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歷經了孫權背刺失去了荊州,又經歷了夷陵之戰(zhàn),蜀漢八萬大軍損失殆盡,人才也遭遇了斷檔,魏延逐漸成為蜀漢軍事的二號人物。
此時曹魏對東吳發(fā)動了石亭之戰(zhàn),東吳擊敗曹魏了曹魏的十萬大軍,曹魏此次戰(zhàn)役的最高統(tǒng)帥曹休因此戰(zhàn)失敗活活氣死了,曹魏怕東吳來犯,將戰(zhàn)略重心放到了東吳這邊。
曹魏三大戰(zhàn)區(qū)
曹魏的雍涼地區(qū)防守相對空虛,這對蜀漢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正是這次蜀漢的北伐會議上,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魏延是這樣說的 曹操的女婿夏侯楙是個二世祖沒有謀略和才能,給我一萬精兵,我從褒中出發(fā),沿著秦嶺向東到子午谷,沿著子午谷向北不到十天就可以到達長安,夏侯楙必定乘船逃走,長安城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等文官,百姓們逃散留下的糧草足可以作為一萬大軍的軍糧,曹魏的援軍到達需要二十日,二十日丞相從斜谷和我會合足夠了,這樣咸陽以西必全納入我大漢的版圖。
諸葛亮很快就否決了魏延的子午谷出兵的計謀,諸葛亮認為這計實則是太險了,按照諸葛亮求穩(wěn)策略則是,先取隴右切斷關中平原和河西走廊的連接點,把涼州收入蜀漢版圖,從隴右和漢中兩路進攻關中形成鉗形攻勢,重復漢高祖奪取天下的戰(zhàn)略。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很多人認為諸葛亮沒有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失策的,那么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呢。
首先子午谷奇謀的成功必先滿足五個條件
1. 魏延必須在十天內到達長安
2. 曹魏在長安的守將夏侯楙一定要棄城逃跑
3. 長安失守后,曹魏的援軍在20天內才能到達長安。
4. 夏侯楙逃跑后要留下大批的輜重糧草
5. 諸葛亮的大軍從斜谷出發(fā)20天內到達長安
上述的五個條件很難一一具備 如六百里的子午谷道本來就崎嶇難行,在兩年后曹真南下伐蜀走的就是子午谷道走了一個多月才走了一半,十天沿著子午谷道到長安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走的是褒斜道走了兩個月才出谷,一旦敵人在谷口設伏,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明末起義軍首領高迎祥走的就是子午谷結果被明軍設伏兵敗被捉。
子午道遺址
再者來說如果魏延到達了長安,夏侯楙據稱固守,再和雍州刺史郭淮里應外合,蜀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就算是攻下了長安,但是沒有夏侯楙沒有留下糧食,魏延軍很快就會彈盡糧絕,孤立無援,魏軍的可是有著虎豹騎,是當時天下第一騎兵,司馬懿一天行一二百里,八天滅掉了孟達。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占據了隴右三郡,張郃只用了二十天就到了街亭,街亭是關中和隴右之間的戰(zhàn)略要地,街亭在長安以北308公里,張郃到達長安只需要不到十天。
還有就是蜀漢此時的軍隊整體素質不高,劉備東征伐吳帶走了蜀漢最后的精銳,諸葛亮的十萬大軍實際上是一支混合部隊,諸葛亮雖然進行了治戎講武,訓練了部隊,但時間太短只有兩到三年的時間,這支十萬的部隊由中原、荊州隨劉備、諸葛亮等入四川的舊部,益州降附及新征伐的漢兵。雍、涼歸降的部隊,征自武都、陰平的氐。來自南中的賓叟、青羌的五子飛軍,川、鄂邊境的五溪蠻兵;西域康居,受節(jié)度的西域部隊;鮮卑軻比能所遣的北狄,曹魏來降的中原部曲;益州及隴西各族的雜兵等。
戰(zhàn)斗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無法去執(zhí)行十日內到沿著險要的子午谷到達長安的任務,而且蜀軍不善于攻城,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數(shù)萬大軍20多天無法攻下數(shù)千人鎮(zhèn)守的陳倉城。
根據對三國人口的估計。蜀漢有400萬人口,曹魏有1300萬,曹魏人口是蜀漢的三倍多,蜀漢人口的極限是10萬大軍,曹魏是42萬,魏延帶走的一萬人是蜀漢的精銳,一旦全軍覆沒是蜀漢的巨大損失,需要至少十年蜀漢才能恢復元氣,諸葛亮一生不用險在于保存蜀漢的有生力量,每次都是全身而退,將損失降到最低,也正因為這樣蜀漢才延續(xù)了43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