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方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立足資源稟賦,以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美麗大方”為名片,緊緊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高位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強力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著力打造民族特色鮮明、社區治理有效、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美的特色安置區,積極構建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區環境,扎實推進民族團結“紅石榴”社區創建工作。
“三強”夯實民族團結進步之基
大方縣委政府將民族團結示范縣創建工作納入議事日程,作為當前和今后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傾全縣之情,集中精力、開足馬力、精準發力。
加強政治領導。大方縣堅持把創建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建立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縣四大班子分管(聯系)領導和縣委常委部門主要領導為副組長、縣直相關單位、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組織機構。今年以來,九驛街道辦事處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五個體系”建設目標,不斷探索推進社區治理新體系,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貫穿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始終,強化黨支部領導核心地位和政治功能,不斷夯實社區黨組織基礎,采用“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工作機制,構建全覆蓋的防控網絡,加強社區活動的排查,按照“搬遷群眾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的要求,采取“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樓棟黨員”的管理模式,整合社區樓棟長、網格長、保安及公益性崗位人員,進一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形成聯防聯治的社會治安管理體系。加大培訓學習力度,著力增強社區干部法治觀念和為民意識,推動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加大法治社區建設力度,強化法治在“兩帶三治”中的根本地位,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進一步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初步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的易地扶貧搬遷新型社區,用心用情服務來自29個鄉鎮2857戶12563名搬遷群眾。同時,結合“黨建五項行動”中的“鑄魂行動”,以全省文明城市創建及“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為主要抓手,深化拓展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創建,著力健壯文明肌體細胞。在各族群眾中積極培育文明鄉風,不斷涵養文明新風尚,在潤物無聲中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提高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做到把加強黨對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的領導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
加強組織領導。大方縣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完善政策舉措,營造環境氛圍,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加強奢香古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文旅融合。依托三大主題街區、八大主題文化廣場、九個文化主題館、十個藝術塔樓和古彝花海梯田地理優勢,共同打造出了“浪漫古鎮·春之邀、夏之約”“九驛杯·奢香文化藝術節”“奢香古鎮民族燈光節”等民族品牌旅游活動項目,通過招商引資、扶持發展等方式,打造出了“古彝奢香酒店”“云上阡陌”“古鹽道客棧”等特色民族酒店和“豆制品展示店”“彝家柴火雞”“四盤四碗”等民族特色餐飲店和精品路線。
加強思想領導。圍繞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目標,大方縣在九驛街道辦事處打造民族團結閱覽室3個,收集黨的理論政策及民族文化書籍200余冊;組建民族歌舞隊、民族廣場舞隊8支,利用黨群活動中心、民族文化廣場,組織開展端午節、重陽節、彝族年等民族節慶活動。依托九驛書院三星級城市書房、2021年全國特色閱讀空間風采展示活動“文旅融合空間”平臺,將內設藏書4000余冊、電腦30臺為當地居民和游客免費開放,以文化書香的沁潤著力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凝心聚力、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三創”打造示范社區樣板
大方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高度責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加快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著力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重點在“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上下功夫,打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創建工作新局面”。
以奢香愛國主義精神為抓手,強基礎、創品牌。以奢香博物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載體,以“講好奢香故事 樹牢正確‘四觀’”為主題,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與服務功能,深化宣傳教育,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化風成俗。在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基礎上進一步發力,打造九驛街道家園社區”紅石榴”示范社區——搭建理論宣講、教育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服務“四個平臺”、開展道德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四類教育”、舉辦移風易俗、文化傳承、文藝匯演、文化沙龍“四種活動”、建設“遇到好鄰居、擁有好環境、享受好服務、每天好心情”的“四好社區”。把“24字”核心價值觀融入居民生活,提升群眾精神境界,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社會、物質和法治基礎。
