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雁塔西路上,有人看到108座雕像和西安美院呼應(yīng)出的藝術(shù)氣息,也有人駐守在省腫瘤醫(yī)院或交大一附院,飽嘗著人世的憂郁,用醫(yī)院保安的一句話來說,這里路過的人有一大半,不是剛查出癌準(zhǔn)備治和治療結(jié)束的,就是來陪護(hù)病人的。
如果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圍繞兩所相距不過50米的醫(yī)院,生長出一大片專為外地患者而開的賓館,天南地北的患者家屬把這里當(dāng)成短暫駐留的家,盡己所能,為病人營造一些病痛之外的煙火氛圍。
民以食為天,許凱創(chuàng)辦的「德善愛心共享廚房」,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烹飪“家的味道”的地方。
01
愛心廚房,有家的味道
美院天橋東邊兒,有個并不起眼的大院子,進(jìn)去往里走,得先經(jīng)過一家工作室、一家快遞驛站和一家賣冰粉的小店,最里面才是這家“德善愛心共享廚房”。
這里的一切從今年5月20日都免費,灶臺、廚具、調(diào)料、米面油,無償提供給患者及患者家屬使用。拍攝時剛過飯點,廚房余香未散,在雨天里顯得格外溫暖。這家愛心廚房開創(chuàng)于2021年的5月20日,兩年來,成了許多患者寄托家鄉(xiāng)味的地方。
創(chuàng)始人許凱,是90后,是攝影師,是短視頻平臺的達(dá)人,也是這家廚房的創(chuàng)始人。在結(jié)識了江西南昌創(chuàng)辦“抗癌廚房”的老萬夫婦后,有了把這樣的廚房帶回西安的想法。
用自己從短視頻平臺賺到的七八萬當(dāng)初始資金,德善愛心共享廚房生根發(fā)芽。最開始,許凱的想法是讓這個廚房成為能長期存續(xù)、長期使用的專業(yè)廚房,沒想到就像搞裝修一樣,廚房建設(shè)的中后期面臨一次次超支,最后等能投入使用時,花了將近二十萬。
“我是個拍視頻的,最開始在短視頻平臺賣貨掙了這七八萬,本來只想用七八萬塊就把這個事情做成,但是沒想到做到一半以后,才意識這些錢是不夠的”。但是對許凱來說,“既然已經(jīng)投入這么多時間,精力,成本,就得把它弄好。”
與家里的廚房不同,這間愛心廚房在“裝備”上更靠近飯店廚房。
“開始先接了三相電,變壓器,這些原本都沒有,在房頂弄了一個特別大的機(jī)器;還有廚房里的油水分離池,地板也是弄的可沖洗級別的,方便清洗和打掃,這也不是最開始說弄個家用廚房的標(biāo)準(zhǔn)就能達(dá)到的,現(xiàn)在這個廚房也用了兩年了,使用上就沒有啥問題”。
就是在這樣一個廚房里,人們可以用簡單的廚具,完成一頓帶著愛的午飯,打包帶回醫(yī)院病房。父母,子女,夫妻,在這里用最簡單的方式,凝練著生活的希望。
兩年間人來人往,留言板上記錄了人們和病魔抗?fàn)帟r留下的吉光片羽。
02
在一頓飯里看見一點光
“咱這個廚房這兩年,是讓患者家屬自己買菜,來自己做飯,廚房提供鍋碗瓢盆米面糧油,還有調(diào)料,菠菜是兩塊,下一鍋面條是兩塊,米飯和稀飯是一塊錢管飽”。
在開設(shè)廚房前,許凱的預(yù)期是,通過加工費,實現(xiàn)廚房自收自支,良性運轉(zhuǎn),好讓廚房長長久久維持下去。
“開始收這個錢也是因為,不想讓患者覺得是受人施舍,咱也就是對人家的一個尊重。其次,收錢也是避免一些人浪費,但實際上大家都很自覺的,做完飯也會維護(hù)一下這個廚房,因為他們自己也覺得這個廚房來之不易。”
但是很快,許凱就發(fā)現(xiàn),這一點并不現(xiàn)實。
“即便是收錢,一個月也就能收個三千左右,但是每個月還要往里投一萬五左右,收支沒辦法平衡的”,既然沒法平衡,索性就不收錢了。這也是廚房免費開放的第一個理由。
