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第三輯)
《藝風》專輯
李超 主編
2023年4月
長按圖片 掃碼購買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第三輯)由上海大學李超教授主編,本書收錄近現代重要的美術期刊《藝風》,共45期,實際上是《藝風》專輯。《藝風》系中國1933年至1937年間重要的美術期刊。主編孫福熙(1898—1962)有旅歐經歷,促使該雜志與中國留法藝術學會互動頻繁。該刊內容豐富、圖文并茂,于1934年出版《藝風·中國留法藝術學會專號》、1936年出版《藝風·現代藝術專號》等重要專號,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藝風》包含了主編孫福熙,以及徐悲鴻、常書鴻、陳士文、貢滋棻、曾仲鳴、董作賓、顧一塵、荊有麟等460余位作者,約4800頁。本書共分十冊,對這些內容均作原汁原味的影印出版。第一冊前有期刊題解,敘述了《藝風》的基本信息、產生的背景情況、期刊的主要構成與內容。第一冊有全書總目,每冊前均有分目錄,第十冊有作者索引與篇目,以便于讀者查詢。期刊若有彩色封面與彩圖,則以彩色印刷,插在每冊最前。
在此有兩點需加以說明:一、《藝風》據傳至1937年3月終刊,但據目前已知的材料,《藝風》結刊于1936年11月,尚未發現1937年的3期;二、本書第十冊收錄《藝風》第四卷第一期、第四期、第五、六期(合刊)、第七、八、九期(合刊)。按期數,似缺第二、三期,但事實上,這第二、三期(合刊)并未如期出版,第四卷第四期封面后的編輯語對此作了說明:“本刊四卷第二三期合刊‘現代藝術專號’,因制版與排印上較為繁復,以致延誤時日,今先出版第四期,尚希鑒諒”。而其內容即為第七、八、九期的“現代藝術專號”,可知第四期第二、三期合刊實際上就是后來出版的第七、八、九期合刊。
作者簡介
李超,2004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獲博士學位。上海美術學院原副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偉長學者,上海大學美術學學科帶頭人,上海大學藝術學學科帶頭人。上海美術學院國家一流專業美術學專業負責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造型藝術委員會委員,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曾任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2009年專著《中國早期油畫史》獲得首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2018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中國近現代繪畫作品海外收藏”。2020年擔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近現代美術國際交流文獻研究”首席專家。
主要學術成果有:專著《上海油畫史》、專著《中國現代油畫史》、專著《中國早期油畫史》、專著《中國近現代美術文獻十講》、專著《上海的客廳》、主編《中國油畫研究系列》、主編《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主編《中國近代藝術文獻叢刊·美術卷》等。主要策劃展覽有:2017年“杏林擷英——全國高等美術院校學生優秀作品邀請展”、2018年“師壇錦瑟——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師優秀作品邀請展”、2019年“春華秋實——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文獻展”、2018年“中國近現代美術資源研究系列展——決瀾社文獻展”、2019年“海派美術教育學術研討會暨文獻展”、2022年“中國現代美術教育文脈大展”等。
“中國現代美術的傳播陣地”
——《藝風》
文/李超
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中國現代藝術的興起與流變產生過重大影響。在西方美術東漸、傳統藝術延續、大眾文化流布方面,成為生動而典型的歷史縮影和文化樣板。就此而言,《藝風》可謂是頗負盛名的藝術期刊之一。因該刊具有近現代美術史基礎研究的重要學術價值,以及近現代美術資源保護與轉化的社會服務的意義,故《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第三輯)專門收錄《藝風》,實際上可算是《藝風》專輯。
