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琳是一個四川辣妹,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她是通過參加選秀走上演員道路的。
2009年,陳燕琳在《隋朝來客》劇組遇見了比她大16歲的李彧,當時她并不知道李彧就是老戲骨李保田的兒子。
陳燕琳作為一個新人,在拍攝過程中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她又不敢去問導演或者問那些大咖,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非著名演員李彧。
李彧對這個努力上進的四川女孩很有好感,每次都會耐著性子給陳燕琳講解,等這部戲拍完,他們也走到了一起。
訂婚那一天,李彧帶著陳燕琳去見自己的父母,此時陳燕琳才知道,她未來公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保田。
陳燕琳責怪李彧為何不早點告訴自己,李彧則苦笑著說:
“你不知道,他就是一個倔老頭,頑固得很,從不讓我借用他的名氣。”
陳燕琳也算是看著李保田的戲長大的,《宰相劉羅鍋》、《神醫喜來樂》這些她都看過,因此她十分敬佩李保田,因此并不相信李彧的話。
可到了婚禮那天,陳燕琳卻信了。
就因為李彧多加了幾桌酒席,李保田竟然以拍戲為由,拒絕參加他們的婚禮,這讓陳燕琳的父母很難堪,她也只能和李彧一起強顏歡笑。
別人都羨慕她是李保田的兒媳,可此時的辛酸,只有陳燕琳自己能體會。
但陳燕琳是一個既聰明又善良的女孩,當她發現丈夫和公公的關系并不融洽之后,就經常纏著李彧,讓李彧講一講他們家的故事。
陳燕琳在了解了所有事情之后才明白,倔,是他們老李家遺傳的。
公公李保田就和自己的父親關系不好,沒想到到了李彧這里還是一樣,于是陳燕琳打定主意,一定要幫這對父子化解矛盾。
01
李保田出生于江蘇徐州,他是名副其實的高干子弟,家境非常的好。
他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從小就把李保田當棟梁培養,希望他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可事與愿違,李保田從上小學開始就不喜歡讀書,他喜歡的是看戲唱曲,以后想當一個戲曲演員。
父親得知之后大怒,認為這是最沒有出息的表現,抽出皮帶就把李保田給打了一頓,打完之后就回自己書房了。
隔天李保田在父親的書桌上看到幾個大字:“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廷花”。
李保田很不服氣,但他也不敢跟父親硬抗,便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
“等著吧,總有那么一天,我會成為名角,讓老李同志把我請回家。”
14歲那年,李保田離家出走,跑到劇團里學梆子戲,學的是丑角,因為太過熱愛,所以他學的很刻苦。
沒過多久團里遇到了困難,李保田餓的全身浮腫,奄奄一息,最后還是團里湊了兩斤黃豆,這才救回他一條命。
當時有人勸他,讓他離開劇團,去外邊另謀出路,可他卻鐵了心要成名成角,就這樣堅持了下來。
18歲那年,李保田跟隨劇團到鄉下演出,就在這期間他染了風寒,高燒不退,直接暈了過去,等他醒來的時候,就已經躺在了徐州的醫院里,母親正站在他的病床前。
時隔四年,沒想到母子二人會以這種方式見面。
李保田從母親口中得知,父親得了重病,也住在這里,李保田很想去看看父親,但又忍住了。
晚上,李保田還在掛點滴,迷迷糊糊間,他感覺有人幫自己挪了一下輸液的手,那只有些發麻的手果然好了很多。
李保田微微睜眼,看到的是則是父親離去的背影,此時李保田才明白,父親其實是愛他的。
到此,父子兩人的關系才稍稍緩和。
02
李保田病好之后,再次不顧父親的勸阻,繼續回到了劇團唱戲,直到他20歲那年,突然接到了父親病危的通知,他才匆忙返回家里。
看著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父親,李保田才感覺到,有一種最重要的東西,正在慢慢的離他而去。
父親只給李保田說了一句話:
“你是長子,要照顧好你母親,還有你弟弟。”
父親去世之后,李保田為了照顧家里,便申請調回了徐州的話劇團,正式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并且一干就是12年。
在這期間,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胡英,胡英也是一名演員,兩人相互欣賞,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和其他戀人一樣,結婚生子,生下了李彧。
