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開見月明,三年的口罩陰霾過去,人們的日常生活終于逐步回歸到正常水平。
這不僅體現在,春節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1.2%,國內旅游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1%,旅行社和OTA等行業的營收出現增長,也出現了諸如淄博燒烤等地攤經濟的蔓延。
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伴隨著線下消費的復蘇以及煙火氣的回歸,今年的前兩個月,我國的消費增速由下降轉為上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3.5%。
但客觀來看,三年的時間加之國際環境的風云變幻,依舊是給市場和經濟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地產、家電等行業持續萎靡,而電商、餐飲、酒店行業正走在恢復之前水平的路上。換句話說,我們目前正處于經濟逐漸復蘇抬頭的階段,經濟的基本面依舊需要人員、生產力、供應鏈的不斷釋放。
這些市場表現與京東最新的財報數據也基本吻合。2023年一季度,京東集團在主動變革下,收入同比依舊實現正增長,達到2430億元人民幣(約354億美元);受益于供應鏈產業價值的釋放,服務收入達到474億元人民幣(約69億美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19.5%,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的同比增速達到61.3%。京東物流外部客戶收入同比增長59.8%。
變則通,通則達,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中國電商發展史上不可繞過的企業,京東一直在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的消費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提供信心。今天,也讓我們一起拆解京東2023第一季度財報,去解讀其背后的發展故事。
【多點開花,Q1財報數據讓人眼前一亮】
5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業績,受益于過去一年來圍繞成本、效率、產品、價格、服務為核心的經營理念深化落實,京東聚焦于成本效率體驗,創造社會價值,也讓其財報數據表現可謂是相當亮眼。
一季度,京東集團收入達到2430億元人民幣(約354億美元),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達到76億元人民幣(約11億美元),同比增長88.3%,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而從京東集團旗下的業務構成拆分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京東零售實現營收2124億元;京東物流實現營收367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274億元同比增長33.9%;達達集團實現營收26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7億元同比增長271.4%;新業務實現營收35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58億元同比下滑39.7%。
從其收入類型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京東的商品收入為195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80.5%;服務收入為47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2億元同比增長34.7%,占總收入的比例為19.5%,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的同比增速達到61.3%。京東物流外部客戶收入同比增長59.8%。
在用戶端,3月京東App日均活躍用戶數繼續取得雙位數的同比增長。一季度,零售業務的復購用戶規模同比增長接近20%、付費會員規模同比增長近30%。此外,京東PLUS會員規模一季度末達到了3500萬,PLUS會員年均消費水平為非PLUS用戶的8.4倍。
“一季度,京東盈利水平顯著提升,主要得益于我們在精細化運營、優化商品組合,以及豐富服務范圍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徐雷表示,“在未來幾個季度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業務架構,以服務全中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主動求變,加減乘除抗住消費生產力大旗】
電子商務其實是一個國家經濟真實運行的深刻反應,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雖然近些年電商平臺動作頻頻,成為拉動互聯網經濟的助力,但放眼外部環境和三年口罩的現實影響,企業要想正常經營發展,必須要順應局勢做出調整和改變。
京東方面亦是如此。在組織架構方面,京東零售開啟5年來最大的組織變革,確立最新的組織架構變革框架,更聚焦于核心業務。同時,通過組織單元的調整,簡化層級,讓基層組織獲得更多權限,畢竟最先能聽到炮火的人對于市場反應也會更加靈敏。
在供給側,京東通過加減乘除四大基本運算法則進行快速調整。啟動“春曉計劃”做加法,增設“自然人”、“工廠店”等一系列扶持商家的舉措,將新商家的數量實現快速擴充,進而帶動服務收入的同比增長。數據顯示,一季度,京東新增商家數量同比增長了240%,來自于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同比增長率達到了過去四個季度以來的最高。
在商家和消費者側,京東實施“百億補貼”、“買貴雙倍賠”等做減法,以低價策略、簡化促銷等手段,一方面去抗住商家和消費者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夠刺激和拉動消費。據了解,在今年的京東618到來之前,又有近億款商品參與購買價格直降,簡化促銷方式,讓消費者不用算賬便可更好地享受到天天低價的消費體驗。
在平臺側,基于前兩種變化的乘法效應,商家和商品數量的提升吸引更多用戶購買,用戶數量的增加又反向帶動商家的入駐,這種循環跑動好比是渦輪增壓,用可持續的正向慣性帶來全方位的營收增長。
在供應鏈側,京東做除法。供應鏈的效率提升來源于規模的逐漸擴大和成本的不斷降低,一方面,京東做大交易規模,擴大物流倉庫,另一方面攤薄成本,以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賦能,讓其的變化更加敏捷高效。截至2023年3月31日,京東集團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達到1372億元,同比增長25%。而一季度京東在自營商品SKU超過1000萬的基礎上,庫存周轉天數為32.4天,繼續領先行業;履約費用率降至6.3%,達到近年來同期的最優水平。
一言以蔽之:盡管外部紛紛擾擾,京東依舊通過自身的調整去適應環境,扛起了消費生產力的大旗。
【穿越周期,未來或可持續穩健增長】
當我們回到商業的本質,你會發現,商業之所以成為商業,背后的原因就是互利共贏:讓商家贏、讓消費者贏、讓員工贏、讓企業贏,讓社會價值贏。
前面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到,京東在商家側、消費者側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而在員工方面,京東一直在默默去做,對外發聲很少。為了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你可以看到,劉強東很早就倡導過提供員工宿舍,并繳納正常社保和公積金,讓兄弟們活的體面。并且最近,從一季度開始,京東著手打造“京東青年城”項目,在5月初正式啟動。項目總投入預計超過60億元,再加上去年投入百億設立的“住房保障基金”,京東正通過實際行動為每一位員工帶來最為保障的生活和福利。
數據顯示,過去二十年來,京東在員工的居住條件改善上已累計投入了220多億元,不包括“五險一金”等社保支出的各項員工福利投入已近500億元。這些舉措不單單是解決了就業崗位的供給,提升了社會生產力的分配,同時還創造了更多的生產價值、社會價值。
一人富不算富,帶動周邊甚至農村地區共同富裕才真正讓人敬佩。在提升鄉村振興方面,京東的“奔富計劃”在帶動農產品產業化、品牌化、數字化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深化“政府+企業+產業生態+農戶”的模式創新,讓云南的藍莓、寧夏的灘羊、四川攀枝花的芒果、貴州修文的獼猴桃等農業產業帶開花結果,成功打造多個“奔富村”。
截至目前,京東已與全國超過2000個產業帶達成深度合作,地標產業帶數百個。累計開設中國縣市政府授權的農特館超2000家,覆蓋307座城市、664個縣。2020年10月份啟動的鄉村振興京東“奔富計劃”,截至2022年10月份的兩年間已帶動農村實現產值約7000億元,帶動了一大批鄉村“奔富”。
環境的變化只是一時的,擁有對環境的快速適應和保持對商業世界的價值創造初心是京東長久以來穿越周期的秘訣。而隨著京東CFO許冉接替成為新任CEO后,京東也會在聚焦主航道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商家生態、消費者體驗、員工幸福度、社會價值等方面的持續探索,未來發展也將更加好看。
雄觀,資深新經濟觀察家、知名意見領袖,國內首個嚴肅科技脫口秀“雄辯”主講人、十大科技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5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布于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最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