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源達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是管理學教授,博士后中的書法家,書法家中的博士后,人民書畫家,自幼酷愛書法,中國榜草創始人,大草書法領軍人物。是新時代國家藝術楷模,是跨界典范,是集學術研究和文化修養于一身的優秀難得人才。
張博士染翰多年,尤嗜大草,縱橫有不羈之志。資深書法界的同仁們紛紛說:“張源達書法草氣淋漓,骨勢縱橫”。寫草難得有草氣,師古且又不拘法數,富有變通創造的能力。其作品風格剛柔相濟,運筆似行云流水,飄逸灑脫,整幅作品如畫如詩,自成一體。既有狂草書法的豪邁奔放,又不失行草書法之規矩方圓,開創中國“草書”書法之新成,被譽為“中國大草書法”。
2017年,張源達在榜書創作基礎上,將草書和榜書深度融合,獨樹一幟把榜書草書化,創立中國榜草書體。榜書,原指寫在宮闕門額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類的大型字,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大型書法。在榜草創作上,張源達不僅汲取前人經驗融會貫通,而且加以創新。他的榜草作品大氣磅礴,剛柔相濟、神采飄逸,表現出雄渾、博大、凝重的文化性格,備受名家贊譽。其展現的陽剛之美,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給人以昂揚、奮進、超越之感。作品一經面市即受到青睞,其代表作《鷹》更是作為中國國禮受到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國際友人喜愛收藏。讓中國榜草藝術獨放異彩。2021年10月18日,張源達榜草作品《順風順水》參加2021博鰲中國傳統文化高峰論壇暨當代書畫展,并在論壇上拍賣,起拍8萬,最終以18萬元成交。首次讓榜草作為藝術品進入拍賣市場。
2022年10月,張源達作品作為名師范本進入中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名師教學范本· 張源達書法作品選》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2022年11月28日,基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表彰書畫創作和藝術研究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人物,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國家藝術促進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人民書畫家”評選活動中,張源達先生成功問鼎,被授予“人民書畫家”榮譽稱號。
張源達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人民書畫家、人民功勛藝術家、人民喜愛的書畫家、黨旗下的藝術家、中國當代書壇圣手、新時代國家藝術楷模、中國國禮書法家、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博鰲中國當代最具收藏潛力的藝術家、全國兩會書畫界代表人物?百年巨匠、中國精神?榜樣人物、中華英才?百年英才、中國榜草大師、禮贊百年時代人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并獲得中華書畫非遺文藝功勛獎。
張源達長期堅持草書創作,其作品蒼勁有力、氣勢恢宏、出神入化,多次被收入《人民功勛藝術家》、《中國當代書壇圣手》、《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人民喜愛的書畫家》、《黨旗下的藝術家》、《拓展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空間》、《中國書畫40年》、《中華書畫非遺傳承人物年鑒》、《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名師教學范本· 張源達書法作品選》等典籍,同時也被作為中國國禮贈予他國領導人。張源達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書法藝術合而為一,細觀其作品,深刻詮釋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又不乏鮮明的時代特色。
張源達代表作有《沁園春·雪》、《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節選) 、《講信修睦,協和萬邦》、《鷹》、《順風順水》、《龍?大風歌》、《人間有愛是清歡》、《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高瞻遠矚》、《龍馬精神》、《平安康寧》、《馬到功成》、《念奴嬌·赤壁懷古》、《大風歌》、《離騷》、《滿江紅》、《短歌行》等作品,其作品在長篇上布局的恰到好處,在短篇上表現的揮灑自如,在榜草上的磅礴大氣,通篇一氣呵成、行云流水、錯落有致,展示出了極高的技術和藝術價值。
彎折是本質,點畫見精神