許凱講了一個來自甘肅的老太太的故事。為了陪護(hù)身患肺癌的丈夫,老太太常來廚房做飯,“老來老來,大家就熟了”。
有一天,老太太照常來做飯,做完以后卻因為飯錢到底是三塊還是四塊,和廚房的管理員較起真了。
“我當(dāng)時剛好在,趕緊說就是三塊就是三塊,這個老太太后來是抹著眼淚走的。”那個時候許凱才意識到,區(qū)區(qū)一塊錢,在很多人眼里什么都不是,但是對于來看病的人來說,“就是這一塊,老太太也很難掙到,她老公躺在醫(yī)院里,她能做的也就是給做頓飯。”
許凱待在廚房的時候,不止一次發(fā)現(xiàn),有的人做上一天的飯,支出也不過四五塊錢,“他們看個病,要花幾十萬的。我有時候在想,這幾十萬都是哪來的啊。”
對許凱來說,短視頻平臺多賣兩場貨,就能掙回這點加工費,干脆就不收了,“幫每個人每頓飯省幾塊錢對患者來說都是救命錢”。
03
身體健康,就是幸福
在許凱看來,德善愛心共享廚房所能提供的,是微薄的,也是重要的。在特殊時期,有個阿姨找到他,尋求幫助。
“三個人,都是乳腺癌,她們一起租了一個房子,三十塊錢一天,一個人分?jǐn)偸畨K錢,”在一天三十的房子里,條件簡陋,僅能容身,連衛(wèi)生設(shè)施都解決不了,更別提做飯了:“三個人每天吃的就是方便面,就是饃,每天都是這樣。”
后來,許凱為三位阿姨提供了愛心餐,直到她們能離開這里。
*兩家醫(yī)院附近隨處可見租房廣告
“說心里話,特殊時期大家當(dāng)然都比較辛苦,但至少身體是健康的,但這些患者還生病,他們面臨的是生死的難關(guān)。”
兩年時間,有人康復(fù)離開,但也有人不那么幸運,每次少看到幾張熟悉的面孔,許凱也總是希望他們是回歸了健康的生活,但這一點很難遂心:“美院門口洗照片很方便知道吧,我送愛心餐時有三個人因為這個癌癥和重病,不在了。有人來找我,我就給他們洗了遺照。”
醫(yī)院里人來人往,每一天都有人得很嚴(yán)重的病,也總有人離開這個醫(yī)院,患者從天南地北而來,共享廚房的消息無法互通,“所以這個廚房我就得一直宣傳一直宣傳,我賣貨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把貨拉到醫(yī)院門口給大家送,告訴大家有這個廚房在”。
對許凱來說,目前最想要的,還是讓更多需要的人知道廚房的存在。僅靠來做飯的病人家屬口口相傳是不夠的。
“來的人還是沒有想象中多,我覺得這個廚房就是沒有發(fā)揮它最大的價值。既然已經(jīng)投入了這么多時間、精力和成本,還占了這么個地方,還是希望能宣傳出去,讓更多需要的人用到它。”
問及“怕不怕質(zhì)疑”,許凱說,目前為止還沒有質(zhì)疑,就算有也沒必要放在心上“我得掙錢, 才能養(yǎng)活自己,養(yǎng)活這個廚房,光聽別人說啥那啥也干不成。”
問及“使用共享廚房需不需要出示住院證明之類?”許凱說,看那些干啥,都來門口了,難道還能趕出去?即便不是病人,遇到困難了,也可以來這里做飯。
問及“是否接受社會捐助”,許凱說,暫不接受,不管是錢還是物,接收了都是違反相關(guān)條例。
從江西南昌的抗癌廚房,到西安的“德善愛心共享廚房”,這一模式也給許多有愛心的人提供了靈感,“目前全國差不多有10家愛心廚房了。”
寫到這里,很難祝愿許凱的愛心廚房紅紅火火,畢竟這就意味著,有人正處于不幸之中。但對于有需要的人,這間廚房能帶來的不僅是一餐飽飯,更是與病魔斗爭時難得的慰藉。
“德善不是一個人,德善是每一個人。”只能希望更多面對困難的人,在德善愛心共享廚房,有愛可依。
德善愛心共享廚房
地址:雁塔區(qū)腫瘤醫(yī)院附近美院天橋東側(cè) 陜西東方古典建筑有限公司大院內(nèi)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