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廬山戀》上映之后有多火?
剛剛上映一周,票房就達到了一個億,要知道,那時的電影票才三四毛一張。
這部電影不僅是我國的第一部吻戲電影,而且還創下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廬山所建的一個電影院,每天只放《廬山戀》,截止到1999年的時候,就已經放映了6300多場,
可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之大。
而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張瑜,也因此爆紅,成為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女星,那時她才23歲,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可五年之后,正值事業巔峰的張瑜卻拋棄了一切,選擇到美國去深造,
丈夫張建亞苦苦挽哀求挽留,可不滿于現狀的張瑜卻異常堅決:
“我還會回來的,我們會一直相愛?!?/strong>
相隔千萬里,漂洋過海的愛情終究難以善終,幾年之后,張瑜向張建亞提出了離婚,而張建亞也坦然接受。
可奇怪的是,張建亞對“食言”的前妻張瑜并不記恨,不僅邀請張瑜出演自己的電影,還幫助她重新發展事業,甚至手捧鮮花親自到機場接機。
那一刻,張瑜竟然再次對張建亞心動了,可時過境遷,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張瑜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讓張建亞如此癡心的守候她?
如今多年過去,張瑜和張建亞的各自生活又是怎么樣的,無兒無女的張瑜,后悔過嘛?
01
張瑜出生于上海的一個富裕家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她從小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就連他們家的鄰居也都很喜歡她。
雖然家境好,但張瑜卻不甘心當一個“大小姐”,她小時候酷愛游泳,便在父母的支持下加入了游泳隊。
就連游泳隊的教練都很詫異,這個看起來天真靈動的小姑娘,卻是所有隊員中最要強的,對自己的要求很高。
1973年,16歲的張瑜初中畢業,她在家感覺無聊,便陪著朋友去參加一場面試,
可到了面試地點她才知道,這是上海電影制片廠在招新。
她原本就是來看熱鬧的,但在朋友表演完之后,面試的老師注意到了她:
“小姑娘,你朋友表現的很好,你不試試嘛?”
張瑜根本就毫無準備,但在朋友的慫恿下,她還是落落大方的表演了一個節目,
沒想到這卻讓老師眼前一亮,順便把她也給錄取了。
對張瑜來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即便是在電影廠,她也很快就成為最矚目的那一個。
第一次拍電影,張瑜就在《一分之爭》中有不俗的表現,酷愛讀書的她在表演上很有靈性,天生就應該吃演員這碗飯。
不久之后,謝晉導演注意到了張瑜,便在電影《青春》中為她留了一個角色,謝晉對她的表現很滿意,再拍《?。u籃》的時候,再次啟用了她。
雖然張瑜演的都是一些配角,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懈怠,反而靜下心來,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演技,不驕不躁,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沉穩。
1979年,上海電影制片廠籌備電影《廬山戀》,導演是黃祖模,在挑選女主角的時候,制片廠的領導向他推薦了張瑜。
當時張瑜并不被人看好,因為在當時還有兩名的演員呼聲很高,一位是宮雪花,另一位則是吳海燕,是上影的當家花旦。
經過比對之后,黃祖模還是啟用了張瑜,在張瑜身上,有一種別的演員都沒有的“天真”。
02
在拍攝期間,男主演郭凱敏對張瑜一見鐘情。
郭凱敏比張瑜小一歲,也是上影的新人,雖然他的年紀小,但對待張瑜卻像是一個大哥哥,對張瑜照顧有加。
可張瑜一心撲在電影上,根本就沒有發覺郭凱敏對她的心意,每天和劇組的其他人打的火熱。
作為我國的第一部吻戲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引來了很多人的圍觀,在那個拉拉手都會臉紅的年代,這種鏡頭還是很吸人眼球的。
在拍攝的時候,導演原本是讓郭凱敏去親張瑜的,可郭凱敏很不好意思,他的臉比張瑜的還紅。