張源達經常說,“彎折是本質,點畫見精神”,簡單的一句話點出大道理。在張源達的筆墨間,可以感受到“彎折”和“點畫”帶來的無窮魅力和精神境界;感受到草書的氣豪勢雄,縱橫流離,書寫中自有融入感情、激情、性情。縱觀張源達的書法創作,正如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主任、書畫組組長單國強研究員,北京大學資源研修學院文物學院院長劉雄博士對其作品評鑒所言:“有創新之膽,有開拓之才,膽識與才華相互加持,才寫出龍行天下的獨樹一幟,好的書法,必然應該像是這個樣子,既有傳承的功夫,也有孤標塵外的獨家個性。”
書法最難的是心境,書法創作之所以比繪畫更加使人難于企及,之根本是,書法是一種純粹意味更加突出的藝術種類,書法更多地在表現一個人的境界或者品位。書法之難,難在心胸的廣闊,難在人的歷練的深淺。張源達草書,師古為帖,完整走過草書的發展歷程,對諸家帖本,極盡探究。張源達在汲取諸家之成的同時,醞釀獨家之精華妙姿,結合現代審美框架,以其富有天資的筆墨才華,大膽拓展,用自己的書法修養和學人品質創建大草雄美,并以此在榜草書界一舉立頂。
張源達作品既傳承古代書法經典,將古典的韻味和現代的審美完美結合,又講究現代人對于事物審美習慣的時代性,并在多年的反復實踐和研究中逐漸升華成自己的獨有風格,包括書法創作中某些形式的因素,諸如作品的行筆、布局、章法以及字與字之間的關系等等,其所展露出來的正如前文所言,既有狂草書法的豪邁奔放,又不失行草書法之規矩方圓,充分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風骨精神。
張源達對毛體草書也有著深刻研究,他在創建大草榜草的過程中,盡展偉人書風的精神品質。雄邁傾志,書以言志,精氣神皆入法門,成為當下草書趨“大”的端華精品。他的草書結體構字,大而求簡,線符表達非常到位,用筆輕快,筆酣墨飽,揮灑自如,酣暢淋漓。
書法家中的博士后,博士后中的書法家
“書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技法修養所成,更是一個人的學識、胸襟、志向、品德的綜合體現。仰賞張源達先生的書法,會被其嫻熟極成的筆墨暢意所傾服,更會被筆墨中所體現出來的品修學識所感動。他的書法有精神,有氣度,得奇韻,成妙動,揮筆縱墨,依書抒懷,把博士學養與筆墨技法緊密結合,文人風質,功滿情深!”
上面這段文字是著名藝術評論家楊振明先生對張源達作品的評價,楊振明先生對張源達先生的草書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其實,作為中國大草書法領軍人物,張源達先生本身是一名工業經濟學博士,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由于自幼酷愛書法,加之勤學苦練,便形成了自己剛柔相濟、氣勢磅礴的書法風格。張博士雖然不是書法專業出身,但在博士后中,書法家鳳毛麟角,書法家中,博士后更是少之甚少,張源達也因此被成為“書法家中的博士后,博士后中的書法家——跨界典范”。
大草書法不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時代的烙印和記錄,在書法的淵源長河中,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家。在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張源達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有了一顆永葆赤子之心,在書法深造和研究的道路上才越走越遠。
一以貫之,天道酬勤
大字已是難寫之功,大草更是難中奇難之技。所謂向大處寫容易,向細處收不易,因為大草書法體現牽絲連帶、行距均勻等等細致節奏,往往很難把握。張源達先生憑借自身獨創的書法實踐,筆鋒收與回、筆勢斷與邊,皆出新功。落筆錯落有致,生動成妙,此等功深,近乎唯一。有精神,有氣度,得奇韻,成妙動,揮筆縱墨,依書抒懷,張源達這種把博士學養與筆墨技法融為一體的藝術再造,不只是表心跡的自由表現主義,更是傳承草書歷史文化的忠實復成之功。
師古臨帖得其基礎,大膽嘗試求其創新。正因為如此,張博士作草時常即興而來,收胸運氣一氣呵成,卻又始終一貫,保持一種氣勢。觀其法象,俯仰有儀,卻又方不中矩,圓不中規。字里行間噴放著一股磅礴飛動的激情和力量。遠看如流云萬朵,變幻莫測,下筆結體,都不易捉摸。再觀之,卻又如嚴霜撲面,利劍鋒出,令人油然生畏。
生活中的張博士灑脫、儒雅、真誠、謙卑具有大家風度。張博士在生活中秉持嚴謹、樸實之態,除了研究經濟學外,對書法癡迷。有閑情時揮毫潑墨,訴諸筆端,在字里行間尋找脫俗雅致的境界,訴說筆墨之間的柔情和神韻。
張博士是經濟學界德才兼備的經濟學博士后,為中小企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尋找突破口。他現在的名氣越來越大,書法的潤格也越來越高,受到了書法界和經濟領域資深人士的贊譽。張博士不為名利,而真正的為中小企業家做實事,研究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在書法中修身養性,探索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書法中不斷學習,打破陳規,創新創造,感受藝術帶給人的灑脫豪邁。希望張博士本著這份灑脫與熱情,在藝術界和經濟領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空手練筆,“三懸”創作
張源達給人第一印象最深的是,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車上,經常會用手指練習寫字,有時候在另一只手上描摹筆法;有時候在空中描摹筆法。剛開始看到他這樣感覺頗為差異,現在慢慢習慣了,平時生活中時刻會用手指練習,可見他在書法創作中的心思和耐力!
