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杭州西溪濕地里閑逛。即便是我這種走在路上一直東張西望的人,閑逛時也沒有注意到竊衣的植株,回家后才發現鞋帶上沾滿了它的果實。
↑結果的竊衣
竊衣的果實與蒼耳類似,都是一個“小刺猬”的樣子,其表面的倒鉤能夠掛住來往動物的皮毛或者人類的衣物。它就這么偷偷摸摸粘上了我,隨著我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
↑竊衣植株
竊衣確實深諳“偷偷摸摸”的低調之道,它的枝葉纖弱,果實長不過幾毫米。與其它“
蒼耳like” 植物相比,如果竊衣長著蒼耳、牛蒡那樣的大葉子,又或者像鬼針草那樣能成片長一米多高,城市綠地的管理者們恐怕早就把它除掉了。
↑路邊的一叢竊衣
竊衣為傘形科竊衣屬植物,它的名字很有意思,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牛郎“竊衣”的傳說。在某個版本的牛郎織女故事里,牛郎養的老牛突然口吐人言,唆使他去偷走仙女沐浴時脫下的衣裳,牛郎照做,隨即與織女結識了。
但這個典故應該跟植物竊衣沒啥關系。據《植物名釋札記》,“竊”與“親、傶、切”字義類似,為“親近、附著”之意。與“偷竊”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仔細觀察竊衣的果實
湊近觀察這個粘人的小東西,除了倒鉤外,其果實表面明顯還有5條縱棱。這是傘形科植物果實的普遍特征之一,調味用的小茴香、芹菜籽表面都是這般。
↑仔細觀察竊衣的花朵
竊衣的花葉也具有典型的傘形科特征:葉片多回羽狀分裂;花朵白色5瓣、細小,聚集成稀疏的復傘形花序。開花時,花朵側邊會長一根尖針,果實快熟后才會掉落。
杭州可見的竊衣有兩種:竊衣(Torilis scabra)和小竊衣(Torilis japonica)。兩種植物的形態差別很小,我的經驗是看葉子,后者的葉片稍微圓潤一點,沒那么有棱有角。
↑竊衣的葉片
憑借著獨到的傳播本領和“低調之道”,竊衣成為了城市綠地中相當常見的野草,在樹林下、水邊時常能夠遇到它們。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