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公正的,它不問世間冷暖,也不管悲歡離合。多少人總是邁著它的步伐,不停地往前走,對于中國人民來說,1976年,是最不平凡的一年。
此時這場硝煙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映入眼簾的時間是1976年1月8日,收音機里傳來了讓人心碎的哀樂,隨后是低沉的聲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因癌癥于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
是的,全國人民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也不愿意相信這個事實,站在收音機前,大家哭成一片。
這是因為,在1月8日前,人們已經在關注周總理的病情,大家心里本來就是極其復雜的,周總理在臨終前一直抱病工作,已經不是秘密。
人們更希望他可以放下身邊的一切事務,好好養病,好好接受治療,但似乎又不太現實,“四人幫”的猖獗,讓人們痛心疾首。
多少人清楚地記著,面對無休止的混亂狀況,周總理多次和老戰友李富春吐露心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大家完全可以從這句話來體會出周總理那種沉重的心情,所以周總理堅決和他們都爭著,正如鄧小平說的:“當時他的地位十分困難,但大家都原諒他,因為他保護了一大批的人。”
他日理萬機,每天操勞,最后還是被病魔擊倒,躺在了病床上,毛主席得知后一直囑咐:不可大意,要好好休息。
從1974年住進醫院,周總理就一直抱病工作,除了做手術的日子,他在139天內,每天工作都在平均12個小時以上。
即便如此,周總理一旦身體好轉,就要去會見外賓,或者和一些負責人談話,一直到1975年底,周總理的病情已經急劇惡化,甚至到了危急關頭。
那年9月,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會見外賓,他有趣地說:“馬克思的請帖,我已經收到了。”當時鄧小平作陪,他和藹地介紹說:“這位是副總理,他已經全面負責我的工作了。”
這也充分反映了周總理對鄧小平的認可和信任。
1976年1月7日晚,周總理在彌留之際,微微睜開眼對身邊的醫生說:“我很好,你們去照顧其他生病的同志吧,他們更需要你們。”
據醫生回憶,當時周總理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不行了,不想浪費醫療資源了,這句話讓很多醫生都淚崩了。
1976年1月8日9時57分,一代偉人周總理與世長辭,這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全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似乎都沉浸了悲痛之中。
那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家里自備花圈,他們想為周總理做些什么,但什么都做不了。
周總理逝世后,葉劍英等人緊急開會討論周總理的后事,大家一致認為,要把周總理的葬禮辦好,一定要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但鄧穎超一句話打破了平靜,她說:“周總理臨終有三條遺言,他不想搞遺體告別儀式,也不想開追悼會,還多次囑咐我,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到大海。”
葉劍英得知后第一個不同意,他激動地表示,前兩個還勉強接受,第三個堅決不同意,他是我們敬愛的總理,這種“不保留骨灰”的先例怎么能用在他身上。
偉大的人,偉大的遺言。
事情到這里,大家都沒有辦法了,只能去請示毛主席。
毛主席和周總理惺惺相惜,風雨同舟幾十年,他們是戰友,更是知己。得知周總理留有遺言,毛主席感動不已。
他想了很久,緩緩地說:“追悼會照常開,骨灰問題,按照總理意思辦吧。”
就這樣,偉大的周總理成為了不留骨灰第一人。
隨后大家抓緊開始籌辦周總理的追悼會,鄧小平在審閱悼詞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字。
他說:“我有個意見,在1922年總理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這里應該是總支部書記,加個字吧。這樣符合事實。”
大家都紛紛支持,這足以見得鄧小平對周總理的了解,也反映了他的認真和細致。
經過葉劍英同志的倡議,最后讓鄧小平為周總理致悼詞,1月10日上午九點,追悼會如期舉行。
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抱著骨灰盒在追悼會上淚流不止,她知道,一會就要把骨灰送上飛機了,這是最后的告別。
根據周總理的遺愿,他的骨灰被撒在全國四個地方,多年來,這些位置一直保密。
鄧穎超說:“這樣是為了防止人們把這些地方當成紀念地,周總理有言在先,不留骨灰,不立墓碑。”
1958年,周總理先后把他父親以及在淮安幾代人的墳墓平掉,他說,人死了還要占用土地,這是不對的。
所以他自己也這樣做,這是何等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
各國的反應
周總理逝世的消息傳遍神州大地,也傳遍了五湖四海。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霍查等人發唁電表示:周總理在我國訪問期間,和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朝鮮金日成也表示:周總理是我們朝鮮人民的親密戰友,中朝友誼他有不朽功績!
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孫德勝表示:周恩來同志是越南人民親切的偉大朋友!
印度總理甘地在唁電中說:他的逝世是中國政府的一大損失,也讓我們印度政府失去了一個偉大的朋友!
贊比亞共和國總統說:我們贊比亞人極其敬佩周總理在全世界的工作。
烏干達共和國總統表示:全世界失去了一位和平締造者。
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說:周恩來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他也是我們的好朋友。
喀麥隆總統說: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
岡比亞代總統卡馬拉表示:中國失去了一個偉大的富有朝氣的領導人。
加納國家元首評價說:周總理的幽默感和他的風度讓我們記憶深刻,他的去世讓我痛心不已。
肯尼亞總統表示:他為中國和各個國家的兄弟情義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
埃及總統在唁電中說:突然得知周恩來逝世,我悲痛不已,我永遠不會忘記他支持和平與秩序的立場,以及和我們的友好關系。
緬甸總統說:周總理和小國交往的時候,也是平等相待,他真的是我們的偉大的朋友。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說:沒有一個外交政治家,可以像周總理這樣讓日本無數人倍受尊敬和喜歡。
巴基斯坦的總理表示:周恩來有驚人的智慧,他的名字一定會永載史冊!尼日利亞聯邦軍政府首腦表示:周總理為自己的熱愛的國家結交了很多朋友,他的去世是全世界的損失!
是的,還有無數的國家發來唁電,他們對周總理的評價都是極高。
從1949年開始,周總理在長達20多年的兼任外交部長期間,為中國的外交事業耗盡了心血,他遠涉重洋,不顧長途勞累,一直在訪問,一直在用最低的姿態,為日后的中國建立強大的朋友基礎。
他的足跡已經遍布全世界,不管大國小國,強國弱國,都有周總理的身影。
據說南斯拉夫一個老游擊隊員,曾多次打電話到中國大使館,詢問周總理的消息是否真實,當他得到答案后,在電話里失聲痛哭。
據說歐洲的大街上,幾個做兼職的賣報紙的中國留學生,一邊賣報紙一邊哭。
周總理逝世不到一個月,尼克松再次訪華,他已經是老朋友了,1972年訪華期間,全程都是周總理作陪,兩個人也有深厚的感情。
尼克松曾表示想去墓前看看周總理,秘書提醒他說,周總理沒有墓碑,連骨灰也沒有保留,撒在大海了!
尼克松聽到這句話,眼淚在眼眶里打轉,鄧穎超觸景生情,也悲痛不已。
尼克松對鄧穎超說:“您要節哀!我覺得不用紀念碑來紀念,我相信,歷史學家一定會把他對全球的貢獻當作他的遺囑,來證明他的偉大!”
他還說:“人們看不到的東西,往往比看到的更有意義。”
是的,周總理沒有留下墓碑,但他的名字一直存在于中國人民的心里。
尼克松臨走時用五個大字概括周總理的一生:非凡的經歷。
正是應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的詩句:
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卻還活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