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慎生(1896—1972.11),名溶,安徽歙縣里東鄉滿川(現溪頭鎮汪滿田)人。故署“滿川村人”。 幼喜丹青,十七歲至上海學畫肖像,十九歲任浙江小學美術教師,二十歲至北京,以賣畫為生。1934年起于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北平師范學院任教。與張大千交厚,大千數度至北平皆住在汪宅。繪畫上師法華新羅,以小寫意花鳥畫于北京畫壇享有盛譽,民國時期同陳半丁、王雪濤等齊名。
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57年任北京中國畫院畫師、院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則宗法黃公望,沈周諸家,雅致古樸。工詩詞,擅題詠。作品多次選國內大型美術作品展覽。1936年,張大千、徐悲鴻在一次交談中,徐悲鴻稱張大千是“畫壇五百年來第一人”。大千先生聞聽此言,趕忙擺手,惶恐地說:“山水,我畫不過溥心畬、吳湖帆;花卉翎毛,我畫不過于非闇 、汪慎生;人物仕女,我畫不過徐燕蓀;”大千先生的這番談吐絕非自謙之語,倒是徐先生的話太顯溢美了。大千先生的話足可佐證汪慎老在畫壇的藝術地位。出版有《汪慎生畫集》。《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長春圖》《花鳥圖》和他與齊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齊放圖》《普天同慶圖》《群芳介壽圖》等。
一個被遺忘的畫家汪慎生——《中國近現代名家大紅袍畫集》
放望近現代的畫壇之中,并不是所有名人的作品都可以賣得一個好價錢,也不是不出名的人作品就沒有人收藏。好的國畫作品,有故事的國畫作品就一定會受人喜歡。
他是一個無門無派的畫匠,但畫鳥勝過王雪濤,畫花勝過齊白石,而且國畫水平和繪畫的意境都是達到了一流的級別,此人就是汪慎生。一個在近現代畫壇之中名氣不大,但作品名氣與意境卻造詣極高的真正國畫大師。
有人說齊白石的作品價值高,但作品的真實藝術性并不是獲得全世界人的認可,尤其是他的大寫意繪畫風格,在國畫畫壇之中仍舊還是存在著一些關于他齊派繪畫技法的輿論。
真正好的作品,就數汪慎生,他的作品只要是拿出來,真正可以做到用國畫的精神與繪畫的技法折服眾人。
話不多說,我們帶著欣賞的角度來看一看這一位不怎么出名的國畫巨匠。汪慎生無師無派,更不講究什么門戶之別,他唯一喜歡的就是用繪畫的技法來讓人信服。
在那個年代,與當時的齊白石還有許盧麟 婁師白他們不一樣,汪慎生不喜歡混跡于當時的和平畫室。而看似乎不怎么入流于名人圈的他繪畫水平怎么樣?毫不夸張的講,不輸于當時的齊白石,畫鳥更是勝過了王雪濤。
汪慎生是一位繪畫的全才能才,尤其是擅長于花鳥小蟲這一類的意境畫,也正是這種極認真的工筆寫意畫,當時雖然是被稱為小情調的小資繪畫,但就他繪畫的工筆,當時幾乎是找不到對手。
舉一個下例子,汪慎生當時為了畫好一只小鳥,他是觀摩了古代繪畫大師的真跡,然后再到室外觀察小麻雀的生活習慣。抱著這種認真的態度,他畫一只小鳥就需要先了解近20多天之后才動筆。
也正是這種較真與認真的繪畫態度,汪慎生的作品幾乎張張都是精品,尤其是對于國畫的意境理解,不管是從繪畫的主題還是風格來講,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畫得真畫得像,當時他雖然名氣不大,但也被專業的畫友稱為得傳了宋畫寫真的第一人。很多人看過了他的作品之后聲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水墨國畫,可惜現在已經斷代了。拿他的作品對比齊白石的作品,各有特色,但真要講喜歡程度,汪慎生的作品是毫無懸念的勝出。就是放到現今各類美展和當今美術界來講,這也是名家之中很難見到這種東西了!
汪慎生的繪畫特別之處就是用墨準確,不單純的準確,而且用墨很濃。但就算是濃,繪畫的細致與意境卻是把這種濃淡的轉換蓋得剛剛好。好的作品,不會因為色彩而喧兵奪主,更會因為色彩而增色不少。
汪慎生的作品就是這一類,每一筆都找不到失敗的地方,這種認真的程度,他的這種小寫意,幾乎是處于不敗之地。古味古風盡顯于畫筆,再加上無敵的小寫意,這也是大家拿他的作品與齊白石繪畫的大寫意作品對比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