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弄學”“摸魚”等詞匯接連爆火,佛系地游走于日常生活與人情世故之間,似乎成了當代人的生活特色。
但,這就是全部的真相嗎?
今天,我們選擇將話題轉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較真。
因為我們發現,僅僅用糊弄來概括當代人的生活態度,誤會就大了:
有些不起眼的地方,他們還非要“較一波真”,哪怕看上去吹毛求疵,也一定要以最嚴格的態度完成。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較真的時刻?
我們以“較真”為關鍵詞,與網友們對話,看到了一種新的生活姿態。
其中或許,也有你的心聲:
@昕昕美艷
同事都說我是個自律到可怕的人。
早起不賴床,每天早上雷打不動一杯黑咖啡。中午減脂餐八分飽,用app計算熱量。晚上下班很少放肆聚餐,哪怕再忙,回家也不會立刻休息。不是去夜跑,就是去健身房。
“下班這么累還能出門鍛煉,姐你太強了。”
盡管同事會這么夸我,但從中我還是聽到一些“沒必要”的內涵:
對自己的要求這么嚴格,有必要嗎?
隨性喝杯小酒,回家攤在沙發里,一邊享受碳水美味,一邊看劇。本來工作就很累,下班別苦了自己,這似乎是身邊更多人的生活態度。
而我這樣的節奏,顯然少了些,“快樂”。
于是我又照了照鏡子——
我喜歡照鏡子。那些代表健康的肌肉和線條,除了賞心悅目外,還代表健康的身體、每天早上醒來充沛的精力、更好應對工作的壓力,以及更加樂觀地面對生活。
這樣的我,我更加欣賞,也更加快樂。
和極度自律較真,值得。
@豆漿熗油條Z
在很多事上我可能都覺得“差不多就好”,但對于吃飯這件事,我絕不糊弄。
工作之后,開始習慣自己下廚,學到的拿手菜越來越多,平時也習慣琢磨做飯的技巧。
可能我是真的喜歡做飯這件事,平時同事中午要么吃自己帶的簡易盒飯——大多可能是料理包加熱一下——,要么去食堂解決。
而我,每當拿出堪比“豪華”的自帶餐食,總會吸引一眾羨慕的目光。
當然,不糊弄的代價是,時間成本變高。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朋友來家里做客,打算做一道水煮魚招待他。準備好材料,朋友順手拿出一包買好的水煮魚醬料,打算往碗里擱。
我大喊一聲:停停停,這是要干嘛?
朋友說,用專用醬料,省事兒,還好吃。
我很嚴肅地說,你知道嗎,水煮魚的精髓所在就是,把所有的步驟完成之后,最后擺上辣椒、花椒,熱油淋上的那一下,散發出的滋滋聲。
這種聲音和激發的美味,是再貴的調料包都無法取代的。
當晚,在我堅持下,肚子餓扁的朋友終于看到端著一盆剛出鍋的水煮魚,讓他品嘗。
他果斷伸了個大拇指:
“還別說,真絕啊!”
@超派比格犬
“畢業時間越久,越覺得自己離學習的環境越遠。不知從何時起,給自己定下一條規矩:
不論多忙,每周必須看完一本書。
并且,這些書不能是心靈雞湯,不能是成功勵志,不能是輔導工具書。就是完完全全的文、史、哲、社會。
一開始覺得,一周一本書并不難,還在自己的備忘錄中設置提醒,但每天下班后,拖著疲憊的身子,毫無打開書籍閱讀的欲望,這才知道,閱讀這件事有多難。
有時候,短視頻一打開,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
有時候一通電話,一整晚看書的心情又消失了。
但還是咬牙堅持下去,甚至為了閱讀,舍棄了一些習慣:夜宵、追劇、刷手機……
一年52本書的閱讀記錄,讓我倍感自豪。
倒不是對將數字視為多么巨大的成就,而是感覺到,自己慢慢回歸不斷汲取新知識、不斷發現新世界的大學生活中。
覺得自己更年輕。
即使從最實用的立場,在工作里,我也發現自己較之前,底氣足了、腦子活了、視野更開闊。甚至上周看過一本書里的例子,這周例會就脫口而出,還當眾被領導夸獎。
美滋滋。
下定決心,跟書死磕到底,它一定會給你成倍的反饋。
@-月色渟擺-
在喝咖啡這件事上格外考究……算嗎?
