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升溫,開始返潮,不少朋友發現自己去年底收藏陳化的新會陳皮變“軟”了。
這時候莫慌,因為新年份的新會陳皮,特別是三年以下新皮或者次新皮,其陳化沒有完成前果皮的吸潮能力依然強大,因此手感軟化是正常的,而其受潮的本質也是陳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這時候如果采用通風晾干的方法,因為空氣的相對濕度高,會導致陳皮自身含水量增加,從而會加劇吸潮后發霉的風險,相反,我們這時候更需要保持陳皮容器的密封性,等待度過了返潮天氣再拿出來翻曬。
讀者的疑問
對此就有朋友問,是不是可以自己家庭打造一個“干倉環境”,以防止陳皮的受潮呢?其實,“倉”的概念不是最近才有,而是一直以來都有,但縱觀陳皮陳化的傳統,其實并無“倉”的概念。對此,老李就來扒一扒“倉”的來龍去脈,并結合干倉、濕倉來談談其之于陳化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倉”?
“倉”,顧名思義就是倉庫,儲存或貯藏物品的地方,有糧倉、藥倉、鹽倉、茶倉等。
而茶行業的“倉”,最早出現在普洱茶,其特有的品質和陳香是在陳放過程中發酵形成的,一定時間后普洱生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類等各種物質之間發生變化,使得湯色、香味趨向于理想化,因此普洱茶特別是普洱生茶需要進行若干年的貯藏。
老茶
比如“干倉普洱茶”,是指存放于干燥、通風、濕度小的倉庫環境里的普洱茶。一般干倉茶葉在溫濕度適中、通風透氣、清爽無雜味的環境下發酵陳放,屬于自然的陳化過程。
和“干倉普洱”對應的就是“濕倉普洱茶”,其條索松脫、顏色暗淡、粗糙黑綠且茶葉表面或夾層留有綠霉或灰霉,一般認為“濕倉普洱”是為存放不好的普洱茶。
濕倉普洱茶也有“后發酵”的,通常稱之為霉變陳化普洱茶,形成濕倉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商人為了使新鮮的普洱生茶能及早飲用,從而立即銷售獲利而使用的方法。
但無論是干倉還是濕倉,目前以普洱茶為例,都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加上我國地域遼闊,東南西北都有不同的氣候,導致“倉”的條件差異很大,所以大部分茶葉行家都是以結果為導向去定義“倉”,例如有好的轉化結果的倉,就是“干倉”;如果是轉化后茶的口感和口味變差的,就是“濕倉”。
江門地標產品【DB4407/T 70 -2021】文件中第8.4條對新會陳皮貯存條件的規定
二、新會陳皮中的“干倉”、“濕倉”、“半干濕倉”以及“標準倉”
先說說新會陳皮的貯存環境是如何影響其自身變化的。
根據新會陳皮的地標規定以及結合傳統陳化標準,當存放陳皮的環境或者容器的相對濕度長期處于70%以上時,陳皮就會吸潮并出現明顯的發軟,容易誘發霉變和蛀蟲;相反,如相對濕度過低(低于20%時),也可能會因為過于干燥而出現“標本化”的現象,直接影響了陳化的效果。
當陳皮長期處于如下相對濕度環境時—— <20%會出現陳皮標本化(放置2個月以上時) 20%~40%不會霉變、蛀蟲(長期) 40~60%不易發霉、蛀蟲(長期) 60~70%是比較適宜的陳化濕度,不易發霉,可能會蛀蟲(放置1周時間以上) 70~75%較易蛀蟲、發霉(放置3天時間以上) >75%極易蛀蟲、發霉(放置3天時間以上)
在以上相對濕度超過60%時候,普通家庭就需要注意陳皮的含水量過高(主要表現為皮身由硬變得軟),而南方地區相對濕度比較高的季節就是春夏交接或者夏天暴雨季節,這時候多數為潮濕或者下雨不具備曬太陽的條件,老李則建議打開空調或者抽濕機功能進行抽濕操作,當房間的相對濕度計降到60%以下,再保持6~8小時后等待陳皮變干變硬后可以密封存放。
收藏后發霉的新會陳皮
當普洱茶的“倉”和陳皮的“倉”放在一起對比,因為茶葉的倉儲并沒有“量化”數據標準,因此出現了干倉和濕倉的區分,以更好地明確茶葉倉儲轉化的結果好壞;而新會陳皮更注重準確的倉儲條件,因此標準的倉儲環境可以避免不同氣候帶來的陳皮負面變化。
根據上面說的環境中相對濕度的變化,新會陳皮中的“干倉”和“濕倉”應該如何定義呢?
在狹義上說,老李理解的“干倉”就是濕度很低的貯存環境,而濕倉就是工藝造假皮,但“干倉”不等于“自然陳化”,干倉只是代表著干燥的環境,那么問題就來了,陳皮在過于干燥的環境例如低于20%是無法陳化并會進入休眠狀態,長期干燥甚至發生不可逆轉的“標本化”!
所以,老李認為新會陳皮的陳化,在廣義上并不適合用干倉、濕倉等去套用概念,因地制宜、按需配置,就是最好陳皮貯存和倉儲的辦法。
某位藏家的新會陳皮(恒溫倉里以紙箱藏為主)
三、回歸陳化的“本質”,并不需要過于強調“倉”
當“倉”成為營銷手段一種,消費者就很容易被誤導。例如有商家把干巴巴的皮定義為干倉皮,其實本質上就是為了避免儲存發霉而使用了烤箱處理,把皮烤至干薄,讓其失去活性,不具備自身吸潮和陳化的功效,因此定義為“干倉皮”。
也有讀者詢問老李是否需要為自己的陳皮建立一個恒溫恒濕的標準倉空間呢?建立一個陳皮標準倉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并不是類似收藏茶葉一樣,找一個通風陰涼的地方把陳皮堆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是需要通過儀器去控制器環境的相對濕度、溫度等,做到防霉防蛀防燒皮等等陳皮的負面變化。
新會陳皮標準貯存倉庫
當然,如果你有自己存放陳皮獨立空間,再配置一個可以實現長期智能化管控的空調系統,把濕度溫度設置在上述的范圍中,那對于陳皮的陳化是很好的,但這也僅限于極少部分玩得起的壕或者是行家囤貨陳化用,普通家庭消費者則不必考慮太多。
老李認為,自然陳化的新會陳皮,其自身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這本身就是陳化的一種表現,例如春夏的時候陳皮會比秋冬時更為干硬;遇到回南天或者濕度比較高的天氣會變得軟;經過抽濕或者翻曬后,其干濕狀態變化很快;在新皮陳化開始的5年時間里,陳皮自身每年都會有顏色和氣味的顯著變化等等。
新會陳皮的陳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標準操作,相反,這是一個“天人合一”的過程,特別是普通消費者購買新皮后自行貯存收藏的,其陳化就更不可能是一個標準量化的過程。
在這一點上,普通消費者盡量不囤積陳皮,做到實時操作、防霉防潮等,基本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