這時張瑜說話了:
“我演的是一個留學生,在思想上應該更前衛一點,還是我來親吧?!?/strong>
就這樣,張瑜造就了電影中的經典一幕。
拍完之后張瑜還沒說話,郭凱敏就趕緊紅著臉跑了,逗得張瑜哈哈大笑。
在不知不覺中,郭凱敏更是把戲里的感情帶到了戲外,他的口袋就像是百寶囊,
張瑜餓了,他隨手就可以掏出小零食,張瑜累了,他隨身攜帶一塊手帕,鋪在地上讓張瑜休息。
全劇組的人都知道,郭凱敏對張瑜有意思,可就張瑜不知道。
張瑜的性格討喜,每天嘰嘰喳喳的,是劇組里的開心果,所有人都很喜歡她,誰有一些好吃的,都會給張瑜分享。
而張瑜也是來者不拒,可這一切被郭凱敏看在眼里,他就有些不高興了。
這時張瑜才后知后覺,感覺到了郭凱敏的心意,可郭凱敏的性格太過靦腆,直到電影拍完,他都沒敢表明心意。
電影上映不到十天,就收獲了一個億的票房,這部電影不僅劇情前衛,就連服裝也很前衛,大部分衣服都是特意從香港買來的。
而張瑜更是在不到90分鐘的片長里,換了43套衣服,平均2兩分鐘一套,在當時引發了熱議。
為了更好的宣傳電影,每次出席活動的時候,公司都要求張瑜和郭凱敏一起,而很多影迷也因此產生誤解,認為張瑜和郭凱敏在戲外也是一對戀人。
直到后來張瑜和張建亞走到一起之后,大家才知道張瑜的芳心另有所屬,紛紛為郭凱敏感到可惜。
更可惜的是,張瑜和張建亞的介紹人正是郭凱敏,郭凱敏辛苦一場,卻為別人做了嫁衣。
03
郭凱敏知道張瑜酷愛讀書,尤其是電影、表演等方面的書籍,他便投其所好,告訴張瑜,著名演員焦晃家里有很多藏書,
而同在電影廠工作的張建亞就經常去找焦晃借書,兩人私交很好。
于是在郭凱敏的引薦下,張瑜認識了郭建亞。
郭建亞的經歷也相當傳奇,他高中畢業之后就出來打工,憑著心中對電影的熱愛,他白天工作,晚上到文化宮表演。
為了自己的電影夢,他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和張藝謀、陳凱歌等人都是同學。
畢業之后,他也是從跑龍套開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實。
就在拍戲期間,焦晃很欣賞他的學習態度,便經常借書給他,慢慢的,郭建亞就成為了焦晃家中的???。
和郭凱敏一樣的是,張建亞也對張瑜一見鐘情。
但不一樣的是,郭凱敏對張瑜的喜歡是始于容貌,而張建亞對張瑜的喜歡,卻是始于性格、始于才華、始于相同的愛好。
為了和張瑜拉近關系,他往焦晃家里跑的更勤快了,只希望能偶遇張瑜。
一來二去的,兩人很快就熟了,那時還沒有手機,兩人就以書信的方式交流,但基本上都是聊表演、或者聊電影。
張瑜憑借著《廬山戀》,一舉拿下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之后又主演了《巴山夜雨》、《知音》、《小街》等電影。
單是1981年這一年,張瑜就拿下了四個大獎,成為我國第一個在一年內連獲四連冠的的演員,
這時張瑜才24歲,可以說出道就是巔峰,成為當時最紅的女演員。
但也正是因為張瑜身上的光環太多,讓喜歡她的張建亞有些自慚形穢,始終不敢向她表明心意。
為了追趕張瑜的腳步,張建亞也變的更加努力,喜歡一個人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要變得像她一樣優秀。
1992年,張建亞執導了電影《紅象》,開始在電影界嶄露頭角。
他終于有了向張瑜表白的勇氣,而張瑜也很欣賞張建亞的才氣,便答應了他的追求。
兩年之后,兩人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04
張建亞有多愛張瑜,愛到無法形容,縱然寡淡如水,他也甘之如飴。
張瑜在結婚之后依然是忙著拍戲,忙著參加各種學習,能夠陪伴張建亞的時間很少。
可即便如此,張建亞也毫無怨言,他不忙的時候就親自開車,接送張瑜上下班。
張瑜回家晚的時候,他就在家里洗衣服做飯,盡心盡力的照顧好張瑜的生活。
就連張瑜自己也說,他們的家更像是旅館,只是一個可以休息、睡覺的去處,而張建亞則是禮賓司司長,
主要任務就是接待張瑜。
而張瑜在電影上的追求,似乎是沒有止境的。
1985年,張瑜做了一個讓張建亞很難理解的決定,去美國深造學習。
張建亞不斷的勸說她,她的朋友,她的親人,她的家庭都在這里,如果去美國的話,就需要獨自一人面對一切,
而且她在國內所取得的成就,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但不管張建亞如何勸說,張瑜都不為所動。
張建亞雖然很舍不得張瑜,但做過演員,也當過導演的他,也很能理解張瑜的想法,眼見勸說無果,他只能選擇支持。
初到美國的張瑜舉目無親,而且語言不通,別說是學習了,就連生活也成了難題。
在最艱難的時候,她身上所有的錢都被偷了,她就只能挨餓去做兼職,一直到第二天拿到錢,才去吃了一頓飽飯。