為了更加深入的學習表演,李保田在32歲的時候考上了中戲,并且以優異的成績,在畢業之后獲得了留校任教的資格。
如果他的父親在天有靈的話,應該會很欣慰吧。
李保田屬于是大器晚成的演員,他先后和葛優合作過《過年》,也和張藝謀合作過《菊豆》,但都是戲紅人不紅。
真正讓他走紅的還是1992年的《葛老爺子》,憑借此劇,他獲得了飛天獎最佳男主角獎,但這一年,李保田已經46歲。
1995年,李保田和張國立、王剛合作了《宰相劉羅鍋》,在這部戲中,他們三人的配合可以說是天衣無縫,被稱為“鐵三角”。
這部劇一經播出,就紅遍了大江南北,就連片頭曲和片尾曲也紅的一塌糊涂,于是便有人請他拍續集,但被他拒絕了,給多少錢也不演。
他拒演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他認為好的角色就應該點到為止,如果再拍續集的話,就會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不僅效果不好,還有可能毀了第一部。
另一個原因則是,他不想和王剛合作。
王剛是一個富二代,酷愛古董收藏,而且平時的應酬也多,在拍戲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全劇組都等王剛一個人的情況。
在李保田看來,王剛不是一個純粹的演員,他不想跟這樣的人合作。
2003年,李保田憑借《神醫喜來樂》再度封神,榮獲很多獎項,很多人把這一年稱為“喜來樂之年”,讓同年播出的所有影視劇都黯然失色。
但李保田的性格太過耿直,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出名對別人來說是好事,但對他,卻未必。
2005年,李保田出演了《欽差大臣》,合作之前說好的三十集,可拍完之后投資方為了賺錢,硬生生的剪輯出了三十三集。
如果換做別人,可能就拿錢走人了,但李保田卻認為投資方這是在踐踏他的表演,也是在欺騙觀眾,于是一怒之下把投資方給告了。
李保田雖然獲得了190萬的賠償,但他也是險勝,因為從那之后,他就被封殺了,沒有人再敢和他合作。
也有人說李保田是“戲霸”,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基本都是他說了算,對此李保田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我就是霸了,怎么了?我的霸,是保證質量的霸。”
這樣的性格,讓他的晚年毀譽參半,不僅很多跟他合作過的人詆毀他,就連他的兒子李彧也和他鬧矛盾。
03
李保田出名之后,有很多人找他拍廣告,但都被他拒絕,最高的廣告費高達2000萬,但李保田卻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對此,他的兒子李彧很不理解,便問李保田:
“接廣告怎么了,別人也接,又不是什么丟人的事。”
結果李保田劈頭蓋臉就把李彧罵了一頓,還講了一堆的大道理,因此在李彧眼里,父親李保田就是一個不通人情的“老頑固”。
他們父子間的矛盾還不止這些。
李彧從小就學習畫畫,李保田也希望李彧能成為一名畫家,可誰知李彧受到他的影響,一心想要做一個演員。
于是李彧瞞著李保田,悄悄報考了中戲,但遺憾的是他在第三試的時候被刷了下來。
李保田本就在中戲任職,只要他一句話,李彧就可以輕松跨進中戲的大門,可李保田卻對李彧說:
“能考上你就上,考不上那是你沒本事,這種開后門的事我不能干,對不起祖宗。”
這番話把李彧給氣的,直接就離家出走了。
這似曾相識的一幕讓李保田也有些感慨,于是他又把李彧給找了回來,雖然沒幫李彧開后門,但卻不再反對他演戲。
為了幫兒子提高演技,李保田在拍《宰相劉羅鍋》的時候特意給李彧安排了一個角色,讓他在劇中演“劉安”。
李彧在得了父親的指點之后,在演技方面才有了提升,他一連考了六年,終于在2000年的時候考入了中戲。
考了6年才成功,李保田不僅不覺得丟人,反而夸贊李彧,說他有毅力。
可誰想,李彧和李保田的想法完全不一樣,他太想證明自己了,竟然異想天開的想去當導演。
有一個投資人投給了李彧300萬的首款,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讓李保田也來演,只需要多露露臉就行。
李彧也沒和李保田商量,就簽下了合同,等他把這件事告訴李保田的時候,惹得李保田勃然大怒:
“這是什么爛劇本,我這一世英名,就要毀在你手里了。”
李保田雖然生氣,但也不想讓兒子因此背上巨額違約金,于是帶著滿腔怒意進了進組。
他把自己的戲份拍完之后,連夜就回家了,一分鐘都不想多待,更不想再看見兒子,為了避免和兒子見面,后期配音他都沒有來,最后是張涵予幫他配的。
