水泡一泡,軟綿濕潤,它會吃的兩腮鼓鼓囊囊的。
刨犵狑也得有經(jīng)驗,先用一根長長的樹枝塞進洞里,用镢頭順著樹枝一步一步深入,以免土一埋找不到洞口。后來“刨犵狑”給小孩子找寵物,兼而防治害蟲,但在災荒年景,“刨犵狑”也成了度荒手段。
1944年冬天,太行區(qū)第一屆群英會召開的時候,平順縣黑虎村有一位名叫武五牛的女性度荒英雄參會,在大會上她就介紹了“刨犵狑”度荒的經(jīng)驗。
武五牛,平順縣黑虎村人。丈夫在外當長工,家里家外就五牛一個人,拖拉著孩子,又是種地又是放牛,在1942、1943連續(xù)的大災荒年沒有遇到災荒,安全渡過。1944年被平順縣人民抗日政府評選為模范家庭及渡荒能手,和李順達、郭玉恩等八人代表平順縣一起參加了在黎城南委泉舉辦的太行區(qū)第一屆群英會。
1944年11月26日,太行區(qū)第一屆群英會《會刊》第七期第二版,刊登了武五牛《打犵狑刨糧食 渡荒的辦法之一》:
平順渡荒能手武五牛談出刨犵狑洞刨出糧食好渡荒,打死犵狑除害蟲的辦法。每次發(fā)現(xiàn)犵狑洞之后,可不要亂刨,拿一個手巾,一面刨一面用手巾塞住洞口,不然,會找不到目的地。刨到大洞口時,里邊的糧食放的很好,只要慢慢取出,是很干凈的。不但能吃,還能當種籽,她共刨了九窩,打死犵狑九個,得糧食三斗多,還用此糧種了一小塊坡地,也打了五斗糧。她將這辦法告訴大家后,有兩個小孩,一天就刨十一個窩,一個大人一清早刨到五個窩,每窩至少有糧二升,多的有五六升。
刨 犵狑,度饑荒,也是生活逼出來的經(jīng)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