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清朝時期,俄羅斯迫使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兩國共管。兩年后的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俄國又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俄國。
那一次的領土割讓,讓中國損失了大東北地區的天然不凍港海參崴。相對地,俄羅斯遠東地區獲得了一個出海口,從此,中國東北的黑龍江省與吉林省反而變成內陸省份。
我們看地圖,吉林省距離海參崴港的直線距離是20公里,這么近的距離卻無緣使用該港口。
失去海參崴,對中國的損失重大。在軍事上,中國失去一個軍港,無法從東北地區直接進入日本海,借以節制日本。如果能夠從海參崴軍港出去,可以直接插入了日本的心臟,能夠有效壓制日本的氣焰。
在經濟上,失去海參崴港口,東北三省的黑龍江與吉林省,其商品、貨物、農產品等,只能經由鐵路公路系統往南運輸,增加了運輸成本。這不利于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但是,此種不利的情況到了今天有所改變。前陣子的消息,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宣布,中國將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就是中國所稱的海參崴港,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中轉口岸。
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意味著時隔163年后,俄羅斯對華開放這曾經是中國領土的重要樞紐港口。其中有許多重要戰略意義, 包括了中俄合作的政治意義,戰略意義,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意義。當然,還隱含了中俄合作,對抗美日韓三國在東北亞地區的頻頻動作。
1 對中國經濟的意義
在經濟上,首先就是節省運輸成本, 按照之前的運輸方式,東北對內貨運,先走陸路運輸到遼寧省的大連或營口上船,再運往廈門、廣州等方向。其中的路程普遍超過一千公里,這不是一個短的距離。相較之下,黑龍江綏芬河市和吉林琿春市,到海參崴只有200公里左右的路程,減少了不少的運輸成本。
第二點,中國東北地區的相關國家有俄羅斯,朝鮮,和韓國,把隔海的日本算進去,再加上蒙古,總計有六個國家。而中國東北地區是其中的樞紐位置,也是核心區域。
過去,有所謂的圖們江經濟區,這是中國、俄羅斯、朝鮮、蒙古等位于圖們江流域的地區,圍繞圖們江的開發利用。
圖們江經濟區的開發已經談論了三十年,連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也將此計劃正式列為聯合國的開發計劃,但就是搞不起來。這在中國的經濟開發歷史中是很罕見的案例。
部分原因是,圖們江是在長白山間穿嶺而過,雖然水量大,但是水流也急。圖們江河道只有470公里,河道短、落差也大,不適于河流航運,如果是修筑水壩作為發電之用,倒也不錯。
圖們江如此的特性,使得下游出海口不具備修建萬噸海輪港口,而中上游河段沿岸,也沒有條件修筑裝卸貨物的港口。
但是有了海參崴這個出海口之后,情況就不一樣了。可以修建海陸運輸系統,便利商品貨物運輸,等到將來該區域的經濟發展起來了,空運也會暢行。
第三點,如果將來北極航道暢通,歐洲和該地區的商貿也會更方便地暢通起來。
幾十年來,中國東北地區的發展落后了。之前,東北有重工業。但是在重商的年代,東北地區缺乏經濟腹地,也缺乏對外通商的海港,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區。這幾年,中國也一直苦于如何促進東北的經濟發展,現在機會來了。
2 對中俄兩國的政治意義
這兩年一直有傳言, 俄羅斯要開放遠東地區給中國開發。俄羅斯遠東地區總面積為690萬平方公里,占俄羅斯國土面積的41%。但總人口數只有820萬,這是真正的地廣人稀。整個大片地區幾乎都沒有人住,沒有人住,簡單說就沒有什么經濟活動,難以發展經濟,幾乎是不可能。
沒有人怎么辦?那就需要移民了。但是環顧四周國家,誰愿意移民到俄羅斯遠東地區那種極寒之地,又沒有人煙的地方?誰有能力在移民之后能夠在當地落腳、經商、開墾?放眼望去也就只有阿中。中國人吃苦耐勞、又勤奮、又有經商頭腦、肯持久的干,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一定可以闖出名堂來。
回溯過去的歷史,老毛子(俄羅斯人)個性強悍,打打殺殺在行,300年前的彼得大帝不就打出了俄羅斯的天下嗎?
俄羅斯人搞工業也還行,基礎科學很行,不論是數學還是物理都很行。上個世紀美蘇冷戰時期俄羅斯人同美國人拼科學、拼太空,那是拼得如火如荼啊!
但是俄羅斯人就是經商不行,都已經搞了三百年了,俄羅斯還是不能算是富裕國家。
但是中國人不同,中國人自古以來所謂的士、農、工、商,商人被壓在最下面。但即便如此,在人類歷史上,中國的經濟總量長期高居世界第一位。對中國人來說,只要不阻擋中國人經商做生意,一定會把生意搞起來,一定能夠帶動經濟。
也正因為如此,俄羅斯人對中國人忌憚啊!生怕中國人來到遠東地區之后,搶走俄羅斯人的飯碗,在俄羅斯地區壯大、生根。
多年來,俄羅斯遠東地區總有一個傳言。當地人說,總有一天中國人會把俄羅斯遠東地區拿回去,你說俄羅斯對中國是不是很忌憚?