此后,李保田整整四年都沒和李彧說過話,更不想見他。
經過這些事情之后,李彧也認識到是自己錯了,太急于求成,于是從那之后,他就不再好高騖遠,而是踏踏實實的演戲。
04
2009年,李彧和陳燕琳結婚時,李保田跟李彧商量,說咱爺倆都是演員,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婚禮簡單辦就行,叫上雙方父母吃個飯就可以了。
可陳燕琳的父母卻不同意,認為這是女兒一輩子的大事,必須大辦,要把所有親戚都叫上,李彧沒有辦法,只能按照女方那邊的風俗,大擺宴席。
李保田得知之后,直接就以拍戲為由,拒絕參加兒子的婚禮,這讓他們父子之間,就又多了一個疙瘩。
陳燕琳在得知所有事情之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對公公越發的佩服,現在像這樣的演員,實在是太少了。
為此,陳燕琳經常勸說李彧,讓李彧不要和公公較勁,應該向公公學習。
此時的李彧,也早就不是當年的愣頭小子,他也很想跟父親和好,也很想和父親親近,可父親就是不給他這個機會。
每到逢年過節或者父母過生日的時候,李彧都會請父親到家里來吃飯,可李保田每次都以有事拒絕。
在李彧結婚之后的很長時間里,李保田都沒有進過李彧新家的家門,有時候李彧給他打電話,他也是應付幾句就掛了。
但對陳燕琳這個兒媳婦,李保田倒是很喜歡,如果是陳燕琳給他打電話的話,他就會多說幾句。
這也讓陳燕琳覺得,公公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他們父子間的關系,還是有緩和的余地的。
后來,陳燕琳一連為李彧生下兩個女兒,隨著兩個孫女的出生,李保田才略有改變。
之前從不登門的他,偶爾也會來家里看望孫女,有時候一呆就是四五個小時,抱著孫女不撒手,這讓李彧和陳燕琳都很高興。
可一到了吃飯的時候,李保田就一定要走,不管他們怎么挽留都沒用,這讓陳燕琳很苦惱。
為了化解丈夫和公公之間的矛盾,陳燕琳不得不向婆婆求助,從婆婆口中,陳燕琳知道了公公不肯留下來吃飯的原因。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陳燕琳是四川人,但李保田卻吃不慣川菜,他不想麻煩陳燕琳,就只能到了飯點就走人。
李彧知道之后也很無奈,對陳燕琳說:
“我爸就是這樣一個人,最怕的就是麻煩別人,他要是能留下來,就不是他了。”
但陳燕琳卻不死心,于是她特意學習了北方菜,她知道公公愛吃面食,還學習怎么去做面食。
等李保田再次來看孫女的時候,陳燕琳就到廚房做了一大桌子的北方菜,可李保田到了飯點還是想走,但妻子胡英卻說:
“我不走,我還想多陪陪孫女呢。”
見妻子也堅持,李保田就只能留下來吃飯,面對婆婆的助攻,陳燕琳也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父子之間,能有什么化不開的矛盾呢?
當父子倆真正坐到一個飯桌上的時候,之前的那點矛盾也就沒有了,陳燕琳還貼心的給這爺倆倒了酒。
陳燕琳和婆婆笑吟吟的看著這父子倆,心里也是樂開了花,這才像一對父子嘛。
而李彧也越來越能理解的父親的苦心,他現在雖然名氣不大,但卻是一個很敬業的演員,和妻子結婚多年一直很低調,更沒有什么緋聞。
這也讓李保田放心不少,他不求兒子能大紅大紫,只希望兒子跟他一樣,是一個正直的人。
結語
其實從李保田和李彧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他們父子兩人之間的問題,同時也是兩代人的問題。
父親和兒子雖然同處一個時代,但兩代人的成長環境、生活條件、價值觀卻截然不同。
越來越多的父親,難以跟上兒子的腳步,更難理解兒子的想法,這也是現在叛逆少年越來越多的原因。
但小編更想說的是,不管時代怎么變遷,不管科技怎么發達,我們的很多優良傳統是一定不能丟的。
雖然李保田和李彧也鬧過矛盾,但李保田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直在教育著李彧,也影響著李彧,讓李彧也成為了一個正直的人。
李保田作為一個演員,是成功的,因為所有觀眾都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作為一個父親,李保田也是成功的,他雖然沒有為李彧留下巨額財產,但卻為他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突然想起《宰相劉羅鍋》的片頭曲《清官謠》,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相信在李彧的心中,也有一桿秤,而這桿秤的秤砣,就是他的父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