首創“云龍山廣播電臺”制作雙語廣播182期,50余雙語人才參與制作宣傳,輻射96.82萬群眾。至2021年起,全縣建成應急廣播縣級平臺1個,鄉級平臺29個,村級平臺289個,廣播音柱2508個,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及大型自然村寨,通過縣級平臺加大黨的民族政策宣傳教育,通過思想引導、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把社會和諧穩定、生活幸福歸因于黨的堅強領導,自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大力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深入開展“雙培”行動培訓,先后舉辦語言培訓2194人次、實用技術培訓1563人次;全縣332所學校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設“雙語”教學點4個,持續加強對雙語和諧示范點和雙語教學點的扶持,穩步推進雙語教學工作,大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著力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推動全縣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以深化改革為主線,強主業、創特色。利用縣域優勢和旅游資源以及自媒體“出圈”流量,以民族文化鑄魂,以文旅興業,大力實施三項計劃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深做細做實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積極申報“三項交流”基地,營造各族青少年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嵌入式育人環境,注重引導各族青少年觀察現代化、城市化、信息化的發展,認識到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共同因素不斷增多,促進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賞、相互學習幫助,加深對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認識和體驗。奢香博物館全年接待青少年研學活動20余場次。
“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以奢香古鎮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為示范,通過招商引資、能人示范、企業帶動、結對幫扶等舉措,以“抓產業、穩經濟、保就業、促增收”為主線,在落實好易地搬遷補助政策、幫扶政策基礎上,組建特色農民專業合作社。借助廣州天河區幫扶大方縣契機,圍繞各民族群眾就業技能、特長,組織各民族群眾前往省外、省內等地務工;引進打造民族服飾、手工制作等民族特色企業(工廠),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真正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
楊文芬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果瓦鄉蓑衣村的村民,2017年,被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的一家人搬遷到了奢香古鎮。楊文芬介紹:“自搬到安置區后,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苗繡工作,就尋思著做苗繡產品?!弊鳛橥辽灵L的苗家人,楊文芬從13歲就開始學習苗繡、蠟染等工藝,“但因為交通不便,地勢偏遠,常年忙于農活,這門手藝已經丟了很多年?!?018年5月,楊文芬購置了縫紉機、苗繡原材料,就在家里做起了苗繡,陸續培訓了近百人,有近40人成為苗
繡加工廠的固定工人?!伴_始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賺2000元左右,后來觀光旅游的人多了,加上我們這些店鋪享受了街道的各項扶持政策,目前收入增加到四五千,如今我家的產品在市場上已經供不應求。”“我們還采取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有七八千元的純收入。”楊文芬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說?!案兄x共產黨,我會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傳承和發揚苗族刺繡文化,培養更多的‘繡娘’,今后帶領更多群眾‘繡’出幸福生活!”
“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依托奢香古鎮景區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民族旅游,打造民族旅游產業井噴式發展,輻射帶動宣慰府、奢香博物館、油杉河等景區業態發展,吸引了全國各地200余萬名游客到奢香古鎮景區旅游。各族同胞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共同繪制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讓各族群眾在九驛街道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以作風建設為保障,強主力、創經驗。大方縣以“啟”為布局點,以“責”為貫穿線,以“學”為發力點,以“合”構建新成效,全面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組建民族團結工作專班,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專項工作經費100萬元,制定了《大方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實施方案》《中共大方縣委、大方縣人民政府關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貴州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地、州、盟)、縣(市、區、旗)測評指標(西部地區)進行分類指導。明確參與創建單位729個,細化創建測評指標任務分解,定期召開全體參與創建單位會議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共同研究創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制定創建工作考核辦法,將創建工作納入全縣各鄉(鎮、街道)和縣直各部門單位年度綜合考核,納入各級領導干部政績實績評價考核,納入紀委監委巡視巡察的重點事項,建立“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協調聯動”的創建體系和“月跟蹤、季督查、年考核”的推進機制,制定作戰圖、明確時間表、落實責任人,有序、有力、有效推進創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15個單位獲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9個單位獲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中共大方縣委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大方縣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命名。目前,經上級部門評估推薦參評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方歡 貴州民族報全媒體記者郭翰)
2023-05-11 16:05 來源:人民網海外綜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