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新形勢下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激勵措施》。
從該文件的出臺背景可推知,文旅經濟是時下省域經濟、縣域經濟的重要發力方向。在此意義上看,百家大院作為福建省重點文旅項目,無疑敏銳地踩到了風口上。
遷建中的百家大院
作為百家大院的投資合作方,我深為百家大院緊貼時代脈搏,打造古建文旅地標而感到欣慰。文旅經濟百花競放、千舸爭流,其中古建文旅獨樹一幟。
中華古建文化從何處來,向何處去?這是百家大院作為華東南地區較大的、具有獨特風格的古建園林式文旅項目,需要向游人詮釋或展示的核心景觀命題。我堅信,百家大院代表了古建文旅新方向。
同時,從何處來、向何處去,又何嘗不是我們中國人在國家崛起、民族復興過程中,需要解答或落實的自身的文化歸宿或精神走向問題。
一言以蔽之,無論是古建筑,還是當下的人們,站在時代巨變的路口,既要繼承過往、也要為未來而謀,如是觀之,二者均要確立穩健的歷史觀和未來觀。
遷建中的百家大院
2022年4月,百家大院項目確定落地福建省武平縣,決策的初衷,就是要在保護和傳承中華古建筑及其背后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趟出一條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激活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楔入武平“千年客家古縣”文化肌體、“來武平·我氧你”生態體系,打造一座有底蘊、接地氣、有影響力的古建園林式文旅小鎮。
百家大院總規劃圖
古建筑從歷史的塵煙中走來,承載著濃郁的歷史氣息和文化韻味,千百年的中原生活樣貌和江南耕讀文化,就銘刻在一梁一柱、一檐一楣之間。留住歷史的院落,守護文化的廳堂,回眸曾經的生活方式;繼承發揚、古為今用,重溫往日的喧鬧場景,再聽人聲、雨聲、讀書聲,體會中華文明秩序下的生活真味。
古建筑樹德堂內景
中華古建筑的魅力之處,絕不止于蔚為奇觀的榫卯工匠技藝,于今人而言,它更大的傳承價值和實用意義,在于中華生活哲學、家風文化、倫理觀念的熏陶效應。匾額、楹聯、屏風、木雕、古家具等,大凡以中華文化為“家風”主題的歷史老物件,無不依附于古建筑而存續至今,并與宅院融為一體,成為傳揚中華生活智慧和儒家文化的重要歷史媒介。
古建筑樹德堂內景
如何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復興?越過有形的歷史物質載體,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從中尋回和汲取無形的歷史文化精髓。這也是古建文旅項目中激動人心的部分。
經過一年的規劃、設計、遷建,如今,百家大院第一期22棟古建筑主體全部封頂,一個獨一無二的古建園林文旅小鎮雛形已現。
百家大院遷建現場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百家大院進一步裝飾、綠化,所有配套市政工程完工,以及全部文化項目入駐,屆時百家大院將呈現一幅“清明上河圖”式的古建文旅融合地標景觀!
全面開園后的百家大院,將成為國內罕見的中華匾額文化大觀園。其中,姓氏文化匾額國內最齊全,每一個中華姓氏都能在這里慎終追遠、文化溯源;清代福建封疆大吏匾額館落地百家大院!
古建筑樹德堂內景
融合“清新福建·氧吧武平”的地域生態特色,繼承和發掘中華養生文化,百家大院獨家創立的天然古法康養體系將全面推出。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享受到全國最好的富氧康養環境,更可體驗到中華古法養生的奧秘。最重要的是,百家大院以古建文化、耕讀文化為本,再造陶淵明式的田園詩意生活樣本! 憩息身心,走得更遠。
古建筑樹德堂天井俯瞰
落成后的百家大院,還將成為全國性的影視取景基地。明清復古場景、儒家文化氛圍、古式深宅院落、耕讀文化氣息、田園詩意景觀、姓氏門第樣貌等,都將在百家大院完美呈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