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母親節(jié)當天,北京某小學學生孫嘉禾在自己的詩集《一只蝴蝶倒立了》扉頁上寫道:“媽媽/我關了燈/你就照亮整個世界”,并把詩集作為禮物送給媽媽。同樣在北京工作的媽媽李學志,也以自己的詩集《生如荒野》作為回贈。母子之間獨特的禮物也為母親節(jié)涂滿了一層詩意的光芒,拉開了母子詩集發(fā)布會的帷幕。
當日,在北京雍和書庭,國內(nèi)10余位著名詩人、評論家與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慶祝李學志、孫嘉禾母子二人的詩集出版。發(fā)布會由《中國校園文學》編輯部主任李娜主持,詩人葉延濱,詩人、書法家劉迅甫,學者、作家張志強,評論家馮雷,詩人蘇忠、伽藍、李俞汶,作家何曉,兒童文學作家童子等多位嘉賓來到現(xiàn)場,對李學志、孫嘉禾母子二人的詩集進行了評價、交流和分享。
詩集《一只蝴蝶倒立了》的作者孫嘉禾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講述了自己從“說”詩到寫日記詩再到獨立創(chuàng)作的故事,暢談了詩歌創(chuàng)作給他帶來的奇妙感受。詩集的插畫作者馬蕓熙同學聊了自己如何在家長的“放縱”下,放飛想象,自由創(chuàng)作,在色彩的變幻中感受到的快樂與美好。兩位小朋友的童言稚語,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童子認為,詩歌是孩子表達自己的最好渠道,要尊重孩子的表達,給他們提供一個閱讀的空間,盡量讓他們從表達中得到快樂。兒童詩的評價標準,首先是合格的詩歌,要滿足新穎性、獨創(chuàng)性、奇特性等要素。對于兒童詩來說,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些比較天真的、活潑的東西;還有一個就是兒童是面向未來的,要用面向未來的作品來表現(xiàn)童真和童趣。
詩集發(fā)布會上,李學志、葉延濱、何曉、劉迅甫等分別從詩歌與人生的角度,暢聊人生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和詩歌給予人生的饋贈。
李學志講述了《生如荒野》這部詩集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歷程。她說,“生如荒野”不僅僅是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和許多人共同面對的“困境”,也是一種“迎風怒放”的生命姿態(tài)。就像一顆頑強的種子,我們在無邊的荒野安頓一生,我們卑微又偉大,隨時可以是自己的父親、母親、孩子、故鄉(xiāng),更是一份對生命的美好期許。但愿那里終會是一片時光也無法阻攔的蔥郁的海洋,翻滾著心跳般的波浪。
同時,她分享了詩歌教育的家庭模式,談到詩歌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對于塑造孩子精神長相的意義,對于親子陪伴及家庭文化的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探索。而這一切,恰恰是詩歌的力量,文學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對于孫嘉禾的《一只蝴蝶倒立了》,葉延濱給予了高度肯定,并驚訝于小詩人獨特的表達。他說,這本詩集記錄了一顆童心,是小詩人第一次對世界的打量,是以自己的方式為世界命名。這應該是嘉禾進入少年時期給自己最好的一個紀念冊。他以《驚心一刻》這首詩為例,感嘆小詩人超拔的想象力,也指出想象力是超前的、是面向未來的。希望小詩人在葆有童心、保持好奇心的基礎上,多閱讀經(jīng)典,積累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葉延濱說,讀完《生如荒野》后,他很受感動。李學志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女詩人,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他以《不小心》和《暢福軒》兩首詩為例,指出李學志詩歌創(chuàng)造的意象奇特,賦予了文字巨大的張力,由此看出她仍葆有童心,有獨特的想象力,表現(xiàn)了作為一名詩人為世界重新命名的特質(zhì)。另一方面,他認為李學志對事物有著敏銳的感受力,在被大眾忽略的現(xiàn)實中間,找到能夠觸動別人心靈的細節(jié),這也體現(xiàn)出一名詩人的才華。
劉迅甫談及李學志的《生如荒野》時說,這部詩集可以說是詩人的“心靈史”,是她個人生命體驗的外化,充滿人間煙火味,有著生活的質(zhì)感。在她的筆下可謂“無生活不詩歌”,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及物”的,注重日常生活的詩意化呈現(xiàn),從中可見她困境中的心路歷程和反抗平庸的生命姿態(tài),亦可見她簡潔、自然、本真、靈動的美學追求,更可見她“眼中有萬物,萬物皆有情;眼中有蒼生,蒼生皆可愛”的悲憫之心。
劉迅甫說,讀完《一只蝴蝶倒立了》,他被童心的自然綻放深深打動。自由靈動的詩句仿佛從孫嘉禾的內(nèi)心直接蹦出來的,真摯、動人,無需雕琢。小詩人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捕捉畫面,提煉詩意——原來我們大人常常忽略或漠視的小事情、小細節(jié)竟是如此有著絢爛、神秘,會瞬間擊中我們的內(nèi)心,把我們帶回到童年的時光,竟然發(fā)現(xiàn)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也藏著一個沉睡的“小孩”。這美妙的審美體驗得益于孫嘉禾敏銳的觀察力、超拔的想象力、不羈的創(chuàng)造力,也得益于他的生活體驗和閱讀積累。可見,小詩人不僅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還有一顆善于感受美、表達美的心靈。
