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總決賽第二場打完,數據統計上有一位球員搶下7個進攻籃板,上一位有此成就的還是二十年前的姚明。他不是身高超過220cm的余嘉豪,也不是18歲第一次踏上總決賽的“國產魔獸”,而是33歲垂垂老矣的李曉旭。
穿梭時間的畫面的鐘
從反方向 開始移動
回到當初愛你的時空
停格內容 不忠
臺球廳里,周杰倫的《反方向的鐘》響起,這時光仿佛回到了2008年,我一桿撞進臺面上的黑八,那聲音又分明少了一點清脆悅耳。李曉旭的目光望向身旁,那個精靈一樣來回穿梭的國手后衛,已然不是張三瘋,也不是白巧克力。
2008年,中國男籃的黃金一代們踏著舒服的節奏走向北京,在五棵松奏出中國男籃最歡快的樂章,那一年的籃球似乎從一開始就孕育著光,充滿希望,而在奧運會前第一次踏上總決賽的李曉旭也的確如此憧憬著山花爛漫。
后來,李曉旭也沒有想到,他和遼寧的故事會那樣曲折,要足足再等上十年才能捧起CBA冠軍,要足足經歷3次總決賽失敗才能品嘗成功的滋味。當然,他也想不到,他在總決賽單場搶下7個進攻籃板的時候自己已經33歲了。
李曉旭看了一眼浙江這群孩子,那是一支所有隊員都是總決賽新人的球隊,那是一支從上到下都充滿朝氣的球隊,但也像極了2008年的他和遼寧,青春總是這樣熱血又魯莽。鏡頭里的李曉旭飛向籃筐,從人群中輕舒猿臂,將球捅進籃筐,只留下浙江隊員在迷茫。
得分后的李曉旭看不出一絲喜悅,而是焦急地呼喚隊友趕緊回防,大聲為隊友打氣。不知道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想起來這樣一個鏡頭,看到那些總決賽菜鳥迷茫的神情,是否會想起當年的自己,然后笑著說一句,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雖然二哥家里有的是錢,但年輕人的學費該交的一分都不能少。
浙江在第二戰迎回了缺陣已久的賈馬爾-蓋利,加強了外線防守和籃板爭奪,尤其是比賽的前半段,這些壓力悉數傳導到了球隊的四號位上,也就是李曉旭這個位置。他的籃板保護,他的接應都變得更加重要。
依靠不知疲倦的奔跑,浙江一度在首節領先遼寧,比賽在第二節出現了全場極為重要的第一個分水嶺。站在這個節點遏制浙江的是當下遼寧最好的球員,一個攻傳兼備的狀態離譜的趙繼偉,他投出了史蒂夫-納什那樣離譜的追身三分,用斯蒂芬-庫里那樣離譜的底角轉身漂移出手命中遠投,打碎了浙江的勢頭。
這個系列賽,蓋利的缺陣讓浙江失去了常規賽后衛線和鋒線的攻防機制,而總決賽的對手不再是一直缺少穩定本土后場組織者的深圳,反而是擁有當前CBA發動進攻最好本土球員的遼寧,擁有當前最為頂級鋒線戰力的遼寧。此消彼長之下,浙江的攻守都很壓抑,他們始終解決不了趙繼偉和張鎮麟這兩個點。
頑強的浙江以雷霆萬鈞之氣勢,抓反擊,拼防守,尼古拉斯-拉科塞維奇第三節末命中改變戰局的三分,第四節拼命防守的浙江外線施壓,沖擊內線,這就是他們半決賽逆轉深圳的方法,在遼寧身上一度也收到了效果。領先優勢被蠶食,遼寧的進攻效率被拉低,反擊沒有浙江犀利,這就出現了比賽的第二個關鍵節點。
趙繼偉的離譜攻擊沒有打碎浙江,張鎮麟的切入和傳導沒有擊潰浙江,凱爾-弗格無解的攻擊也沒能威懾住浙江,因為這支常規賽第一的球隊,生命線其實是籃板,是反擊。只要能夠搶到籃板,加快節奏,推起反擊,10分左右的分差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這是浙江的咽喉,而李曉旭成為了那個鎖住浙江咽喉的男人。
33歲的李曉旭,年輕時候被稱為“國產魔獸”,當年有一篇來自亞洲球探的文章,將他排在當時最有希望進軍NBA的亞洲十大新星第一位,這和如今球迷眼中的李曉旭似乎完全不同。
時光除了帶走了李曉旭的青春,還帶走了他膝蓋和跟腱上的一些東西,帶走了他的運動能力。想當年,李曉旭也是能飛能蹦,運動能力炸裂,進攻籃板一絕的球員,能被叫做“魔獸”的球員可不簡單。
如今的李曉旭,跳不動了,可意識還在,他的進攻籃板依舊是一絕,但不是靠跳得快蹦得高,而是靠提前到位,準確預判。浙江在這期間丟掉的兩個最關鍵的籃板,一個是李曉旭在亂戰中突然一點將球捅進籃筐,一個是余嘉豪籃下站住位置丟掉的進攻籃板。
