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地球日,我們聯合好朋友 BottleDream,在上海線下空間 basecamp 做了一場小小的展覽。
很多小伙伴都去到了現場,不少人在「小黑屋」放映室待了半小時以上,大家還在展覽票根上給地球上畫上了豐富的表情。
●圖片來源 @Eunice丁貓
●圖片來源 @飯團
除了放映廳,。比如你會在走廊的窗戶邊,與「鳥撞」擦肩而過。
●圖片來源 @阿E
●圖片來源 @阿挺
甚至是在 basecamp 的其他展區,和我們展出的內容「擦出火花」。譬如一位來觀展的朋友在現場一個生成式游戲里輸入的 prompt 是「想在群山環繞的小徑中,和一只鼠兔相遇」。
這場小展覽將會持續到 5 月 21 日,地點在上海利西路 152 號 2 樓 A。還沒去過的朋友,歡迎前去參觀,獲得一次不一樣的播客收聽體驗
一方面,「小黑屋」放映室的內容——「城市燈光下的生與死」——講述了光污染對鳥的影響,從體驗設計上,大家也會沉浸地體驗到「鳥」的遭遇。
●圖片來源 @Eunice丁貓拍攝于展覽現場
另一個同樣重要且頗具巧合意味的理由是,過去三年,從「反潮流俱樂部」到「聲東擊西」 ,聲動活潑持續在關注自然、環保議題。
而飛翔的鳥恰好可以提供一個俯瞰全局的視角,來回顧那些我們關注過的、從天上到海底再到地面的議題和故事。比如鳥撞、大氣污染、漁業危機,以及那些我們敬重的、一直在腳踏實地從事環保事業的伙伴們。
如果無法親臨展覽現場,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自由飛翔的鳥兒,「上天入地」地感受那些發生在我們珍愛的小小星球上的故事。
云朵和飛鳥,不總是浪漫的代名詞。
你能想象中東地區,
會出現「搶奪云朵的戰爭」嗎?
鳥兒在城市上空的遷徙,
為什么會危機重重?
而造福人類的「光」,
又會如何影響甚至改變鳥獸。
戴上耳機,和以色列大氣科學家、
鳥類研究專家和學者,一起天空遨游,
聽見云和鳥的另一面。
有一群人,他們不愛跟人玩兒,卻對山林里的一切無比癡迷。
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深處,李白所寫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中的猿聲依舊。因為長臂猿的緣分,「云山保護」的許多小伙伴,都能模仿上幾句 Skywalker 的歌聲。
云山保護的好朋友奚志農,從野生動物攝影師的視角,分享了動物保護三十多年來的變化,他對滇金絲猴的故事尤其了解。
一個好奇,在高度城市化的華北地區,會有豹子嗎?如果有,其實是好事兒!貓盟創始人之一宋大昭從事多年護豹工作,他說,村民們會把豹子稱為君子——是不是還挺讓人驚訝的?
林深處,還會有什么新發現呢?
三十多年前,美麗的新疆天山山路,時為獸醫的李維東與一只長得既像兔子又像小鼠的萌物相遇了。后來,他把這個物種命名為「伊犁鼠兔」。他說,從被發現到瀕臨滅絕,保護伊犁鼠兔,關乎天山的雪線,也關乎健康的大生態系統。
深海,平靜的水域之下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
從事珊瑚保護的 Morgan,原本只是潛水愛好者。他也是后來才知道,一件廉價泳衣,會讓生長了五六年的珊瑚白化死亡;日常防曬霜里的羥苯甲酮,則是珊瑚礁殺手。成立至今,Morgan 所在的機構「潛愛大鵬 Dive4Love」種下了成千上萬株珊瑚,也種下了人們對大海深切的愛。
而另一群人對大海的「熱愛」,也關乎著生存。
韓寒,「智漁 ChinaBlue」創始人,在兩年的地球日,和我們講述了海南漁業生態的困境。這好像一個糟糕的循環——
海洋被生態破壞,漁民可捕的魚越來越少,為了捕到更多的魚,人們會用上更「先進」的工具、更細密的網,漁業生態進一步被破壞。
漁業危機,無法簡單歸咎于漁民或企業。海水天然的連通,寓意著政府、企業、漁民和消費者需要達成更多共識。
浮出海面,回到地上。
你留意過你的鄰居嗎?
別誤會。
我是說,小區附近的小動物什么的。
不是流浪貓。
而是,一丘之貉的「貉」。
在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王放老師,會組織學生和居民們一起做「貉口普查」。
從他的故事里,你會知道這些不怕人的貉在上海越來越常見的秘密。偶爾,我們也會看到大象或者老虎「闖入」村子里的新聞。
還記得兩年前從云南普洱北上的象群嗎?
這個聽上去溫柔可愛的物種,其實極具攻擊性。在西南從事生態環保事業的姜志誠表示,人象沖突由來已久。但亞洲象的北上,也反映出環境向好的變化。
從北京上空,到高黎貢山深處、天山山麓,再到海南的海底。這些被保護的物種各不相同,但故事里的人們卻相似極了。
他們熱愛自然,懷抱理想主義,深入到田野中,長期堅持做一件回報周期很長的事情。
這些切實的、在地的努力和行動,正在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當然,不僅僅是NGO和學者,商業和科技的力量也在加入。
當我們在討論 AI 的快速發展時,別忘了互聯網的高速運轉離不開巨大的電力消耗。國內的科技企業們開始提交有關「綠色計算」的答卷。
當我們談到連鎖反應,譬如氣候變化引起糧食危機,也有生物科技企業在嘗試用先進的生物科技與可持續農業實踐,來保障「種子」與糧食安全。
從關注開始,從垃圾分類這樣的小事做起,從環保的出游方式開始。這些細小而微的舉措,就可以讓我們更「愛地球」一點。
文案_達達
編輯_達達、Mori
視覺設計_Mori
運營_Babs、Ryan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