砘谷
參觀一個民間收藏愛好者舉辦的農具收藏展覽,來的人中包括了各種年齡段,有老有小,中青年人居多。每看一個農具,大家都會評點一番,年長一些的人還會繪聲繪色動手比劃一下。
這些關于農業、農村、農民生活重要的生產工具,還是老年人稍微知道的多一些,大部分青年人和中小學生幾乎認不得幾個,中年人關于這些知識的認知參差不齊,有多有少,大多與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
展覽場地上有兩件農具非常簡單奇怪,就是一根木頭棍,木棍上安裝有圓圓扁扁的石頭,區別不同的兩件,就是一件是三個石頭,一件是兩個石頭。這兩件農具竟然有七八成的中青年人說不出叫什么,干什么用,有的人聰明些,根據形狀,猜了他的大概用途,但關于實際操作卻是一無所知。
這種農具其實在長治地區的農村應用非常普遍,老百姓土話叫它“砘的”或“砘則”,由砘子、砘軸、框架以及繩索組成。
砘則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農具。元代農學家王禎所著《農書·耒耜門》:“〔砘車〕鑿石為圓,徑可尺許。竅其中以受機栝,畜力挽之,隨耬種所過溝壟碾之,使種土相著,易為生發。”《廣群芳譜·種谷》:“旋以石砘砘,令土堅。”
砘子就像一個放大比例的算盤珠,是用太行山上的青石鍛造而成,呈圓形,直徑約25厘米,厚約15厘米,中間開10厘米左右的圓孔,以便砘軸穿過。砘子之間有榫頭間隔,大約16厘米左右,與種地時耬腿的間距一樣。砘軸與榫頭都是用農村硬木頭制作,多為棗木。
長治市的農村大多隱藏在太行山里的溝溝卯卯,谷子是主要的大秋作物,一般在立夏時節開播。谷籽播種之后,根據土壤的墑情及天氣狀況要進行一項重要的農事活動,就是砘谷。
砘谷的步驟就是人或牲畜套在砘子上,拉著砘子滾動前行,依靠砘子的重量鎮壓剛種下谷種的壟溝,使土壤密度增加,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墑情,這樣易于谷種在土里生根發芽,提高發芽率,為豐產豐收打下基礎。
初夏天氣,氣溫上升,水分蒸發快,濕度下降,一兩天時間土就會變干,種下的谷種得不到墑情呵護,就會渴死,發不了芽。間或出苗幾顆,稀稀拉拉,無法保證豐產,所以砘谷對谷子的豐收起著重要的作用。
砘谷時,如果是山間梯田,地一般不會太大,單人拉砘的比較多。就是將砘則牽入壟溝,系好拉繩,拽砘的人腳踏壟背,腰向前稍做彎曲,便可輕松行走,拉拽砘子鎮壓壟溝。
拉砘人在拉拽砘則時有的人將繩索背在其中一個肩膀上,雙手緊握繩頭,身子前傾行走;有的人將繩索套在腰腹間,兩手下垂雙腿用力向前行進;有的人將繩索套在脖頸后,從兩個肩膀下穿出,雙手向后抓住繩索拽拉的。不管拉砘子的方法如何變換,都得保證砘子必須碾壓在壟溝的中間,只有這樣,谷種才能與土壤緊密結合,吸收水分發芽出土。
如果谷地比較大,單人拉砘就比較辛苦,有時會采用牲口拽砘或“二人抬杠”式拽拉。“二人抬杠”是用兩個人牽拉一架砘,選一條扁擔或一根光滑的圓木棍,中間系上繩子拉砘。二人將木棒兩頭放置腰腹間,雙手向上托住扁擔或木棍,腳踩壟背,一致向前拉拽砘則即可。
“二人抬杠”式拉砘則,人的勞動強度較小,功效加快,同時兩個人又能邊走邊說話訪古,農活也不再枯燥無味。通過砘谷,壟溝內的土壤由松散變為軟實,壟溝由模糊變為光潔。砘壓過的田間,像鋪上一條條白練。大約一周時間過后,谷苗就會露出淺綠的尖尖。
太行山區的壺關縣晉莊鎮谷子種植歷史悠久,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著重研究旱地谷子種植,其高產栽培技術屢獲國家級殊榮,并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晉莊是全國旱作農業的老典型,也是新時代全市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的示范村。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晉莊鎮總結推廣谷地“三砘”旱作農業技術,就已經聞名全國。1972年9月,全國谷子經驗交流會在晉東南地區(長治)召開,全國28個省市區17000人先后到晉莊參觀。1982年11月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早7時《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頭條全文播報了《光明日報》當天頭版頭條“壺關縣晉莊大隊運用有機旱作技術農業連年穩產高產”。
晉莊旱地谷子“三砘”技術,就是谷子種下后,要進行三次砘谷。
第一次是邊種邊砘,叫“跟耬砘”,可以增加播種壟溝一帶的水分,使種籽和土壤緊密接觸,便于種子吸收水分。
第二次叫“清壟砘”,在播種后四、五天,間作大豆之后,順谷壟進行。經過砘壓,把間作大豆時,人為踐踏的虛土壓實,使播種壟溝內覆土厚度深淺一致,可防止小苗“燒尖”,出苗整齊。
第三次叫“壓青砘”,在谷子出苗后,形成一葉一心的馬耳朵形狀時砘。這樣可以控制地上部分過快生長,促進谷苗根系發育,起防止倒伏的作用。第三次的砘壓時間,要在晴天上午11時到下午4時前進行。早晚時間,因青苗幼小發脆,嚴禁砘壓。
夏天轉暖,地表升溫過快時,麥苗早于節氣而徒長,會造成減產。壓青砘,就是鎮壓青苗,防止徒長。人為給它造成一些挫折,促使它打好根基,為后續抗風抗雨奠定基礎。
一個人的成長也是這樣。有的人從起跑線上開始就一帆風順,一飛沖天,但在成年后遭遇復雜社會磨難時抗壓能力卻非常脆弱,戛戛然而止;有的人少時多磨難,造就了一幅不屈的人格,成年后任憑風吹浪打,兀自巋然不動,意志堅若磐石,終成大事。
種地的智慧,竟與做人出奇地相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