20世紀30年代,中國洋畫運動進入高潮,呈現出自由化、成熟化的趨勢。美術社團、美術學校、展覽與出版物的相繼出現形成了互促互進的良性傳播氛圍。《藝風》月刊正是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為現代美術帶來了自由、多元的藝術氣息。作為20世紀30年代宣傳中國現代美術的傳播陣地,《藝風》以其國際化的視野與兼容并包的辦刊宗旨成為當時美術界一份重要的刊物,后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美術期刊繁榮期的一個代表”,現在也是研究中國美術現代化進程的一份重要原始檔案,是以純學術為目的的綜合性美術期刊。《藝風》月刊的創辦及出版發行歷程基本見證了中國現代藝術的演變,故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搭建藝術平臺,消除門戶之見
《藝風》于1933年1月1日創刊,1937年3月終刊,由杭州藝風雜志社編輯,上海嚶嚶書屋出版,十六開,刊名由嶺南藝術家高劍父題寫。《藝風》月刊是以刊登藝術作品與研究藝術理論為主體,融合文學、民俗、新聞、攝影、譯文等內容的綜合性讀物。該刊由兩度赴法留學的孫福熙(1898—1962)任主編,他早年旅歐的經歷不僅使他完成了藝術史觀的構建,也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藝風》在發行過程中不斷與旅歐華人藝術家合作,曾發行數本具有影響力的特刊,初步建構了一個國際藝術交流平臺,以《超現實主義專刊》與《現代藝術專刊·中國留法藝術學會輯》最負盛名,為研究中國美術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寶貴的一手文獻資料,具有多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
《藝風》月刊的誕生離不開藝風社的創辦與編輯。藝風社于1933年1月1日在杭州成立,當時江南地區的知名畫家都曾加入該社,會員最多時有六百余人,是一個規模較大的藝術團體。藝風社由孫福熙、徐悲鴻(1895—1953)、張書旂(1900—1957)、陳樹人(1884—1948)、汪亞塵(1894—1983)等人發起組織,孫福熙任社長。這些名家的加入不僅鞏固了藝風社的學術品位,也加強了《藝風》雜志的影響力。藝風社不僅是《藝風》的編輯團隊,他們還舉辦過一系列藝術活動,曾在上海、南京、廣州、北京舉行全國性的展覽,宣傳時代美術。《藝風》亦為展覽出版專號,兩大傳播平臺互促互進,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美術的現代化轉型。孫福熙在杭州創辦《藝風》月刊,組織藝風社,與他此時就任杭州國立國藝術專科學校的理論教授有關。此外,藝風社的成員林文錚、潘天壽、鐘敬文、雷圭元等此時也在杭州國立藝專工作。綜上所述,藝風社與杭州國立藝專、嚶嚶書屋等平臺的搭建,為《藝風》在稿件收集、市場推廣等方面帶來了顯著優勢。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文藝類期刊的平均壽命僅有近一年的時間。《藝風》堅持發行四年,實屬不易,被視為少見的“長壽”刊物。《藝風》質量極佳,曾發表許多有價值的文章,積極探索中國美術的新路。自“五四”以來,隨著西學東漸的推進,中西藝術的碰撞日漸劇烈,中西、古今之爭此起彼伏,美術期刊也成為傳播藝術創作、傳遞藝術思潮的重要載體。在思潮跌宕、流派紛爭的關頭,《藝風》聯合不同領域和不同派系的作者群,發表優質的作品與文章,秉持“消除門戶之見”的宗旨,搭建藝術平臺,倡導藝術至上。
二、注重國際合作,提倡現代藝術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隨著大批游(留)學海外的藝術家歸國,他們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浸潤,期待著用先進的藝術理念改造中國美術。在這一背景下,關于西洋美術的著作與西方哲學、文學等先進思潮隨之翻譯、介紹到中國。此時,《藝風》肩負起譯介西方理論,刊載現代藝術及普及社會美育的責任。注重西方現代藝術交流與傳播的《藝風》,積極與海外西畫社團展開合作,為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播撒了希望的種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本:一本是與中華獨立美術協會合作的《超現實主義專刊》;另一本是與中國留法藝術學會合作的《現代主義藝術專號》。這兩本刊物中有大量對西方現代藝術流派、藝術家的介紹。
