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3411字0圖,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關注國際局勢的小伙伴,應該能很清楚地感受到,今年開年以來國際外交上的風云變化。
今天你搞個“沙伊和解”,明天我就想搞個“阿亞和解”;今天你搞中亞峰會“共商合作大計”,明天我就在G7會議上探討“世界和平威脅”。
可以說,以前我們一直在強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感受并不太深。但最近這一段時間帶給我們的沖擊,具有很強烈的預示作用。
我們說直白點,全世界各國,都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開始了很明確的站隊行為。
那大家是怎么選擇的?不同國家又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為何以往我們認為相對中立的韓國,一邊倒地沖向了美國?而作為美國傳統盟友的沙特,又和我們越走越近?
等等這些問題,最終其實都歸咎于中美未來世界產業格局博弈的預期結果不同,相信當我們一起聊完后,小伙伴能有所收獲。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其實提到過一個觀點,在當今美國構建的世界產業格局下,其實分了5個層級。
第一級就是美國,它們掌握著最尖端的技術和產業,產出的商品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潤的。
第二級就是美國的盟友和一眾小弟,比如歐洲、日韓這種,它們掌握著中高端產業,同樣可以過得比較舒適。
第三級則是勞動密集型國家,比如東南亞、印度、中國這種,主要就是提供勞動力,做一些低端產業,永遠給發達國家打零工。
第四級則是資源供給國家,主要是提供各種原材料就行。
第五級則是完全跟世界產業格局沒關系,沒人在意他們的死活。
于是在這樣的世界產業格局下,所有國家分工明確,美其名曰叫做“比較優勢”。
我美國技術好,所以可以做大飛機,你中國人口多所以適合做襯衫,最后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
但問題就是憑什么我們就只能做襯衫,我們為什么不能做大飛機?
如果你能發出這樣的疑問,那其實你就已經摸到了什么是發展中國家,什么是發達國家的根本問題。
說白了,正是因為他們擁有著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才能在國際化市場中獲取更多的利潤,有了更多利潤最終才能給國民提供更高的薪水。
當然,擁有高薪水的國民多了,自然就會產生外溢效果,他們配套的上下游同樣水漲船高,服務于他們的相關行業,同樣可以獲得更高價回報。
最終就變成了國民收入的整體提升,當到達一定閾值后,也就成為我們所說的發達國家。
那什么是發展中國家呢?干著低端的勞動、做著又苦又累的工作,產出的產品低利潤低附加值,在全球化貿易體系中只能獲得微薄的收入。
最終只能給到自己國民低微的薪水,他們只能保持低消費,物質沒辦法達到極大滿足,最終就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發展中國家。
當你理解了上面所說的這些道理后,你就知道了為什么“產業升級戰略”是我們最核心的戰略。
我們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想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本質就是要擺脫一直做低端產業,要盡可能升級去做中高端產業,才能給自己國民更好的生活。
理論很美好,但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有兩個非常麻煩的問題。
首先就是中美兩國的國情不一樣,簡單來說,中國是一個生產國,美國是一個消費國。
這一點我們其實可以從GDP的計算方式就能看出來,美國主要是消費法,我國主要是生產法。
而造成這種差別的源頭除了美國能利用“美元霸權”收割世界之外,對我們來說主要是因為人口數量的問題。
美國擁有3億多人,以美國當前這樣的資源消耗量,基本上已經是趴在全世界國家頭上吸血后才能有的結果,我們全球70億人口,才勉強能供養一個這樣的美國。
如果這樣的美國換成了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整個世界都不可能供養得了。
同時,從就業上來看,美國可以用第三產業來養活3億多人,但作為人口大國的我們,必須要保留相當比例的第二產業,才有可能吸納足夠就業。
于是,這就有個問題。
對于美國構建的世界產業格局來說,美國作為第一層級,但同時又是一個消費國,所以他們可以只保留最頂尖的高端產業即可。
剩下的中端制造或者他們不想做的高端制造,是完完全全可以分給手下的小弟來做。
雖然最終的在產業格局上大家有了差別,但好歹老大吃肉,手下的小弟也能喝喝湯,說不定還能吃到肉渣。
但如果是中國來構建世界產業格局的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以中國這個體量,是不可能只做最頂尖產業的,等她爬上去了,肯定還會保留相當一部分高端產業,以及大部分中端產業。
那這樣的話現在正把持著中高端產業的美國的小弟們,肯定就會受到極大的沖擊,弄不好就可能從當前發達國家的位置上掉落下來,這就很致命。
第二個問題則更為直接。
我們想要進行產業升級,想要往高端發展,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我們終歸需要一步步向上走,先占領了中端產業,然后再發起高端攻勢。
結果美國的一眾小弟一看,你要對抗老美霸權我們本來也不反對,但你搞了半天,還沒和老美撞上呢,結果先把我們給弄疼了,這我還能忍?
