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于吉紅被任命為第九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于吉紅,女,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無機化學家,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1967年1月,于吉紅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
她是家長的“乖乖女”,她從小踏實低調,不與其他人爭高下,她在高中時由于回家沒有條件學習,她把課外作業等學習任務都在學校完成好,學習成績從不受影響。
她是老師的“小仙女”,她在鞍山一中求學期間的班主任、梁士慧老師說:“她的工作方向清晰,踏實科學研究,人也越來越健康漂亮。作為老師,我祝福我的小仙女,平安健康,為國家創造更多的奇跡!”
她是學生的“女神”,她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時刻感染著她的滿門桃李。
她身上有太多耀眼的光環,她2015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她還是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獲得過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等眾多榮譽稱號。
寶石的光輝來自千百次的錘煉,成功的花朵需要千百次的澆灌。
于吉紅長期致力于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研究,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著科學實驗,以至于她的手腕上都留下了疤痕。
她辛勤耕耘在科研、教學一線,為學生授課、修改論文并指導實驗,和團隊成員探討項目進展,主持和參加學術會議,為國際學術期刊處理稿件,這些成了她的工作常態。
于吉紅一直推崇“大樹理論”,那就是一棵小樹要成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需要時間、不動搖、根基、向上生長、向著陽光等多個條件。
她用心血和汗水澆灌著科研之樹,她帶領科研團隊收獲了豐碩的果實。
她帶領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創建分子篩合成數據庫,并在國際上較早提出以理論模擬、數據挖掘和高通量實驗相結合指導分子篩定向合成的新路徑,實現了我國在分子篩新拓撲結構類型創制方面零的突破。
2016年,于吉紅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羥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篩成核的晶化機制;2021年,于吉紅團隊又研制了一種基于分子篩固態電解質的全新柔性固態鋰空氣電池。
與此同時,于吉紅希望她的學生都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她甘當紅燭、樂為人梯,她迄今已培養博士70余人,其中有40余人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
2022年2月,于吉紅作為火炬手參加了北京冬奧會火炬在北京頤和園的傳遞。其實,她在科研與教學的道路上也一直在傳遞火炬。
于吉紅的導師徐如人院士對科學無私奉獻、執著追求并且淡泊名利,于吉紅在恩師的崇高精神的感召下,她堅持自己內心的堅定信念,在分子篩研究處于瓶頸低谷期時她從不氣餒,別人勸她改換熱點方向、她也不為所動,三十多年來她一直在堅守。在科研與教學實踐中,她又把這種科研紅色基因傳承給她的學生。
正是這種弦歌不輟、薪火相傳的光榮傳統,使我國科研人員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之路越走越寬、直至永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