《藝風》月刊的內涵生動地體現了中國現代美術的歷史轉型,主要體現在:一是該刊注重對西方現代藝術的介紹,刊登印象派、后印象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畫派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竭力為讀者介紹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傾向介紹西方藝術理論和鑒賞理論;二是該刊在介紹中國現代藝術時,是以中西融合理論為框架,倡導中國藝術界在創作中要強化民族意識;三是展開對中國美術前途之路的探討,名家們各抒己見,提出實際的方針,針砭時弊;四是關于中國藝術教育的討論,更多地關注中國美育的勃興與中國藝術前途之間的關系。
總的來說,《藝風》記載了中西早期的藝術理論和藝術作品,介紹了藝術流派的源流以及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為美術專業期刊樹立了一個發展范本。該刊的創辦與成功為研究者提供了20世紀30年代國內藝術家對西方理論的引入時間與規模提供了翔實的參考。
三、推動藝術傳播,助力美育實踐
《藝風》月刊作為藝術刊物,宣傳報道各類展覽已是日常工作,特別是對藝風社主辦的展覽會進行了不遺余力地宣傳和研究,發表了六期展覽專號。這些專號對藝風美展的宣傳報道,不僅擴大了《藝風》月刊的影響力,也使藝風的理念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傳播。
“第一屆藝風美展”于1934年6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華學藝社舉行,是繼民國教育部于1929年召開“第一屆全國美展”后,又一次集全國藝術作品于一堂的美術展覽會,是藝術大聯合的一步。展覽持續七天,前后參觀人數超過兩萬人,展品數量超過八百件,是當時上海舉行的各類畫展中規模最大的一個。該展在當時引起藝術界和民眾的廣泛關注,離不開《藝風》月刊對藝風展覽會前期的宣傳以及后期的追蹤報道,特別是在作品登載、刊物編輯、學術交流方面,堪稱時代中的美展專刊典范。
《藝風》月刊在推出展覽專號時就已經確定這是一個刊登展覽作品、發表批評文章、討論藝風理念的平臺。在這個專號上,大家可以切磋研究藝術,培養鑒賞能力,引起觀眾興趣,借此保留一個永久的紀念。曾仲鳴說“我們希望,藝風社展覽會此后每年舉行一次,各畫家就能夠早日預備,其成績必定更有客觀,從此年年進步,到了中國藝術極隆盛的時代,大家都要紀念今日參加此會的諸君,而今日的盛會專號,方有可以紀念的價值了。”藝風社美展主張兼收并蓄的原則,將全國藝術家的作品一應展出,不止是一次畫家們彼此鑒賞的機會,更是給大批觀眾一次現場觀摩學習的機會。
客觀的態度、兼容并包的展覽原則使藝風社美展越辦越好。從上海到南京,再到廣州和北京,藝風美展與專號也在持續發聲,無拘無束地探討和研習,為當時的中國藝術界營造了一個自由、開放的文化氛圍。越來越多的觀眾在美展中體會到藝術的魅力,擴大了社會美育的傳播范圍。
總之,20世紀前期美術期刊以一種媒介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中國近現代美術的發展,而盛極一時的美術期刊《藝風》功不可沒,它以國際化的視野,兼容并包的藝術方針在多方面推動中國藝術的現代化演進。重新回顧《藝風》月刊發行的歷史,其中存有許多國際美術交流的歷史線索,也蘊含了大量優質的近現代美術資源。這些文獻相互交織,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藝風”傳播現象,作為當代的一種見證物,顯示出其不可磨滅的藝術價值和學術高度。
目錄
精彩書影
精彩內頁
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第三輯)
《藝風》專輯
李超 主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3年4月
定價:8000元
購買本書
內附同等價值數據庫
掃描版權頁上二維碼注冊
長按圖片 掃碼購買
《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第一輯收錄《美術》《美人世界》《繪學雜志》《美育》《亞波羅》《新藝術》《國畫特刊》《中央畫報》《白鵝》《畫學月刊》《國畫月刊》《美術雜志》《文藝畫報》《美術界》《刀與筆》十五種期刊。
《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第二輯收錄《美育》《每周》《藝術旬刊》《亞丹娜》《美術生活》《唯美》《青年藝術》《中國美術會季刊》八種期刊。
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第一輯)
李超 主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8年11月
定價:8000元
中國近現代美術期刊集成(第二輯)
李超 主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1年1月
定價:8000元
長按圖片 掃碼購買
你可能還喜歡: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