所以兩者疊加起來你就能知道為什么現在美國一眾發達國家小弟對我們確實恨得牙癢癢,一個二個不是“反華急先鋒”,就是“雙面二五仔”。
比如我們看到最近韓國確實有點上頭,其本質還是我們對韓國貿易從早先的逆差變為了順差,甚至韓國引以為生的汽車行業,現在又受到我們新能源汽車的極大沖擊。
當然話也不絕對,比如為什么法國最近看上去和我們關系還不錯,時不時來一趟,也不完全跟著美國的節奏走。
本質上還是法國的高端產業和美國有競爭關系,比如大飛機,這算是最高端的制造業了吧。
全球最頂尖的兩家就只有美國波音和法國空客,你中美搞對抗,自然全世界對大飛機需求增長最快的中國市場就更多地對法國開放。
比如前段時間空客又拿下中國300億歐元的大飛機訂單,你看小馬哥回國后意氣風發的樣子,就知道撿桃子的滋味那肯定是爽的。
同一個道理,我們反過來其實就能知道為什么發展中國家現在越來越不愿意跟著美國走,都想搭我們復興的便車?
對于資源國來說,你美國原來好歹也是個制造業大國,自己呢能源也還需要外部進口,那我們大家勉強也算個產業互補的關系。
結果你倒好,自從你進行了能源的技術革命,開發了頁巖氣、頁巖油,沒想到老美你濃眉大眼的,居然一躍成為了世界能源大國,不僅自己吃穿不愁,還搞成了能源出口第一。
咱們現在不僅不是產業互補,反而成了同行冤家,你說你拿什么來讓我跟你混?
但跟著中國就不一樣了,別人制造業大國,資源又貧乏,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只要老中過得越好,那我們這一票資源國照樣可以過得風生水起。
而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呢,那更希望你中國趕緊往上升級了。
世界產業何況就這么多,你老中只要一天呆在中低端,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天花板蓋在我們頭上。
你們有人口優勢、教育優勢、規模優勢、產業鏈優勢,等等,誰能競爭得過你啊。
這就像某些單位一個蘿卜一個坑,上面的領導不走,下面誰也別想升遷。
只有你中國開始吃中高端產業了,你才會逐漸把這些低端產業轉移出來,剩下的發展中國家才有機會吃到產業轉移的紅利。
所謂鯨落萬物生,你“落”八成是落不了的,那你趕緊升吧,現在誰能跟在你屁股后面跟得緊,以后自然受益就受得大。
聊到這里,我們會發現,這似乎形成了一種死結。
我們希望在和美國博弈的過程中,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但現實是我們越是發展,美國的一眾小弟可能越是遠離我們。
那這個死結如何破?我認為我們還是做得多,但“宣傳”少了。
說白了,我們當下總是對外說我們要民族復興,要實現現代化,我們自己人都知道我們做這些本質上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對我們有好處。
但對于其他國家的人呢?我們的復興進程到底對他們來說有什么好處?
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自己能腦補出來,哦,你中國越發展,我們能搭上便車,能形成產業互補,能吸納你的產業轉移,這是有好處的。
但對于發達國家來說,至少從現在的表現來看,你越是發展,那我失去得就越多,你讓我憑啥支持你?
所以未來我們在國際舞臺上的宣傳,不需要再聊我們自己的好處,更多的是要講對其他國家,特別是這些發達國家的好處。
比如我們現在發展一帶一路,給全世界欠發達國家帶去基礎建設、帶去產業、帶去工業化。
其本質上就是在釋放這些原本欠發達國家的生產力和消費力,只有這樣才能把世界這盤經濟蛋糕繼續做大做強。
那在我們逐漸復興的進程中,就更多的是獲取增量蛋糕,而不是你們的存量蛋糕。
我們大家之間其實并不是零和博弈的關系,看上去我們拿走了一部分原本你們所掌握的產業利潤,但由于這個產業盤子做大了,其實最終所有人都可能獲得更多。
但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就必須要一起努力把當今世界財富分配不均的源頭國家拉下馬,這么一件“偉大的事業”,你們是跟還是不跟?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