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劍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愿景,指明了“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城市發展方向。
近年來,通過不斷推進城市綠化美化,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幸福城市,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在全國遍地開花,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成為現實。隨著城市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讓中國式現代化城市之路走穩走好?高質量推進城市工作是其重要選項。
推進韌性城市發展
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集聚,城市既有精密性、高效性,又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城市安全的不確定性也在日益增加。建設具有較強風險抵抗能力的韌性城市,充分保障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的應有之義。
通過以突發事件處理為牽引,立足自然災害防治、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等公共安全領域,從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謀劃提升城市整體韌性;通過倡導大分散與小區域集中相結合的基礎設施布局方式,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設施,提高城市應急響應和快速恢復能力;通過統籌防洪與排澇,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建成區平均可滲透面積;通過依托公園、綠地、廣場、校園等建設城市人口疏散和應急避難場所,不斷提升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通過建立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制度及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監測預警系統,不斷完善城市安全運行管理機制,提升在線安全巡檢和隱患治理能力。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城市治理水平、城市便捷程度等指標,代表著一座城市的“里子”和“面子”,彰顯著城市形象和城市實力以及城市藏在骨子里的人文情懷。建設智慧城市,不僅能夠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還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城市治理力度,最大限度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真正體現城市治理的溫度與關懷。
通過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建立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平臺,不斷科學推動城市治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創新;通過加快建設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和城市信息模型平臺,推進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有針對性地提升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質量;通過實施社區公共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和管理,推進智慧社區和數字家庭建設;通過鼓勵物業企業等建立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大力推進線上線下社區生活服務,不斷方便百姓生活,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推進宜居城市建設
發展高質量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就要推進宜居城市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在發展經濟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不斷加快實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全力打造城市建設升級版,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通過加快構建國家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地區中心城市及縣城四個層級的城鎮體系,提升各類城市發展品質;通過轉變單中心、“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方式,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和建設強度,不斷優化城市空間形態;通過統籌生態環境治理和城市建設發展,加強城市生態修復,推進園林城市建設,讓城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通過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積極實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讓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日益完善;通過推進綠色低碳縣城建設,推動綠色建造和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建設和生活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作者王克劍:城市建設雜志社社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