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外泌體的研究熱度持續升溫,關于外泌體在不同領域的論文報道層出不窮,外泌體的臨床應用也涌現出很多的成功案例,不斷有基于外泌體技術的產品問世。
?盡管越來越多的科研實驗證實外泌體用于臨床應用的有效性,但如何穩定保存外泌體、怎樣可以不喪失其功能性顯得尤為重要,甚至成為了評判一款外泌體產品優劣的關鍵性因素。
?在常規的實驗中,對于外泌體的存儲條件一般是4℃、-20℃、-80℃。盡管已有一些研究表明不同的儲存條件對外泌體的功能存在影響,但外泌體的保存條件的標準仍未定義有統一定論。
?為此,上海交通大學研究了不同溫度、pH和凍融次數等儲存條件對外泌體的數量變化與細胞攝取的影響,并將其與新鮮的外泌體進行比較,最終在2019年4月Protein & Cell雜志上發表了相關論文報道。
?研究人員將提取到的外泌體等分成若干等分,每個部分在不同溫度(-80℃, -20℃,4℃,37℃和60℃)下進行儲存,或者通過1-5個循環冷凍至-80℃并解凍。等到24小時后,再進行NTA和WB檢測外泌體的剩余量。
(A)通過NTA檢測在不同溫度下儲存了24小時的外泌體的相對濃度
(B)在樣品通過不同條件下儲存24小時后,再通過WB檢測三種外泌體標記物TSG101,HSP70和ALIX的水平
?在(A)(B)兩圖的實驗結果顯示,在4℃下儲存的外泌體具有最高濃度。
(C)外泌體在儲存于?80 °C,?20 °C,以及4 °C 下,0、7、15以及30天后,再通過WB檢測三種外泌體標記物TSG101,HSP70和ALIX的水平
?在(C)圖的實驗研究中檢測了不同溫度(-80℃,-20℃,4℃)下長期儲存的外泌體相關蛋白的水平。TSG101、HSP70和ALIX的水平隨著儲存時間延長而顯出下降趨勢,在-20℃和4℃的降解速度要大于-80℃下的蛋白降解速度。
?研究證實,在4℃下放一個月,外泌體的標記蛋白幾乎完全降解,活性全無。
(D)不同的凍存次數下外泌體標記物TSG101、HSP70和ALIX的水平
?(D)圖的實驗研究表明反復的凍融會造成外泌體標記物水平的降低,可能的機制是其造成了膜的破壞。
?該實驗結果顯示,在-20℃和-70℃下保存的外泌體會比較完整無損,而4℃和室溫下的外泌體已基本沒有活性。疊加長期存儲條件的現實因素,-20℃是比較可取的外泌體存儲方式。
注:以上圖文內容來源網絡,僅供學術交流,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