老魔獸也還是魔獸,李曉旭的經驗值得所有年輕內線們學習,這兩個回合就是經驗的體現。亂戰中想要控制籃板幾乎不太現實,而最經濟實用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往天上捅,往籃板上捅,李曉旭在一群想要控制球的年輕人里輕舒猿臂,得到了最棒的結果。
至于余嘉豪那一球,這是一個15年前開始打總決賽的球員給第一次打總決賽的球員上的一課。李曉旭利用余嘉豪高大但移動慢的特點,他的卡位并不像其他球員一樣死頂,而是若即若離,讓余嘉豪吃不到對抗力量,始終控制不住重心。當籃板落下,李曉旭保持在余嘉豪身旁,余嘉豪伸手去摘,而李曉旭畫一個小半圓,利用速度繞過余嘉豪的控制面積去捅。年輕人果然著了道,李曉旭幾次得逞,用晃掉對手重心和敏捷性占優的方式搶下了籃板。
這簡直是敏捷性對付身高差的最佳范本,也是老將李曉旭給年輕的余嘉豪上的生涯一課。浙江好不容易熬到決勝時刻,好不容易逐步拉低了遼寧的進攻效率,卻不料被李曉旭攪了如意算盤。這幾個回合如果不是李曉旭,浙江還能夠通過反擊或進攻籃板得分,分差可能被迅速抹平。
待到李曉旭在底角命中三分,比賽其實已經宣告終結,這是浙江最不愿意看到的結局,也是遼寧最期盼的方式。關于李曉旭的三分,這又是這個很有趣的故事。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里,李曉旭一直都是鐵血中投王,三分線內一步是他的甜點位,三分往前一步是天堂,往后一步就是地獄。可是,到了職業生涯末段的這個時候,李曉旭突然修煉出了三分,這賽季他已經有過幾次三分救主的表現。
本賽季常規賽,李曉旭場均出手多達3次三分,占他全部出手的比例接近60%,職業生涯新高。顯然,李曉旭和同樣受過大傷的易建聯一樣,調整進攻,將三分當做延長生涯的重要方式。35.1%的命中率和場均1.1顆三分,李曉旭生涯中也就算一般,但季后賽上漲到場均命中1.4記,這是李曉旭生涯從未有過的高度。
李曉旭的三分有點故事,他職業生涯有3個賽季場均出手三分3次以上,前面兩次分別是08-09賽季和18-19賽季,這兩年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前一年都打了總決賽。在總決賽上,李曉旭的三分顯然是對手放空的一個點,被考驗后的李曉旭都嘗試能否將三分作為自己的新技能使用,但顯然那兩次他都失敗了。
32歲這一年,李曉旭大傷回歸,這一回他鐵了心要改變打法。賽季第一場,返老還童一般的李曉旭送出了6分4搶斷5蓋帽,相當離譜,而在這之外,他出手了5次三分。賽季前三場,他一共出手了16次三分,每場都不少于5次,第五場打山西,他甚至出手了9次三分,這太不可思議了。
不過,和山西那場球,遼寧輸了。之后的李曉旭意識到,進攻轉型,退一步到三分線外是正確的,但盲目浪射三分是不對的。李曉旭就此走上了正軌,他的三分有效而又克制,剩下的整個常規賽,他最多的三分出手是6次,而那兩場,他都至少投進了3個以上,他出手5次以上的都至少命中了2顆。
簡單點說,李曉旭對自己三分的態度是戰略性武器,球隊需要他會堅決出手,感覺好就再多加幾次,而如果感覺不佳,他就會果斷放棄外圍出手。如此沉穩克制,真不是一般的年輕球員能夠做到的。上一次看到有一個球員這樣高效細致地掌控自己的三分出手,還得說是NBA在魔術打上了首發后衛的得了怪病的富爾茲。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遼寧2-0領先浙江,榮耀給了趙繼偉,未來給了張鎮麟,鮮花掌聲都留了外援,李曉旭什么都不要,他只是踏踏實實地做著能讓球隊贏球所需的一切事情。如果遼寧最終奪冠,成為CBA歷史上第四支完成連冠的球隊,第三支擁有三座冠軍的球隊,把別的都分給其他人,就把傳奇二字留給李曉旭吧。
去年總決賽最后時刻,李曉旭向楊鳴指導建議,在最后時刻將隊內經歷過上一次奪冠的五名老同志換上場,第一次作為主教練奪冠的楊鳴指導欣然應允,這五個人是韓德君、劉志軒、郭艾倫、趙繼偉和李曉旭。楊鳴指導當時大概想得也很簡單,除了致敬,更有一種為老同志送別的感覺,尤其是受過大傷的李曉旭,誰知道他還能夠在場上打多久呢?
可一年過去,楊鳴指導今年恐怕是沒辦法再來一次致敬了,畢竟當他看向李曉旭時,那人哪里還有點老將老態龍鐘的樣子,分明像個18歲的小伙兒在飛奔。不知道總決賽后,楊鳴指導會不會跟李曉旭嬌嗔地來上一句:你個糟老頭子壞的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