因為文字工作者的特殊性,我每天不需要特別打卡上班。起床面對電腦敲字,成為了大多數生活場景,而每天幾杯咖啡,也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其實,家里樓下就有連鎖網紅咖啡店,網店中也有越來越多快消咖啡品牌,并且咖啡豆質量不錯。
甚至,我可以精準說出哪家豆子更適合做美食,哪家的拿鐵質量更佳,哪家的拼配豆味道尚可。從諸多品牌里挑一杯喜歡的咖啡,不是一件難事。
但對于我來說,喝咖啡必手磨,還是我的一條底線原則。
選自己喜歡的咖啡豆,提前磨豆,手動過濾,自打奶泡,偶爾拉花,讓整個過程變成一種享受。
在慢慢的研磨與加工中,讓自己的大腦慢下來,也發散開來,捕捉一些碼字過程里不易察覺到的細節,或許什么時候,還能找到一些令人驚喜的寫作思路。
這樣一杯咖啡,除了高品質,更像是給自己傾倒一杯“靈感”。慢慢喝下它,有了繼續寫作的動力。
記得以前看不知道哪個版本的《家有喜事》,女主角同樣作為寫作者,平時必須將香水滴入墨水瓶中,用這樣的墨水才肯寫作。
在電影中,這似乎被渲染出一種“臭講究”的感覺,但我卻可以深深共情:
這些看似和寫作無關的考究細節,卻恰恰是一種完成工作和更好生活的助推器。
@mon_petit_ami
小時候聽家里親戚買新房,裝修尤其仔細。稍微有什么地方沒做好,就叫施工隊或者物業回來重做,最后把物業都搞出心理陰影。
我那時有些不屑,如此繁瑣,真就一點兒湊合不得?
等到自己裝修時才明白,確實不能。
從全屋設計到家具采買,每一個細節的高要求,都直接代表了今后的生活滿意度的直線提升。
墻面刷漆時,第一次刷漆的顏色和原先預想的有誤差。本來想湊合湊合得了,但休息時坐在屋內,卻覺得無論如何都看著難受。
想著今后幾年都要面對這樣的顏色,干脆調色,重刷。
舒服了。
而在家居購買時,本來購買了一張質量不錯的桌子,但顏色和房間格調不符,怎么看都別扭。干脆自己買來油漆,換成別的顏色,立刻耳目一新。
滿意了。
正是一些“湊合湊合也行”的細微細節,改進過后,卻能直接讓舒適程度上升幾個量級。
最重要的是家中的洗手間——小時候家里的裝修毫不考究,常堵的馬桶、出水量極小又難以把控水溫的蓮蓬頭,種種噩夢,讓我對進洗手間這件事,有著一定的排斥感。
于是這次,我在衛浴上花了大功夫,最終選擇品控把握極高的恒潔衛浴。
下班后洗一個暢快的熱水澡,看著賞心悅目的漆面、家居與擺件,坐在陽臺上小酌一杯。
“這才是生活”。
其實,所謂的跟生活“較真”,并非在別人不理解處吹毛求疵,并非在沒必要的地方斤斤計較。
對在自己在意的事物,定下更高的標準,并用這些更高品質的事物,回饋自己的身心。
最終指向的,是一種“悅己”的態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對生活“較真”的細節,千千萬萬。
網易新聞聯手恒潔衛浴,以#生活哪些事你想較個真?#為話題,開啟一系列微博話題征集,并走上街頭,對準年輕人發問。
行業內外具有影響力與領袖氣質的大咖——實力派演員代表宋佳、財經作家吳曉波、中國室內設計界領軍人物孟也——也紛紛回顧“較真”對于自己生活的改變。
在繽紛多彩的較真故事中,可以感受當下年輕一代,對生活的認真,對品質的追求。
同樣對產品品質不斷“較真”的恒潔衛浴,同樣對品牌推陳出新,煥新升級。
通過全新的品牌主張,恒潔希望將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同時,轉化成為對于品質生活態度的鮮明表達,并重新定義對“品質”的理解:
“選品質,就是選生活”。
升級的現代設計、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恒潔為消費者提供“全衛空間解決方案”,讓中國家庭享受打開衛浴的每一秒,帶來更富品質的生活體驗。
全新的恒潔3.0門店形象,突出更加現代、更加人性化的體驗,并加入超級符號“H”,讓品牌更加年輕化。
恒潔相信,對品控有高標準追求的品牌,必定擁有高質量的產品。
而更重要的是,對品質細節有高標準追求的人,也必定擁有高質感的生活。
恒潔衛浴希望與每個“較真”的年輕人一道,開拓更好生活的前行之路。
理想生活離不開精雕細琢、用心經營,而選擇高品質,就是選擇好生活。
畢竟,你對生活越較真,生活對你越認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