張源達自7歲即開始習帖臨畫,13歲參加省美展,由于勤奮好學,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獨創了“三懸”的創作手法,即懸紙、懸腕、懸筆,他不需要案臺和毛氈,將宣紙垂直懸起,毛筆在懸起的宣紙上創作,似行走的龍蛇游刃有余。
張源達的作品揮灑自如,行云流水,整幅作品看起來有點睛之筆,收放自如,尺度把握的非常好。張源達從小酷愛書法,在運筆上有著扎實的功底。我們經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可能是對作品的升華吧,寫字不僅是形似,更要達到看起來有神韻,而源于生活對張源達來說,寫字更像是在生活中的不斷的揣摩和練習的過程吧,他時時刻刻像筆在手中,就算沒有墨和紙,也可以練習揮筆,練習駕馭筆的熟練度和更深的功底。
正像張源達的作品訴的,既有俠骨柔情又有剛柔并濟,無論書寫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岳飛的《滿江紅》,還是短篇《龍鳳呈祥》,在長篇上布局做到了恰到好處,在短篇上表現的揮散自如,似乎是對生命的熱情和偉大時代的傾訴。書法作品要細品,感受他的那份對詩詞集層次的至深,不禁為之擊節贊嘆。愈讀愈感作品成就非同凡響,讓人手不釋卷、回味無窮。不論是從草書書法理論上講,還是以詩詞質論上講無疑都是時代的標榜。
登陸美國納斯達克 作為國禮走出國門
反復品吟張源達的作品,不論是以詩賦形式創作完成的《短歌行》,還是榜草作品《膺》、《龍》、《安》等等,頓覺激情蕩漾,胸懷澎湃。可見,張源達大草榜草造詣之高,文學修養之深,集古今于一體,融萬物自然之精華,糾儒釋道之深邃,將大草榜草書法推升到一個嶄新高度。
春節不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且正在成為世界性節日。每到新春佳節,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及民眾紛紛開啟各自的“春節時間”,在濃濃的中國年味中,與全球華人一起辭舊迎新。與此同時,中國杰出企業代表、文化領域代表等也紛紛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現中國經濟硬實力和大國文化自信。2018年2月14日,張源達先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向全球華人拜年!在濃濃的中國年味中,與全球華人一起辭舊迎新。通過納斯達克這一窗口,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厚重與傳承,展示中國文化魅力和中國文化自信。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7年11月23-25日,哈薩克斯坦北哈薩克斯坦州長阿克薩卡洛夫·庫瑪爾訪問湖北,當得知雄鷹是哈薩克斯坦的國鳥后,張源達先生專門為庫瑪爾州長現場創作了中國榜草作品《鷹》并贈送州長,深得州長贊譽,用中國傳統文化特殊符號,參與構建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作的友誼橋梁。2019年8月31日,俄羅斯國會議員,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沙集洛夫·謝爾蓋·弗拉基米洛維奇先生成功將張源達先生中國榜草作品《鷹》送達俄羅斯總統普京先生手中。
2019年8月,張源達先生受邀參加《第二屆世界青年文明論壇暨馬中青年回儒對話峰會》,其作品《沁園春·雪》、《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等作品作為國禮在論壇展出并贈送馬來西亞重要領導人。
熱心公益,關愛弱勢群體
2017年2月28日,在天津一場900多人參加的拍賣活動上,張源達先生現場用“三懸”手法創作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并拍賣,2000元起拍結果以110萬元成交;12月19日,在深圳“遇見未來”普惠金融論壇上,張源達先生現場同樣以“三懸”手法創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節選)并拍賣,20萬元起拍最終拍出60萬元人民幣。兩次拍賣張源達先生均將拍賣款全額捐出,用以扶貧并資助貧困大學生。
2015年4月20-22日,在“魯冰花”關愛留守兒童走進河南的慈善拍賣活動中,張源達博士受邀出席本次活動,同時捐贈了自己的經典作品,以實際行動關愛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在拍賣活動中張源達以全場最高的價格拍出自己的作品,并現場捐贈給“魯冰花”公益基金,受到了在場愛心人士的贊美。
張源達博士在“魯冰花”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慈善晚會上應主持人邀請,接受采訪,他首先感謝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中國日報網搭建了這個平臺,使我們有機會用這種方式對留守兒童獻出愛心;同時對留守兒童的父母表示崇高的敬意,是他們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建設過程當中付出的卓越貢獻,我們的經濟建設才有現在的發展;還要感謝為留守兒童獻出愛心的企業和個人,希望更多的愛心企業家和個人參與到“魯冰花”關愛留守兒童計劃中來,呼吁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一份愛心。
(資深媒體人 張春麗 2023年元旦于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