但是俄烏戰爭開打之后,俄羅斯不得不改變遠東政策,必須要考慮同中國一起開發遠東。沒辦法啊!俄羅斯遠東地區如此廣袤的領土,沒有人就沒有辦法開發,經濟就搞不起來。
俄羅斯現在是受到東西兩面的夾擊,國家安全大受威脅。西邊的烏克蘭戰場還在打,美國在東歐的部署大軍,三月的時候還有傳言,北約考慮在東歐部署30萬大軍。
北約的說法是要干什么呢?不就是對俄羅斯施加壓力嗎?
然后,美國又在東北亞地區動員韓國,并且鼓動日本向俄羅斯聲討南千島群島的領土主權,使得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壓力大增。
這種情景就跟百多年前的中國清朝時期一樣,滿洲人認為東北是他們的故鄉,是圣地,不讓漢人進來。漢人無法進入東北,東北的發展當然會落后,也容易受到外敵的侵入,對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是如此。
所以對俄羅斯來說,要保住俄羅斯遠東地區,不能夠單單只是靠核彈頭, 必須要開發遠東地區。唯有人口增加,經濟上來,才能夠有長期抵御美日兩國壓力的可能。
說明白一點,美國現在知道在西邊的烏克蘭戰線,已經難以消耗俄羅斯。所以就在東邊搞事,對俄羅斯加大壓力,雖然烏克蘭在戰場上已經落居下風,美國就借由北約向俄羅斯施壓。
然后再從東邊對俄羅斯施壓,從東西兩個方向壓制俄羅斯,勢必要耗損俄羅斯的國力,這是一場長期的鏖戰。美國非得把中俄兩國的其中一個耗下去不可。
羅斯雖然在軍力上不至于落敗,但是卻耗不起這種長期的鏖戰,那么只有找上中國這一途徑了。一方面,只要中國的經濟活動進入海參崴,海參崴鄰近地區會繁榮起來。二方面,這也表示該區域是中國的利益所在,等于是把中國的力量拉了進來。
我們認為,俄羅斯開放海參崴給中國使用只是雙方合作的第一步,后期還會有進一步的合作。例如,前陣子莫斯科的消息,中俄兩國將建立新糧食陸路走廊,這是要幫助俄羅斯,提高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和烏拉爾地區的糧食產量,并且增加對中國的出口。
另外,俄羅斯還將經由遠東路線向中國供應天然氣。未來,遠東地區進一步的開發只是遲早的事,只要美國和日本在遠東地區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一天,俄羅斯就會加強和中國的合作。
3 中俄抗美的戰略意義
對中國來說,這就別具意義,在戰略上中國有一個強處,中國是高明的圍棋手。下圍棋有一些特色,第一個名言是,先占角,再占邊,然后逐鹿中原,中國充分理解周遭的情事。
而美國在這方面是不一樣的,百多年來,美國是一個橫跨兩洋的大國,天生注定就是要搶奪海洋通道。也因此,在戰略上,美國采取進攻的策略。
而中國在面臨美國這個世界強權的時候,非常清楚自己所處的形勢,因此,中國著重布局,審時度勢,懂得創造機會。
我們看看過去一年多來的局勢,俄烏戰爭爆發后的前半年,俄羅斯受到美國與歐洲的金融制裁之下,跳出來力抗美元霸權,在去美化的道路上沖鋒陷陣。
2022年的下半年,中國開始發力,同一些國家推行本幣貿易結算。中俄兩國去美化的努力,在2023年上半年開花結果。同時期,中國在中東地區也開辟了一條大路,促進沙特與伊朗和解。同時開啟了中東地區阿拉伯世界走向進一步的和解,如此,就撬動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勢力。
這是中國在站穩的腳步之后,非但在去美化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也在中東地區落下一顆漂亮的棋子,這是同時在政治與金融上斬獲。
然而,美國不甘示弱,除了想辦法挽救中東的局勢之外,同時也在東北亞地區下了另外一步棋。華盛頓透過與韓國數次規模龐大的軍事演習,動員韓國新總統尹錫悅,又動員日本更進一步干涉臺海事務。
這是中美兩國在世界棋盤上的較勁,分別在不同地區落子,中俄兩國回敬美國的是,在遠東地區加強合作。
但是在我們看來,美國的落子是虛的,但中俄兩國的合作卻是扎實的,具有實質的經濟效益。而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落子,仍然停留在軍事安全層面。換個角度想,在中俄兩個核大國的面前,美國帶著日韓兩國加強軍事合作,又能夠發揮什么功效呢?如果不能夠發揮功效,那豈不是虛的?
在中東地區也是如此,前陣子沙利文去中東訪問,是想要挽回在中東的局勢。或許美國可以稍微阻擋一下中東地區脫離美國勢力的趨勢,但是難以扭轉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同中國發展更進一步的關系。上合組織擴員,與金磚組織擴員的趨勢,都將持續下去。
在世界大棋局下,中美俄三方所下的這兩步棋,中俄占了上風。
4 結論
俄羅斯對中國開放海參崴港口,表面上看起來不具備軍事上的意義,但實際上增強了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應對美日的威脅。同時又能夠帶給中俄兩國在經濟上的好處,中俄兩國合作在實際上又往前邁進一步。我們認為還會有進一步的合作,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而美方帶著日韓兩國在東北亞加強軍事合作,只是虛耗實力,并沒有為美日韓三國帶來實質上的增益。
有關中美俄在世界棋盤上的策略和較量,我們以后還會做更進一步的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