同時,劉迅甫分享了陪八十歲母親蕩秋千的故事,并現(xiàn)場朗誦自己的原創(chuàng)詩《陪母親蕩秋千》,引起了現(xiàn)場觀眾的強烈共鳴。
何曉以李學志作品《發(fā)燒記》中的“兩個畫面”為切入點,談及李學志作為詩人和母親的一個共同點,即愛是底色,認為世間最美好的陪伴就是親子之間的相互引領和相互成就。母親賦予我們生命,也陪伴我們成長,在生命的引領上,母親讓我們在這個世界活得更深情,而在成長的陪伴中,母親讓我們在這個世界活得更通透。她說,一個女性一生有三次成長的經(jīng)歷,一次是我們出生的時候,一次是作為母親的我們生養(yǎng)孩子的時候,再一次就是作為母親的母親陪同孫輩的成長,希望我們的母親能夠一生不斷地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發(fā)布會第二階段,張志強、馮雷、蘇忠、劉成奇圍繞“詩歌與時代”,暢談詩人的時代介入及文化擔當。
張志強認為,詩歌不僅僅是一個文學現(xiàn)象、一個文化現(xiàn)象,它同時成為一個有“焦點”的社會現(xiàn)象,使得詩歌存在一定的“偏見”。所以作為一個詩人,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希望更多的詩人能夠“有信仰”地去寫,聚焦時代之變,用自己的聲音來表達對這個世界、這個時代(比如,對于“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現(xiàn)實關切。
對于如何寫出契合時代精神的作品,蘇忠則認為,詩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坐標,不把時代當時代來寫,不因時代而寫時代,不被時代所裹挾。時代是一個“堅果”,我們只有打破它那種具有蒙蔽性的外殼,才能找到思想靈魂以及真正的時代精神。其次,我們要多方面、多角度地介入現(xiàn)實,才能呈現(xiàn)我們這個時代的豐富性、多元性。第三,我們要站在時間的高度來看待當下,才能知道“我在哪里,我往什么方向去,我現(xiàn)在做什么,我正在寫什么,我應該怎么寫”。
“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馮雷從我國的詩教傳統(tǒng)談起,針對當前的社會問題,認為在當下從這個詩歌的角度來培養(yǎng)人、熏陶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非常有必要、有意義的。
魯迅文學獎提名獎的獲得者伽藍老師以“詩人的在場”為題,從“漂泊者身份與還鄉(xiāng)主題”、“家庭生活中的身份與女性的視角”、“教師身份和詩與教育的相互成就”三個層面,探討《生如荒野》這本詩集的審美內(nèi)涵。他認為《生如荒野》這本詩集展示了詩人心靈的獨異性與時代的共通性,揭示了“愛”就是李學志寫作的秘密,希望她以“愛”為光燭、為燈塔,在“詩之路”和“教育之路”上走得更遠,收獲更為豐厚的成果。
在價值多元、不同思想碰撞的今日,談到如何進行“大國書寫”,如何書寫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時,四位嘉賓一致認為愛是永恒的主題,超越了種族和時代,這一主題值得我們大書特書。
詩集發(fā)布會上,馬蕓熙同學的英文詩朗誦——《Yesterday》、 苗墨麒同學的原創(chuàng)詩演唱,擊中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營造母子親情的溫馨與詩意氛圍。在親子自由讀環(huán)節(jié),多位嘉賓朗讀了詩歌作品,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秘書長王山特意為這次詩集發(fā)布會發(fā)來賀信。信中說,欣聞李學志母子詩集出版,謹致以熱烈的祝賀!詩歌不僅是語言存在的方式,更是心靈表達的方式。兩位詩人以詩心燭照萬物,在平凡瑣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意,在詩意的審美中重構(gòu)生活乃至生命的意義,讓詩歌既在大地上行走,又向天空敞開,這是難能可貴的。希望他們永葆赤子之心,堅守詩歌的獨立品格,同時將個體經(jīng)驗融入時代的洪流,用博愛之心擁抱世界,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與此同時,書法家劉迅甫、黃友華為李學志母子贈送了書法作品,李漢榮、王宜振兩位詩人也為母子倆表達了祝愿。
這次詩集發(fā)布會的成功舉行,讓與會嘉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也成為每一個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時代的發(fā)展也對詩人提出了新的期待,詩人能夠用本民族的語言感覺和想象世界,用語言之光照亮時代現(xiàn)實中晦暗不明和難以言說的部分,為之找到恰當?shù)难哉f形式和韻律。
詩歌就是詩歌,詩人就是詩人,詩歌對時代的介入,不只是詩人對自己時代的道德投入,同時是思想和言說能力的考驗,而詩歌美學的堅持,也是時代的文化擔當。詩歌在召喚時代心聲,傳承千年文脈,為紛繁現(xiàn)實中的人們點亮一盞理想之燈的同時,也為當下的詩歌教育、親子陪伴帶來新的思考和啟迪。這正是本次分享會的初衷和愿景,也使本次母親節(jié)更具內(nèi)涵。(鄭志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