因為跨國的電話費很貴,所以張瑜和張建亞也很少聯系,但張建亞卻很主動的承擔起了作為一個丈夫的責任。
當時張瑜的父母年紀都比較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張建亞為了不讓張瑜擔心,他就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岳父岳母的責任。
每次和張瑜聯系,他都會向張瑜匯報她父母的身體情況,讓張瑜不要擔心。
張瑜父母生病的時候,他們也是給張建亞打電話,張建亞不管有多忙,也總會第一時間趕到二老身邊,陪他們上醫院,照顧他們。
剛開始那兩年,張建亞也知道張瑜在國外過的不好,他還因此再次勸說張瑜:
“如果在外邊生活的不好,就回來吧?!?/strong>
可張瑜卻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她說她既然選擇了這樣的道路,那就一定要堅定的走下去,不管有多難,她都不會放棄。
或許,張建亞就是喜歡這樣的張瑜。
1989年,張建亞到美國參加一個電影展,借機去看望闊別已久的妻子。
那一天的清晨,張瑜滿懷欣喜,天色才蒙蒙亮就去接張建亞,她帶著張建亞逛了很多地方,就像一對小情侶。
兩人都認為,他們的愛情還在,他們依然愛著對方。
可到了吃飯的時候,兩人面對面坐著卻尷尬無比,因為長時間的分離,已經讓兩人沒有了共同語言,
而且兩人也沒有孩子,就更加沒有什么好聊的。
再次分開之后,張瑜和張建亞都開始反思他們的婚姻,他們的婚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一個空殼。
1990年,張瑜和張建亞和平離婚,結束了他們長達六年的婚姻,其實,他們的婚姻早在張瑜出國的那一刻,就已經結束了。
05
張瑜在獲得電影電視制作碩士學位之后,就留在了美國發展,可她在那里沒有任何背景,只能處處碰壁。
之后張瑜輾轉多地,一連拍了幾部影視劇之后,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反觀她的前夫張建亞,卻在國內風生水起。
1992年,張建亞厚積薄發,自編自導了電影《三毛從軍記》,開創了中國電影后現代喜劇風格,
一連拿下多項大獎,成為當時非常有名氣的導演。
張建亞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之后,還是沒能忘記張瑜。
1993年,張建亞邀請張瑜回國發展,出演他的電影《王先生》,張瑜答應了。
在張瑜回國那一天,她的家人、朋友都到機場去接她,在人群中,她第一眼就看到了手捧鮮花,正一臉微笑看著她的張建亞。
雙腳再次踏上故土,張瑜心潮澎湃,她依然對張建亞有心動的感覺。
可她和張建亞都明白,他們已經回不去了,他們兩個人,做朋友比做夫妻更合適。
張瑜離開八年,國內的影視業飛速發展,她想要再回巔峰,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后來,張瑜在張建亞的幫助下,轉型做了導演,一向不肯服輸的她還開了屬于自己的公司,做起了老板,
妥妥的一個女強人。
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張瑜后來發展的也很好,身價不菲,身邊更是不缺追求者,可都被她拒絕了。
倒是張建亞,在快50歲的時候認識娶了一個圈外妻子,并且在第二年還有了孩子,一家三口十分的幸福。
結語
如今張瑜已經65歲,自從和張建亞離婚之后,她始終保持單身,無兒無女,但她的身材卻保持的很好,猶如少女。
當田歌問她,還想不想填補做妻子、做母親的空白時,張瑜的回答很出乎意料。
她承認自己的生活是不完美的,也是有遺憾的,但她卻不認為這是她的錯。
她覺的這是:“上天不眷顧我?!?/strong>
張瑜雖然年過60,早已過了知天命之年,但似乎,她的身上還有年輕時的天真。
她在巔峰時選擇遠走美國,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事業和家庭,
雖然在如今看來她的選擇是錯誤的,但張瑜卻一點都不后悔,她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么,只是自己的運氣不太好。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這句話在張瑜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只是不知道,如果再過20年,她是否還會這么認為,是否會為當初的選擇感到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